王慧玲
摘 要:中職學校的思政課程改革活動正在步入深水區,思政教師基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來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造優化,不斷的創新教學理念,以及課堂管理方式,極大的提高了思政課教學效率。在本文中將重點探究基于核心素養的中職思政課改革活動,提出具體的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中職學校;思政課;改革;有效策略
中職學校的中職教師進行課程改革的主要依據是最新版的《中等職業學校思政課程標準》,需要以學生的未來發展所必備的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需要本著立德樹人的目的來進行探索活動。但是現階段部分中職學校對于政課程課改活動關注度不足,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都亟待改進,首先針對中職思政課教學的現狀進行探究。
一、中職學校思政課程改革存在的問題以及思政課教學的現狀
(一)對立德樹人關注度不高
中職學校的教師在開展私人課程改革活動時,應當提高對立德樹人理念的關注程度,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嘗試建立德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機制。教師對于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認知不夠深刻,仍然以傳統的教學理念來看待中職思政課程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品德和素養,仍然以知識教學為主。
(二)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認識不足
在開展思政課程教學活動以及改革創新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更應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進行實踐探究。但現階段,部分教師只是做到了形式上的與學生為中心,在本質上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表面上導入了小組討論、合作學習、自主探索等方式,但是學生缺少方法的指導,討論活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甚至于為了應對新課改的要求只是導入了這種形式。教師在備課活動以及授課活動的過程中都沒有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對于以學定教、翻轉課堂等理念沒有正確的認識。教師仍然立足于知識點式的教學活動,學生沒有形成有效的支持網絡。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中職思政課改革策略
(一)積極推進情境教學活動,提高思政課程改革效率
傳統的思政課程教學活動主要以教師面授為主,學生在課堂上需要做到記筆記、認真聽講、應對教師提問。看似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十分頻繁,實則學生的聽課效率不高,需要導入情境教學等較為新型的教學方式,對于課堂教學環境進行改造,從而達到改革思政課教學活動的目標。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紀錄片、教學視頻、音頻、PPT,再加上教師的語言描述和實物展示,從而為學生營造適宜的教學情境。例如,在針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這部分內容進行授課活動時,為了讓學生對于職業生涯規劃和學業規劃有更多的認識,教師可以直接播放相關的教學視頻,輔助以理論知識講解,這樣可以讓學生的知識學習更加的高效。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劃分相應的小組,分小組來進行討論活動,對于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深入交流。形成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書》,以小組為單位上交給教師,學生可以以《職業生涯規劃書》為藍本進行舞臺劇和話劇的編練活動,從而讓情境教學活動更加的深入。
(二)掌握學科核心素養,合理制定教學目標
思想政治學科的特征十分明顯,實用性較強,知識點繁多。如果教師存在重視知識點教學,忽視核心素養培養的問題,則思政課程改革活動容易陷入誤區,教師需要掌握該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分為知識目標、情感態度目標、運用目標,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在針對《和諧交往,快樂生活》這一章的第一節《感恩父母,建立和諧親子關系》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要本著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來建立三維目標體系,知識目標是讓學生了解親子沖突的主要表現、產生原因以及相關概念。情感態度目標則是要讓學生做到感恩父母,正確的處理和父母之間的矛盾,建立和諧的家庭關系。運用目標則是可以通過親子沖突的主要表現、原因以及解決方法來進行遷移運用,和父母進行更好的交流,建立良好的關系,確保家庭生活和諧美滿,正確的看待親子關系。制定了合理的教學目標,相信可以正確的指導中職思政課程教學改革活動順利進行。
(三)注重教學內容的全面整合,優化教學策略
在進行思政課程改革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學資源的整合以及教學策略的優化,努力構建活動式課堂、探究性課堂、討論式課堂,對于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的梳理和整合,以更加適宜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優化教學策略,豐富教學內容。習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提出要重視課程的實踐性,把思想政治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樹立鴻鵠遠志,做時代的奮斗者,需要探索更加符合職業學校學生身心發展客觀規律,創造性的開發校本課程。將社會資源、家庭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使得思政課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應將關注點放在學生身上,以學生為核心整合教學資源,優化教學手段,這是思政課改革的重中之重。
(四)強調教學評有機銜接,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
基于核心素養的中職思政課程改革活動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來作為支撐,這樣才能提高整體的教學效率。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整體性的,各個環節之間應當做到緊密銜接。教師的教學環境和學生的學習環節以及課堂評價環節應當融為一體,讓學生得到全方位的監督,這樣才能達到培養核心素養的目的。教師可以采用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小組評價的方式讓學生得到全方位的監督以及客觀的評價。學生的思政課成績并不僅僅由卷面成績組成,還應當包括作業完成度、課堂表現情況、教學目標完成度、創造性思維表現情況、學校集體活動參與情況。中職思政課課改的重要依據之一是立德樹人,應以此為參照構建完善的教學評一體化銜接機制,對學生的知識學習情況和技能運用情況進行綜合性的評估,將學生的成績評定和個人的品行表現、學習態度、行為規范緊密結合,對標中職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要求,提高知識考核、過程考核、能力考核、素養,考核的效率,導入積分機制以及量化評分機制。
結束語
總而言之,基于核心素養的中職思政課程改革探究活動取得了諸多進展,教師發揮思政課育人功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注重整合教育資源,提高了信息技術手段運用效率,制定了合理的教學目標,統籌教學內容。教師通過情景化、生活化、實踐化的教學活動來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學習習慣,極大的提高了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效率。
參考文獻
[1]郭超婷.基于核心素養的中職思政課改革探究[J].文理導航(上旬),2020,(09):72-73.
[2]陳剛.新時代中職學校思政課改革探究[J].職業,2021,(20):22-23.
[3]吳琳.新時代中職思政課教學評價改革探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1,22(08):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