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蓉
摘 要:黨的十八大之后,國家領導人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2018年9月10日的全國教育大會上,國家領導人再次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 ?微課? ?小學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培其心”,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也是德育的主陣地。我們要旗幟鮮明地加強對小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品德修養教育,加強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從小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政治認同以及科學精神和公共參與。
在傳統德育中,我們的育人方式朝著全方位、全覆蓋、無死角的目標奮進。但隨著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我們發現,原有的德育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個性化、個別化、專題化的可移動式學習,因此,微課的制作使用成為小學思政課的重要補充方式。
微課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方式集聲音、圖像、視頻和文字為一體,形象而又直觀。把它用于小學思政課教學中,對于學生而言,可以在微課的輔助下,更加生動、形象地獲得知識的增益和道德的熏陶。對于老師來說,利用微課輔助思政課教學,可以提高思政課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微課"在小學思政課教學中的實踐研究,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教師利用微課對思政課程中的紅色基因、傳統美德、文明禮儀等進行分析講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反復的、自主的、獨立的學習,是對傳統思政課的有效補充。
基于上述分析,我們確定研究的課題為:“微課”在小學思政課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一、國內外微課研究現狀
2008年一位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教授首次正式提出微課這個教學概念。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任課教師在較短時間內把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以便學生能夠由此產生一種"更加聚焦的學習體驗"。一家美國的基金公司分析員薩爾曼·汗運用涂鴉工具自主設計和制作的視頻課件為他的親戚補課而取得巨大的成功,由此創辦了"可汗學院",2011年開始在全世界范圍內廣為盛行,引起了來自全球各國教育界的高度關注與激烈爭論。國內,"微課"一詞最早出現在2011年7月4日的《佛山日報》,由佛山市教育局提出。2012年,中國第一次舉辦了中小學微課大賽,第一屆普通高等院校大學生微課大賽,將“微課”這一教學概念徹底推向全國。2013年,基于移動網絡和在線教育技術浪潮逐漸興起,官方和民間對微課的技術手段也在不斷提高,各地的大中小學和線上教育也已經開始積極推廣應用微課。
"微課"的主要含義是泛指老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各個環節的理論實踐教學過程中,對特定的教學知識點(主要包括容易混淆的知識點以及重難點)或者技能等單一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微課不僅被我們認為是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表現形式,也更多地認為它同樣應該被我們視為一種全新的"課程"資源形態。當前"微課"研究的現狀是:1.雖然教師在這一時期對于微課的理解越來越深,但它的教學思想仍然沒有實現較大的更新與轉變;2.微課的應用開發路線和途徑也變得越來越廣泛,設計的過程也變得更加精細化,預計微課未來的開發更加專注于專題式、系列化的微課程建設;3.微課的范圍和應用范圍越來越廣,但微課質量與平臺功能仍存在一定的問題。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微課應用的研究價值
微課為學生學習提供強大而有力的學習支撐。在我國傳統教學中,思政課教學時間有限、涵蓋內容較多,且有很多價值引領和政治導向等較為抽象的知識,而微課以其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直觀簡潔的特點打破傳統教學壁壘,將微課的微型學習、移動式學習、個性化學習、特色學習、翻轉式學習、泛在式學習、重復鞏固學習等優勢集中體現,不再受學習空間與時間的限制。
微課具備極強的可操作性。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信息網絡化的覆蓋面也越來越廣,家庭電腦、平板、手機、網絡電視普及率極高,它們均可以支持微課式的學習,相對于我們傳統的教學中拘泥在教室這樣一個固定的課堂與學習環境,它為我們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與自主學習的方式,同時也使學習者在學習上更為自由、輕松、可選擇。
微課的學習過程中需要豐富的教育資源,而小學思政課專題微課集的形成與建設過程,不僅有效地促進了教師的發展和成長,并且極大地豐富了教師的學習資源,方便了教師的課堂和研究;而這個思政課專題微課集的創設,使得我們的學生在實踐中能夠根據自己的特點和需求,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教育資源來滿足自己的學習,既能查缺補漏又加深和強化所學的思政知識,真正地實現了因材施教、按需就學的目標,是對傳統課堂的一種重要補充。
微課具有資源容量小、教學時間短,但針對性較強的優勢。在小學思政課教學中利用其優勢不但能有效針對思政課程中的重難點,提高德育效果,還能給學生帶來形象直觀的感受。同時思政微課將傳統的德育方式轉變為豐富的教學模式,也為更多的德育工作者提供便利。
三、小學道德與法治微課應用研究的基本方向
1.通過小學道德與法治微課應用研究,探索在思政課教學中,微課設計、制作、應用的具體實施辦法,建設一套小學思政課專題微課集,希望達到改進小學思政課堂較為單一的教學模式以及培養學生思考、內化、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提升明理導行的效率。
2.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提升教師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促使教師鉆研教材、以德育人,探究課程育人的基本方式。
3.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思政課程深度地融合,創建一個相對獨立、短小精悍、并且具有一定層次性和邏輯性聯系的全面育德特色的系列化專題型微課集。促使學生既能達到單個微課的可視化、碎片化的學習,又能實現“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系統化、結構化的學習效果,增強學生“內化于心外顯于行”的意識。
4.小學道德與法治微課應用研究,通過對小學思政課專題微課的設計、制作及有效應用的實踐研究,探索出可以推廣的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用微課輔助思政課學習的策略,從而提升思政課有效性,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