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明
摘 要:高中語文強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思考,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合作學習這一模式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獨立學習、思考文章主旨的能力。本文對高中階段語文教學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的目的和意義進行了簡要概括,并從明確學習重點、合理劃分學習小組以及培養學生合作的角度論述了如何組織學生有效開展合作學習,如何優化合作學習模式。
關鍵詞:高中語文;合作學習意義;優化合作學習
引言
相較于小學和初中的教育,高中階段教學工作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的能力更加重視[1]。合作學習模式是這一階段教師常用的教學模式,而這一模式強調學生人文素養的語文學科和重視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數學學科時,也有著不同的實施策略。教師要正確認識到合作學習的意義和特點,將其與語文學科的特點充分結合,才能讓合作學習在語文教學中發揮出最大的優勢,才能達到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及意義
合作學習在多數情況下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人員數量多數在4~6人之間,小組成員之間在性別、能力等方面都有著一定的差異,也就是異質小組。這樣的小組劃分方法保證了每個小組內的學生都各有所長,使不同學生之間能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合作學習模式不同于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有著更強的靈活性和創新性。高中語文課程的特點是既不會脫離課本,又不會完全依賴課本;這意味著高中語文要求學生知識要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不僅要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也要靈活運用、大膽創新。
從上面的特點分析可以看出,對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工作來說,合作交流學習是一種更加貼合學生的教學模式。教師如果能將這種模式進行合理利用,不但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讓學生在討論思考中受到其他同學的啟迪,萌發出新的想法。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中的《鴻門宴》一文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研讀文章內容,組內同學分角色演繹文章情景。在這樣的互動中,學生會更有參與感;學生在思考應該怎樣演繹角色的動作、臺詞時,也更容易想象到當時的真實情景,進而對文章的內容有更深刻、獨到的理解。這樣一來,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印象,又在互動中讓教學過程不再單調乏味,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科的熱情。
二、優化高中語文合作學習形式
如何避免合作學習流于形式,變成學生間互相抄襲的橋梁,需要教師對合作學習的實踐過程進行一定的優化調整。具體來說,教師要幫助學生確立合作學習的重點,對各個合作學習小組的成員組成進行合理的劃分,最后要對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提高合作能力。
(一)明確合作學習重點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實際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具有討論價值的問題。高中教材中選取的文章一般是古今中外文學巨匠的代表作品,這些作品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正是因為作品內涵豐富、發人深省,有著極高的文學價值,值得反復品鑒、反復學習。而高中課標可能只要求學生掌握其中的一部分內容,過多的思考反而會影響課程的整體安排。為了避免這一情況,首先,教師提出的討論問題不能過于簡單,避免出現為了討論而討論的情況。其次,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的問題,要給學生提供思考和討論的空間,能夠激發學生的討論興趣。
例如,在學習《赤壁賦》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文中的“客”到底是不是真實存在的人物。學生首先會思考討論“客”是否存在,其次會互相交流對“客”這一角色的理解,并分析文章中“客”的語言、行為,找出證據來佐證自己的觀點;在這一過程中,小組學生有目的性地對文章進行了分析討論,甚至是深度剖析,既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重點、難點,又能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
(二)合理劃分合作學習小組
對于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教師更加合理地進行合作學習小組的劃分、落實成員組成的強弱搭配是主要的改善策略之一。教師在進行合作學習模式時,采用強弱搭配建組的原因是根據高中學生的特點決定的。高中學生的課業負擔較重,每門課對學生能力的要求也較高;學生的個性也各不相同,有的學生外向熱情,喜歡語文、寫作,有的學生理性冷靜,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經過學習組員的合理搭配后,各個成績階段的學生都能在合作學習中有所收獲;同時,不同學生能有展現自身優點的機會,不同學生之間也能夠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這對于提升整個班級的語文學習質量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學生的基礎成績、性格差異等,教師在進行學習小組組合分配都應考慮到,以確保強弱搭配實際應用效果的發揮。
例如,在學習辯證分析時,既需要能言善辯、善于表達自己的學生,又需要邏輯思維能力強,能夠將觀點邏輯進行梳理、查缺補漏的學生,也需要總結能力好,能將大家的發言總結完善。因此,教師在進行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時,要注意學生劃分,確保各個學生都能發揮所長,并且互相學習他人的優點。
(三)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僅停留在課堂教學階段是不夠的,教師應在課后及時完成跟蹤調查的工作,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提高合作學習的能力[2]。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手段考量學生合作學習的效果,如:實際教學中的自身感受、對學生作業的批改;由此發現待改進的地方,及時總結調整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夠促進小組合作學習實現良性循環。
例如,在進行《紅樓夢》名著導讀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后合作完成《紅樓夢》某一章節精讀后的思考、某個人物個性特點的總結和反思。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培養自己收集資料、表達觀點、討論問題等方面的合作技能。學生只有在合作中有所收獲,對合作學習有清晰的認識,才能達到教學目標。學生在學習階段學會互相合作大有裨益,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這一能力的有效途徑。
結論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需要對學習目標進行合理安排;其次,也要注意合作學習小組成員的成員構成是否合理,處理好各成員間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注重對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只有這樣不斷精益求精,才能讓合作學習幫助學生順利完成高中階段語文課程的學習,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曾紅娟.“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方式在高中政治課中的應用[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0:0138-0138.
[2]王萍.淺談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教學[J].天津教育,2020: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