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意耘
摘 要:核心素養的提出旨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其能夠更深刻地學習學科知識,發展其學科技能。在這一背景之下,高中階段的群文閱讀教學探究應運而生。充分發揮群文閱讀的職能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思維、審美等綜合文化素養,不斷地實現閱讀能力的提升,引領學生在高中階段有效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水平,不斷完善自身的語文知識體系,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探究
引言
伴隨著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對于學生的培養指標亦是不斷的明晰化,特別在近年來提出了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促使學生能夠更為全面綜合的發展和提高自己。在高中語文閱讀的教學中,新時代的教育優化了傳統教學模式,使得閱讀教學的方式更加多元。其中,群文閱讀作為具備諸多價值的閱讀教學方法,也深受當代教師的推廣。但在核心素養的視域下,如何將群文閱讀更好地發揮其價值,仍需教師進一步探索創新,給予學生更為科學的閱讀教學支持。
一、感受閱讀魅力,掌握語言表達
語文的學習核心旨在指導學生掌握語言表達,在高中階段的語言表達素養標準中,則不止在于語言的流暢與準確度,更在于學生優美語言的組織與運用,能夠將多種修辭、語言形式游刃有余的靈活運用,促使其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質的提升。在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文本的分析來探究語言之間的關聯,以對語言的深入分析實現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教師則可選擇同一主題的文章,引導學生感受其中語言文字的魅力,以及其運用的手法。進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1]。
例如,在《祝福》《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促織》等文的群文教學中,教師則可從人物描寫的視角展開分析,如在《祝福》中,作者運用勾勒式白描的手法進行描寫,僅用寥寥數語,通過對眼睛及神情等的描寫,形象的將祥林嫂的內心痛苦表現出來;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作者則是以幽默諷刺的語言進行描繪;在《促織》中,則是以簡練而生動的語言進行描繪,并帶有想象與現實相交融的寫作手法。在學生實際學習期間,教師可指導學生將其中的優美語句進行閱讀標注,進而針對于其中的某一點作為切入,讓學生對比分析其中不同的表達形式。進而學習其中的語言文字,掌握其中的表達方式。
二、分析文章內涵,培養思維品質
伴隨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和發展,核心素養教育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要傳授給學生相應的知識,還需要給予他們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和分析。思維品質的培養不僅是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更是在與學生思維能力的綜合培養,促使學生能夠在思考問題時更加多元且具有邏輯性。在群文閱讀的教學實施期間,教師則可借以問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在文章的對比中僅分析思考,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實現思維的鍛煉與發展。
例如,教師在教授《沁園春·長沙》這首詩詞的過程中,教師則可圍繞作者進行群文選擇,如《沁園春·雪》等進行對比,并將兩首詩詞并列排放,讓學生感受其中的不同之處,并組織學生展開合作討論,讓學生共同分析其中的思想感情,分析作者不同時期作品的情感及文學變化,或是指導學生分析其中的“意象”等。此外,教師在將“意象”的分析作為切入點時,則可圍繞某個具體的“意象”為學生選擇群文閱讀的內容,讓學生深入對比意象在不同文本中的運用以及傳達的內容,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如“意象為什么在不同文本中的表現有所不同?文中還有哪些意象?意象的應用有什么技巧?”等。通過這樣那樣文章整體對比的方式,促使學生能夠更為深入的理解課文,在學習文中精粹的同時,實現思維品質的有效發展。
三、多元了解文章,提高審美能力
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不僅要重視語文的工具性,還需要彰顯語文的人文精神。審美鑒賞的培養為語文素養的一種,亦是其中關鍵的一種,不僅是以培養學生當下對于美好事物的感知,更旨在于學生對于美的鑒賞、對于真善美的判斷以及審美創造等能力的培養。其涵括如思維想象、感受與判斷、創造等多個方面。在這一素養能力的培養當中,則需引導學生深入剖析文中“美”的內涵。在審美素養的培養期間,教師則可借群文閱讀讓學生從多個方面了解文本內容,使其能夠在閱讀鑒賞的同時,實現審美素養的有效發展。
例如,在教學《復活》這篇課文時,教師則可將這一作品背景下同時代的其他文章放到一起進行群文閱讀,讓學生感受不同文章作者的寫作思路,使其在共同背景下,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鑒賞不同作者的寫作風格,體會文章描寫的人物精神。在此過程當中,教師還可組織學生以合作閱讀的方式,圍繞這一主題展開鑒賞討論,讓學生深入分析文中人物“復活”的精神,包括如人物的性格變化以及作者想要表現的人性理想等內容。通過群文閱讀融合小組合作的方式,進一步深化學生對于美的認知與理解,使其在情感中實現熏染,陶冶其心靈,從而逐漸增強其審美鑒賞素養[2]。
四、豐富群文閱讀,傳承優秀文化
富有豐富優秀文化的語文閱讀中,閱讀的教授目的亦是在于文化的傳承,并需要學生有效理解,以促使學生能夠真正地實現文化的傳承,發展其語文素養。特別在高中新課標下的語文教育中,更是融入了較多的傳統文化,諸如古詩詞、文言文、名著作品等等,教師在應用群文閱讀的方式展開教學時,則可基于深入理解的角度,尋找其中的關聯點,并將其作為群文教學的契機,以促使學生能夠更具效率的理解古詩詞及文言文等優秀作品,實現素養的良好發展[3]。
例如,在學習《論語》《老子》等文時,這一類詩詞作品融合了多個章節內容,因而教師可將其自身文章相互對比,形成群文展開教學,指導學生結合文中的注釋內容,并通過相關資料的充分搜集展開群文閱讀,將文中存在的高頻字詞進行深入分析,進而聯系其中各個部分所在語句,深刻理解并掌握其中的涵義。
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中階段的學生需要具備更為完善的知識體系與學科技能,這是教學的目標。在新時代的教育發展下,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則可立足核心素養的教育培養指標,以多個層面展群文閱讀,將群文教育的優勢充分發揮,讓學生在多文本的共讀下,更好地實現語文素養的發展提升,促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更具效率。
參考文獻
[1]吳麗麗.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J].高考,2021,4(02):70-71.
[2]陳貞.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分析[J].新課程,2020,4(52):42-43.
[3]于鐵柱.核心素養融入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20,4(36):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