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時期產教深度融合:背景、意蘊和路徑

2022-05-16 14:43:59王敬杰杜云英
職業技術教育 2022年10期
關鍵詞:職業教育背景

王敬杰?杜云英

摘 要 推動產教深度融合是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是加快建設技能型社會和深入推進創新驅動戰略、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催生新產業新職業新業態,開放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迫切需求經濟發展新動能,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并持續推動產教深度融合,當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存在主體認識不統一、有效支持機制不完善等發展短板等多重背景下,新時期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在領域延伸、對接需求、搭建平臺、優化模式、人才培養、制度突破、資源配置、科研引領、企業主體作用發揮和發展利益共同體建設等方面被賦予新意涵,要在要素、結構、功能、系統層維實現耦合,有序建立激發、合成和保障三階段動力機制。發展路徑主要有:強化思想引領、做好科學謀劃,為產教深度融合定向布局;加大制度供給、完善體制機制,為產教深度融合保駕護航;增強統籌協同、滿足多方需求,為產教深度融合賦能聚力;堅持內涵發展、突顯特色優勢,為產教深度融合強基固本;加強科學研究、加快成果轉化,為產教深度融合增智添力。

關鍵詞 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背景;意蘊;路徑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22)10-0034-07

產教融合是體現職業教育類型特質和培養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徑。黨的十八大以來,產教融合在提高教育質量、培養技能人才、擴大就業創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產業轉型升級和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我國已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給新時期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帶來一系列新機遇和新挑戰。產教淺層融合已不能適應國際國內經濟“雙循環”決策部署的戰略需求,也難以為行業企業和生產一線培養出高素質技能人才。由此看來,推動產教深度融合勢在必行,其不僅是新時代特別是“十四五”時期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議題,也是我國“推動教育優先發展、人才引領發展、產業創新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相互貫通、相互協同、相互促進的戰略性舉措”[1]。立足新發展階段,在深入學習領會黨和國家產教融合相關政策精神的基礎上,對新時期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的多重背景、豐富意涵和可行路徑等進行系統探究,對優化職業教育供給結構、健全職業教育辦學格局和完善職業教育辦學體制等具有重要意義,為進一步彰顯產教融合價值功能、促進教育與產業統籌融合發展等提供有力支撐。

一、新時期產教深度融合的多重背景

(一)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新產業新職業新業態不斷涌現

近年來,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區塊鏈等創新技術為引領的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期,逐漸在生產、流通和生活等領域掀起變革浪潮并催生諸多新行業、新職業、新業態,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秩序和徹底改變傳統管理模式的同時,有力推動人類社會全面進入數字生產力時代和人工智能時代。抓牢技術和產業兩大核心要素并推動二者持續創新發展是人們主動適應和科學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必然選擇。在此背景下,我們要通過國家科技力量進一步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產業升級和釋放發展動能,要在著重發展戰略產業、穩步發展支柱產業和適時淘汰滯后產業的基礎上創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進而建立體系完備、銜接有序的產業鏈、供應鏈和人才鏈。因此,產教深度融合不僅能進一步拓展職業教育發展空間、完善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還有助于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傳播先進技術經驗和促進高質量就業創業,讓更多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讓更多新技術在實踐中得到檢驗、調適和應用,進而為準確把握和主動應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提供有力的技術引領、人才支持和產業支撐。

(二)開放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逐步形成,培育更多經濟發展新動能迫在眉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我國提出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2]。加快構建開放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實則是對我國經濟循環體系的升級改造,是事關發展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勢必會對經濟結構、產業升級、科技革新、人才培養和資本積累等產生深刻影響。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要以現代化經濟體系為關鍵支撐、以創新創造為主要動力、以高端高質高新產業體系為重要支柱,把科技、勞動力與人才、資本等生產要素協同投入實體經濟,加強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緊密度,進一步拓寬經濟發展空間、挖掘經濟發展潛力、激發經濟發展動力,充分依托戰略資源和比較優勢,探尋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產教深度融合將持續推動職業教育有效融入實體經濟、科技創新、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融入到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大邏輯”中,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三)黨和政府密集發布產教融合相關政策,推動產教深度融合強度和力度不斷加大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圍繞產教融合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2013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2013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將“完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制度”[3]作為深化辦學體制改革的一項基本制度。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從國家層面將“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4]寫進國家政策文本之中。2015年,國務院印發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強調“深化產教融合對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與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對著力推進成果轉化等具有重要作用”[5]。由此來看,深化產教融合不僅是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目標任務,也成為高等教育科學發展的重要議題。2016年,中共中央印發《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建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6]。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是我國首個產教融合專項文件,也成為深化產教融合進程中的標志性文件。該文件從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高度,以制度化的方式對我國深化產教融合決策部署和工作安排進行頂層設計和科學謀劃,并將產教深度融合從職業教育向普通教育有序延伸[7]。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對“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建立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制度”[8]等內容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同年9月,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6部門聯合印發《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明確提出“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試點布局建設50個左右產教融合型城市,……在全國建設培育1萬家以上的產教融合型企業等”[9]。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完善產教融合辦學體制”“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機制”等[10]作出更加科學、具體的規劃和指導。產教融合相關政策密集發布和組合部署陸續實施,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推動產教深度融合的決心和力度,同時也將產教深度融合延伸到普通教育、區域經濟、城市發展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等領域。

(四)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仍存在諸多短板,產教深度融合尚處于探索發展階段

在黨和政府的密切關注和持續推動下,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在發展格局、功能彰顯、企業融入、供需對接、協同育人、質量評價和保障支持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積累了一定經驗,但同時也存在諸多發展短板。一是相關利益主體對產教融合未能形成科學統一的認識,存在認知曲解和定位偏差。地方政府、職業院校、行業企業和研究機構等多從自身責任擔負和利益獲取等角度看待產教融合問題,對黨和政府關于產教融合的決策部署缺乏科學認知,各方在推進產教融合進程中思想觀念各異、持有態度不一、參與程度多樣,未能有效形成發展合力。二是產教融合有效支持機制還不夠完善。盡管中央已針對產教融合進行決策部署和統籌安排,但地方政府、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等仍未能及時出臺針對性、可行性強的配套方案,用文件落實文件的現象仍然存在。同時,產教融合涉及的產業要素融入職業教育、普通教育、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相關政策機制仍較為缺乏,如企業參與產教融合管理機制、財稅用地激勵政策等。三是產教融合“多元、開放、聯動、共贏”的發展格局仍未全面形成。當前,地方政府、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在開展產教融合時仍處于“分界合作”,遠未達到“跨界一體”的層次。如:各主體功能職責和資源優勢未能充分發揮,“各掃門前雪”態勢較為普遍;主體間“多向對接”時地位不平等、溝通不順暢和配合不密切,“校熱企冷”或“校冷企熱”現象嚴重,在個別地方因“設備捆綁”出現職業院校受制于行業企業的問題;相關合作平臺或載體匱乏,校企雙方均表現出較高的合作意愿,但因沒有合適的合作項目或平臺而止步。四是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尚處于淺層合作、短期融合階段。目前產教融合在整體上仍處于有還是沒有、多還是少的“量”的“表層”階段,對發展質量和層次水平的考量還不夠深刻和充分。在推動產教深度融合方面,職業教育自身發展質量不高、吸引力不強、社會影響力不大。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已嚴重影響產教融合相關政策有效落實落地和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亟待科學解決。

二、新時期產教深度融合的豐富意蘊

(一)產教深度融合的內涵界說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和類型特征,根植于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產教結合、產教融合和產教深度融合的發展演進和改革變遷的軌跡中,是職業教育的類型特質。“當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已成為國家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人才開發的整體性制度安排”[11]。從詞組構成來看,產教深度融合是一個意蘊專屬的主題詞組,產教是產業與教育兩大主題或領域的縮減,此處的“教”更多指向職業教育;融合意指多個不同事物結合為一體;而深度則是屬性詞,主要指深淺的程度,用來表示觸及事務本質的程度或事務向更高階段發展的程度。從黨和國家發布的產教融合相關政策來看,產教融合實質是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密切銜接、有機融合、相互支持、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集產業升級、人才培養、科技服務、成果孵化等為一體的辦學模式或發展體制。2011年10月,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的意見》首次提出“促進產教深度合作”[12]。經過十余年的積極探索和有益嘗試,我國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的“共生”基礎、“協同”基礎、“動力”基礎和“反饋”基礎等逐漸夯實,產教深度融合逐漸延伸到普通教育、產業要素、區域經濟、城市發展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等領域,產教深度融合的“育人效能”“經濟效能”“社會效能”等也進一步得到彰顯和強化。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產教深度融合在領域延伸、對接需求、搭建平臺、優化模式、人才培養、制度突破、資源配置、科研引領、企業主體作用發揮和發展利益共同體建設等方面被賦予更多新的發展意涵,見圖1。科學把握產教深度融合新意涵,是做好產教深度融合系列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因此,要從國家發展戰略、經濟結構調整、教育體系構建、技能人才培養和社會系統變革等層面進一步明晰產教深度融合的新意涵,在領會政策精神、建構協同體系、完善體制機制、搭建融合平臺、加快成果轉化、做好科學評價等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二)產教深度融合的耦合邏輯

“‘耦合最初是一個物理學概念,意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系統或體系通過各種方式相互影響的現象,而良性耦合則是在系統之間形成要素、結構、功能和模式的匹配,使系統相互協調從而提升運行效率”[13]。在新發展階段,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以產業發展為基本面向和重要支撐,而產業轉型升級則需要職業教育在人才、技術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因此,新時期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的耦合邏輯可分為四個階段。一是要素耦合階段。職業教育的構成要素有師資、課程、技術和設施等,而產業涉獵的要素則有土地、技術、人才、資金以及信息、管理、金融和服務等。兩個系統的要素在整合優化和跨域配置中實現良性耦合。一方面,職業教育要素要主動對接產業變革需求,主動轉化為產業變革所需的核心要素;另一方面,產業變革收益和創新動力要積極反哺職業教育,進一步更新辦學理念、完善育人方式、調整專業設置、優化課程資源,促進要素在兩個系統之間雙向流動、合理配置。二是結構耦合階段。從某種角度來說,職業教育的結構是多種多樣的,如層次結構、專業結構、學科結構和布局結構等,而我國的產業結構則可分為產業類型結構和產業內部結構。職業教育相關結構的設置、調整和優化要符合我國產業結構變動態勢和演變規律,要契合我國某一產業根本屬性和類型特征,甚至可以向上延伸到供應鏈或向下拓展到銷售鏈,建立專業、智能、循環的產教深度融合價值鏈。三是功能耦合階段。職業教育作為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教育類型,肩負著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培養技能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維護社會穩定和服務國家戰略的重要職能,對產業功能發揮具有引導和推動作用。同時,產業功能的充分發揮也將進一步助推職業教育功能的達成。四是系統耦合階段。從宏觀視角來看,職業教育系統主要包括要素、結構、功能和模式,其中,模式有“雙元制”模式、“學徒制”模式、“冠名委培”模式、“訂單培養”模式、“產學研用創”模式等。產業模式則更多指向產業變革新模式,特別是在發展新格局框架下形成的產業變革新方式、產業升級新路徑、產業結構新態勢。教育系統和產業系統可在多主體、多領域、多環節、多要素方面實現螺旋式耦合,最終實現兩大系統的良性耦合。

(三)產教深度融合的動力機制

動力是一切力量的來源,具有動態性和累加性,是事物發生變化的推動力量。作為校企合作高級階段的產教融合,每一次變革、每一次發展和進步都離不開強大的推動力。系統探究產教深度融合動力機制問題,實則是在教育與產業兩大系統內外部動力因子推動下,相關主體或要素根據特定的運行方式和協調規則,實現收益最大化并達到動態平衡。從系統論視角來看,產教深度融合動力機制至少要經歷三個階段:一是動力激發階段。在此階段,產教深度融合復雜系統能夠根據外部環境給予的刺激作出相應調整和響應[14]。二是動力合成階段。該階段要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與問題狀況是緊密相連且完全契合的,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深化認識,集聚最強資源、凝聚最大合力,最大限度滿足相關利益主體的需求,激發這些主體參與產教深度融合的主動性和創新性。三是動力保障階段。產教深度融合作為一個復雜開放的社會系統,需要組織領導、制度支持、市場導向、資源投入、科研引領和社會拉動等為堅實保障。動力因子作為動力機制系統中最活躍的構成要素,會對動力機制系統的結構和運行產生影響。從中微觀層面來看,產教深度融合的主體動力因子主要有國家推動力、市場驅動力、職業院校內動力、行業企業支撐力、社會拉動力。聚焦到職業院校層面,產教深度融合的動力因子主要有教育理念導向力、辦學條件吸引力、內涵發展驅動力、內部資源支撐力、人才培養執行力和成果轉化影響力等。在對產教深度融合動力機制發展階段和動力因子理解性解構和闡釋的基礎上,探明產教深度融合動力因子運行邏輯和作用軌跡,見圖2。

三、新時期產教深度融合的實踐路徑

(一)強化思想引領,做好科學謀劃,為產教深度融合定向布局

思想是話語的內涵,是行動的先導,一切行動和實踐都需要思想的引領。改革越深入、矛盾越復雜、利益越交織,越是需要用正確的思想引領前行、謀篇布局和指導實踐。站在產教融合新的發展階段和奮斗起點上,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職業教育的重要論述和指示精神,用思想啟迪智慧,用理論武裝頭腦,從中汲取真理力量、思想力量、實踐力量和創新力量;要加強對產教融合相關政策文件和制度文本的學習和研討,全面提高利益相關主體對產教融合政策的知曉率、熟知度和執行力,在學政策、懂政策、用政策過程中進一步創新思路、挖掘資源、拓展空間、培育動能、破解困境和提升效能。一是中央政府應進一步加強形勢研判,科學謀劃。從全球局勢新動態、國內發展新形勢等戰略高度對產教融合發展進行科學研判,為當下及未來一段時間產教深度融合工作指明方向、理清思路、把握節奏和勾畫重點。同時,中央相關部門還應進一步加大產教深度融合宏觀指導力度和科學謀劃力度,從國家層面作出戰略性決策部署和整體性制度安排,為地方政府、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開展產教深度融合進行政治賦權并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路徑參照。二是地方政府應立足區域發展實際和地方資源特色,科學規劃產教融合空間布局和發展模式,配足資源,補長短板。地方政府應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統籌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等主體,建立全域統一、跨域融合、多維聯動的產教深度融合共建共享機制,組建專門機構對區域產教深度融合的發展規劃、空間布局、設施銜接、運行模式和效能輸出等問題進行系統考量,為本地產教深度融合定好向、搭好架、筑好基、賦好能、發好力。三是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應進一步發揮主體作用,依托自身比較優勢和特色資源,對產教深度融合進行長遠考慮和整體設計,職業院校應把產教深度融合全面融入辦學育人全過程,行業企業最大限度地把產教深度融合融入到社會責任擔負和發展利益訴求之中,積極探索“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專業”的產教深度融合發展理路。

(二)加大制度供給,完善體制機制,為產教深度融合保駕護航

在某種意義上,制度是社會普遍認同的復雜、系統的行為規則,是維系活動和關系的基本法則和行為模式,是在特定活動領域中較為穩定和正式的社會規范性體系,通常具有習慣性、確定性、權威性等特點。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創新、政策供給、投入力度”[15]。以加大制度創新和供給為突破口,破除無效制度束縛,提高產教深度融合制度體系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和有效性,為新時期產教深度融合支撐起更新的制度空間、釋放更多的制度紅利。加大制度創新和供給,不僅要提升制度供給的有效性,更要打通制度執行的遞延性。一是中央部門應進一步協調國家發改委、教育、工業和信息化、人社、財政、國資等部門,建立產教融合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打通各單位、各部門之間溝通聯絡和團結協作渠道,組建專班研制產教深度融合專項政策,較2017年產教融合專項文件要有更多新的實質性突破,并督促相關單位基于業務范疇和職能定位及時出臺配套方案、制定任務分解清單。同時,中央相關部門還應進一步加強與立法機關的聯系,積極推動“產教融合促進法”立法工作,“從政策供給到法律供給既是產教融合制度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發達國家開展產教融合的慣常做法,也是我國教育立法工作的寶貴經驗”[16]。二是省、市(地市級)兩級政府應加快出臺符合區域實際、彰顯發展特色和契合自身訴求的本區域產教深度融合指導性制度和支持性機制。進一步優化政府統籌管理、行業企業積極舉辦、社會力量深度參與的多元辦學體制,完善并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機制;完善資產評估、產權流轉、權益分配、人員管理等制度;完善并創新相關利益主體參與產教融合的組合式激勵政策(金融+財政+土地+信用等);建立產教深度融合利益交換機制,確保相關利益主體在產教深度融合中能夠獲得實實在在的收益;完善職業院校經費支配機制,并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給予一定比例的自主支配權;出臺本地區產教深度融合發展年度報告編制發布制度等。兩級政府在科學研制上述制度政策和體制機制時,應邀請相關職業院校、行業企業和實踐一線代表深度參與,充分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三)增強統籌協同,滿足多方需求,為產教深度融合賦能聚力

產教融合是一個復雜、系統、開放、動態的社會性活動,產教融合程度越深,這些表征就會越突顯。當前,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一個開放、共享、智能的發展階段,相互合作、協同發展已成為當今社會的基本主題和鮮明標識。產教深度融合,單純依靠教育力量是不現實的,要在尊重并滿足各方合理利益訴求的基礎上,統籌各方力量、集聚各種資源、凝聚強大合力成為推動新時期產教深度融合的必然選擇。這既是產教深度融合規律使然,也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在這種背景下,建立多主體協同、多系統耦合、多要素發力、多鏈條推進的新時期產教深度融合協同體系就顯得尤為關鍵和迫切。“多主體協同”意指要在兩個層面建立既高度統一、緊密協作又相對分離、自成一體的多主體協同網絡。以教育事業為參照鏡像來說,需要跨越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領域,多領域人才和資源要實現有序流動;以政府職能為考量主體來說,需要協同發改、教育、人社、財政、工信等多個職能單位,促進各職能單位、各相關部門在認識上高度統一、政策上深度兼容、工作上無縫對接、協作上步調一致,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同向同行、同頻共振。“多系統耦合”主要是指教育系統和產業系統要實現螺旋式良性耦合。此時的教育和產業兩大系統,既是供給的提供者,也是需求的創造者,雙方均需要通過創新供給來挖掘潛在的新需求,進而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層面實現教育和產業兩大系統的動態平衡。因此,兩大系統均需充分發揮各自在類型、資源、結構等方面的優勢,精準對接需求,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多要素發力”是指教育系統和產業系統涉獵的所有要素要精準、持續發力,實現多點驅動、同向聚力,進而為產教深度融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同時,還要促進教育和產業兩大系統要素在不同領域、不同層維、不同環節實現多向融合和優化組合,力求實現“1+1>2”。“多鏈條推進”意在回歸產教融合目標主旨,著力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這需要從更高的站位和更寬的視野促進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在多鏈條中實現流動和轉換,接續擴大各鏈條共同利益而形成的融合狀態,并積極探尋進一步融合的條件、動因和空間等。

(四)堅持內涵發展,突顯特色優勢,為產教深度融合強基固本

產教深度融合作為教育和產業雙向深度互動的理想狀態,指向兩種發展規律和行動邏輯。職業教育遵循教育的規律和邏輯,產業則遵循市場乃至經濟的規律和邏輯。實現教育和產業的深度融合,意味著二者在堅守自身發展規律和行動邏輯的同時,還要去學習、適應對方的規律和邏輯。基于此,推動產教深度融合則需要在兩種發展規律和行動邏輯的框架下進行,并在保持各自發展內涵和特色優勢的基礎上實現更高層次的資源整合和利益統籌。從更加綜合的視角來看,促進產教深度融合,需要抓好三個環節:一是夯實保障。政府、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應進一步加大推動產教深度融合的有效性投入,做到新興或重點專業優先投入、基礎或長線專業持續投入、低效或淘汰專業及時調停;應進一步配足配優專業人才,做到人崗相適,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事盡其功”;要進一步健全完善組織機構和管理體制,全面建立“政府統籌、因需設崗、合理定責、結構優化、動態管理”的網格化管理體系,突出適用性和實效性;進一步加大對產教深度融合發展成果的宣傳和推廣,引導廣大民眾了解和認識產教深度融合,引導社會各界支持和參與產教深度融合。二是抓牢支點。在政府的統籌指導下,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應進一步圍繞專業設置、課程開設、教材編制、師資建設、基地建設、社會培訓、技能服務等發展支點,做優特色、做強品牌、做大成效,分批次、分領域打造引領產教深度融合的標桿項目和精品工程。三是科學評價。“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17]。價值具有主體性,其大小由滿足主體需要的程度來決定。產教深度融合需要多主體協同,其成效如何也理應由這些主體從自身發展規律、行動邏輯、領域特質和效益輸出等方面進行科學評價,而不是由某一主體單獨決定的。相關單位和部門在堅持“破立并舉”的原則下,應進一步加強產教深度融合診斷類、激勵類和增值類的過程性、綜合性評價,更新評價技術和手段,提高評價的專業性、科學性和客觀性。因此,建立主體協同、指標完整、結構合理、權重科學、診斷精準、激勵長效的產教深度融合評價體系就成為重中之重。

(五)加強科學研究,加快成果轉化,為產教深度融合增智添力

在某種意義上,科學研究是人們在一定技術、手段和設備支撐下認識客觀事物內在本質和運動規律的主觀性實踐活動。其通常起源于經驗類問題和概念類問題,在揭示自然、社會、思維等客觀發展規律、指導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等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由此來看,科學研究將在理論引領、技術支持、實踐指導和成果孵化等層面為產教深度融合提供有力支持。教育科研機構作為專業型智庫,應充分發揮服務決策、創新理論、指導實踐、引領輿論和協同戰線等職能作用,為推動產教深度融合增智添力。一是瞄準國家戰略部署和發展需求,加強產教深度融合理論與實踐研究,特別是基礎性、前瞻性和儲備性政策研究,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產教深度融合的內在規律、行動邏輯和發展模式,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產教深度融合模式。二是科學把握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國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社會變革和轉型等新形勢和新趨勢,創新服務產教深度融合的方式和手段,發揮好大數據在產教深度融合中的狀態監測、成效追蹤、問題預警和態勢預判等重要作用。三是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加大調查研究。聚焦產教深度融合難點堵點問題,深入一線開展調查研究,尋求破解產教深度融合難題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四是積極開展產教融合政策宣講解讀,主動用權威觀點和專業知識回應民眾關切問題,提高政策知曉率和民眾支持度,推動政策落實落地。同時,還應密切關注產教深度融合熱點問題和輿情動態,加強預研預判,做到早發現、早應對。五是增強成果生產和轉化意識,加快成果轉化市場化進程。協同政府、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建立健全成果生成、發布和轉化機制,進一步拓寬轉化渠道、搭建轉化載體、創新轉化形式、縮短轉化周期,進而加快產教深度融合成果轉化的市場化進程。

參 考 文 獻

[1][9]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資委.關于印發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Z].發改社會[2019]1558號,2019-09-25.

[2]本書編寫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3]教育部.關于2013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Z].教改[2013]1號,2013-01-26.

[4]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Z].國發[2014]19號,2014-05-02.

[5]國務院.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Z].國發[2015]64號,2015-11-05.

[6]中共中央.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Z].中發[2016]9號,2016-03-21.

[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Z].國辦發[2017]95號,2017-12-05.

[8]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Z].國發[2019]4號,2019-01-24.

[10]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Z].2021-10-13.

[11]周晶,王斯迪.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效能評價:概念基礎、價值遵循與指標選擇[J].現代教育管理,2019(10):106-112.

[12]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的意見[Z].教職成[2011]13號,2011-10-25.

[13]田真平,王志華.鄉村振興戰略下職業教育與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的耦合[J].職教論壇,2019(7):19-25.

[14]顧培亮.系統分析[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1:20.

[15]新華網.習近平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EB/OL].(2021-04-13)[2021-12-1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1-04/13/c_1127324347.htm.

[16]劉波,歐陽恩劍.《職業教育法》修訂背景下產教融合法律調整的路徑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21(27):20-26.

[17]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Z].2020-10-13.

Abstract? Promoting deep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is an urgent requirement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a skill-based society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strategy of innovation-driven and talent-strong coun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a new round of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revolution continuously create new industry professional works, open binary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urgently needs new momentu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and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deep production-education integration, the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fronts with the following problems: the subject awareness is not unified and effective support mechanism is imperfect, the meaning of docking requirements, building platform, optimization model, the system of talents cultivation, break through, leading enterprises should be enriched.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three-stage dynamic mechanism of excitation, synthesis and guarantee in an orderly manner. The development paths mainly include: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guidance, making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directional layout for the in-depth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creasing institutional supply, improving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and escorting the in-depth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enhancing overall planning and coordination to meet the needs of various parties; empowering and gathering strength, adhering to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highligh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to strengthen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achievements, adding wisdom and strength for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deep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background; implication; path

Author? Wang Jingjie, senior teacher and assistant researcher of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Beijing 100088); Du Yunying, assistant researcher of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猜你喜歡
職業教育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車NVH的發展趨勢
《論持久戰》的寫作背景
當代陜西(2020年14期)2021-01-08 09:30:42
黑洞背景知識
晚清外語翻譯人才培養的背景
淺談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職業(2016年10期)2016-10-20 22:08:03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職業(2016年10期)2016-10-20 22:02:09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職業(2016年10期)2016-10-20 21:57:21
基于校企合作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略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6: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国产熟女一级毛片| 婷婷色在线视频|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久久|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日韩av无码精品专区| 中文字幕无码av专区久久|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五月|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欧美国产三级|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欧美yw精品日本国产精品|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 熟妇无码人妻|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国产另类视频|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a免费| 五月天在线网站|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亚洲人成高清| 久久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卡片av|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AV片亚洲国产男人的天堂| 青青操国产视频| 亚洲综合狠狠|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产伊人| 亚洲不卡无码av中文字幕|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 久久人体视频| 蝴蝶伊人久久中文娱乐网|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50| 欧美色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三级| 国产拍在线|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亚洲69视频|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爽爽影院十八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2022精品国偷自产免费观看| 亚洲中字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欧美一级一级做性视频| 人妻91无码色偷偷色噜噜噜|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app|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欧美色亚洲|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无码久久久| 97在线碰| 中字无码av在线电影|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久久www视频|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