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勝喜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了解常見的數學知識點,還要增強學生的計算能力,如果學生計算能力過差,哪怕在完成習題時能夠正確地羅列出算式,也無法得到正確的最終答案,由此可見計算在數學中的重要性。既然明確了其重要性,下一步就是采取措施,很多教師在教學時總是循規蹈矩被理論知識所束縛,想要增強學生計算能力教師需要靈活使用自己所學知識,考慮到學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選擇正確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能力;有效方法
在數學的教學和學習中,最基礎的內容之一便是計算。計算是構成數學的基礎,計算讓數學變得不再是抽象的難以觸及的,而是成為直觀的準確的數字。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和掌握數學。計算的能力對于極少數的那些對數字敏感的學生而言,可能是非常簡單就可以提升的。但是對于那些正常的普通的學生而言,計算能力的提升沒有捷徑,只有踏下心來一步一個腳印的提升自己,所以說計算的提升是沒有捷徑的,都是需要學生親身去體會才能得到提升的,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來提升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質量。
一、細致講解計算原理,奠定良好的計算基礎
想讓學生掌握各種計算方法,學生首先要細致講解其中的原理,無論是簡單的"湊十法",還是后續的豎式計算法,教師都要先詳細地講解給學生,然后學生才能夠嘗試性地在練習中應用這些方法。在學習的初期學生會暴露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時候教師需要有耐心,有毅力,將計算方法的原理一點一滴教導給學生,這樣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學生能夠掌握這些基本的計算方法,也是提高學生能力最為主要的途徑之一。
例如,在進行講解"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一節內容時,我首先會向學生講解"湊十法",這個方法其實非常簡單,我會以8+7為例來講解"湊十法"的具體原理,在講解的過程中我會細致地講解這個過程,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理解。八和二組成十,而七可以分為二和五,所以這個式子就可以用湊十法變為10+5,可以非常直觀的看出最終的答案是15,這種方法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學生掌握,因為他雖然有一定的難度,卻沒有超出學生可以接受的范圍,對于這個年齡的學生是非常適合的。其實不僅僅是這一次的"湊十法",還有以后要講解的其他方法,我都會非常認真地進行備課,盡量將這些知識點講解得細致,方便學生學習、理解,教師將知識點講解得越透徹,學生學習就更加便捷,能力的提高也就更加高效。
二、不斷強化計算訓練,提升計算的速度
小學生課堂中進行計算訓練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僅需要讓學生在課堂中增加力量的訓練,同時也需要在讓學生進行練習的過程中注意方式方法,小學生在課堂上比較活躍,如果是單純的進行練習的話,他們的注意力會比較容易分散,同時計算的效果也得不到體現。因此,讓學生進行計算訓練時可以適當結合一些競賽的形式,或者是課堂計算墻的形式,促進課堂中教學氛圍的帶動,這樣學生在進行計算的過程中,他們的練習熱情才會得到提高。
例如,在進行“乘加乘減”這一小節時,在讓學生進行計算相關練習的過程當中,為了增加學生對于計算相關內容的掌握程度,課堂中可以給學生準備比賽類型的習題,讓學生增加練習效果。對于計算過程中準確程度最高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的提出一些鼓勵和表揚,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計算所帶來的成就感,這樣他們在進行計算練習的過程中才會更加投入,才會更加認真仔細,那樣課堂中的練習效果才會在這個過程當中得到凸顯。
三、培養口算習慣,增強口算水平
小學階段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還處在認字寫字的基礎階段,大部分學生的書寫速度較慢,遇到計算量稍大些的數學考試可能會存在答題時間不夠的現象。而且,隨著年級的提升,數學學科難度會逐漸加大,高年級題目的復雜性會更強,全靠紙筆計算不利于答題效率的提升。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在低年級階段就開始幫助學生培養口算習慣,從最基礎的加減乘除開始,要讓學生反復記憶,能夠做到脫口而出,進而逐步加強更加復雜、位數更多的基礎計算的口算水平。
例如,在教授"乘法的簡便運算"這一課程時,教師首先要考察學生對個位數乘法運算的熟練程度,要求學生對“九九乘法表”做到完全背誦,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運算定律,學會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的常用算法和乘法運算定律,找到運算規律。教師要給學生布置一定量的口算練習,如三位數與一位數的乘法、除法練習:125×8、100÷4、45÷9、12×8等,對于乘除法的簡單轉換也要能夠做到直接口算,減少計算時間,提升計算水平。
四、重視結果檢驗,提升計算正確率
計算過程中一項重要的環節是進行檢驗,可以及時的查找自己在計算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很多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稍不注意就會出現問題,那么進行檢驗也是為了檢驗計算步驟以及計算過程,這樣一些馬虎的問題可以及時進行改正,提高學生的計算準確性。
例如,在進行“整十數加和減整十數”這一小節時,教師在進行這一小節及知識內容授課的過程當中,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強化學生的檢驗意識,教師可以在黑板當中寫幾道題目,在解題的過程當中可以故意寫錯一個數字,然后讓學生進行觀察,哪里出現了錯誤,這樣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也是為了強化學生的檢驗意識,給學生進行強調計算之后檢驗的重要性,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學習認識,同時也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提高檢驗意識,增強計算的正確率。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的課堂教學環節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強化學生對于計算相關知識內容的學習和掌握效果,重視培養學生的計算水平,幫助學生打牢運算基礎。同時在授課的過程當中也需要運用這樣的方式,不斷的加強小學階段學生計算相關知識內容的學習和掌握程度,在進行授課的過程當中也需要通過這些基礎的知識內容的講解,讓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學習時可以更加投入,在進行知識內容學習的過程當中,可以更好的體現出他們的計算效果。當然,完整的運算過程還包括驗算,學生應養成檢驗結果的好習慣,活躍計算思維,提升結果的準確度,進而提升計算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月琴.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77):79-81.
[2]鄭桂花.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計算教學方法研究[J].新課程,2021(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