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衛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當前博物館肩負著傳播國家民族文明成就的重要使命,是愛國主義與歷史文化教育的重要場所。博物館教育是一種社會教育,其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現階段博物館向公眾開放,充分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有效開展博物館社會教育工作。因此,需要隨時掌握博物館教育的新趨勢,才能做好博物館教育工作。
關鍵詞:博物館教育;新趨勢
最早博物館是收集歷史物品的場所,供參觀者觀賞,后來逐漸發生成為供藏品與文物的收藏機構。我國博物館是在清代末期開始建立的,經過時代的發展,博物館的數量逐漸增多,并有著良好的發展全景。盡管博物館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是博物館教育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因此,需要將其有效解決,才能夠確保博物館今后取得良好的發展。
一、當代博物館教育的特點
博物館教育是向大眾進行的一種社會教育活動,其具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特點。
(一)社會性
博物館教育是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面向所有人開放,隨時都可以接受博物館教育,因此,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博物館教育活動主要針對不同休閑價值取向組織特定的活動,例如,為殘疾人群組織的展覽活動等。
(二)專業性
博物館教育主要圍繞館內藏品與當地社會需求來進行,但不能脫離博物館本身的性質。例如,文字博物館內主要陳列人類文字發展史。許多專題性與行業博物館要有明顯的行業特點,并且需要結合館內藏品的內容,凸出重點與主題,否則失去了個性。
(三)直觀性
博物館內證物與展品都是經過歷史歲月的洗禮,將它們陳列出來能夠讓公眾有著直觀的感知,此教育方式較為直觀,主要將陳列實物為教育工具,以便于加深人的印象,此種文字宣傳教育方式無法被替代。例如,當代人不曾見過古代皇帝的玉璽,只能通過一些語言文字上的描述或者以繪畫的形式來認知玉璽,但不能形成直觀印象,其中含有臆想的部分。
(四)實物性
博物館內有大量人類歷史文化遺產的實物,實物是博物館教育的基礎,博物館陳列展覽就是將博物館藏品實物等資源整合排列,參觀者通過講解與實物文字等輔助形式來了解實物展品,以此達到教育目的。由此可見,陳列展覽離不開實物,辦好博物館陳列展覽需要有豐富的館藏為基礎。
(五)趣味性
根據相關規定,博物館應結合本館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生活活潑的社會教育與服務活動,積極參與社區文化建設。利用當前新媒體傳播速度快的優勢,傳播藏品知識。因此,博物館組織的展覽主題要多樣化,內容要貼近群眾,形式要新穎,從而滿足群眾多元化的精神需求[1]。
二、博物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活動不足
近幾年,我國博物館數量增多,部分地區的小型博物館開放時間較短,而且組織情況有限,甚至只在特殊節日才能夠開館,并舉辦相應的活動。由于博物館閉館時間較長,因此,無法保證教育活動順利的開展,也無法保證其教育質量。另外,有的博物館受自身性質所影響,人們只會在節假日前往,導致博物館內的人缺乏工作激情,不會在教育活動中投入過多的精力與時間,致使博物館教育工作達不到良好的效果。
(二)教育方式單一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教學效率有著明顯的提升,但博物館教育方面沒有改變。還是以講解員的講解為主要方式,人們被動接受講解員講授的內容,與填鴨式教學異曲同工。受教育改革的影響,部分博物館會不定期開展講座活動,但效果一般,最終還是回到了展廳講解模式。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博物館對自身教育職能理解不夠,沒有深入挖掘其潛在的教育職能。
(三)教育工作者綜合素養不高
博物館主要工作對象是文物,做好文物工作先要對其有著足夠的了解,并具有較好的文化知識底蘊,才能夠做好文物挖掘與研究的工作,更好的服務于人民[2]。博物館對講解人員的要求不僅相貌姣好,還要具備極強的表達能力,但部分講解人員專業有限,再加上招聘標準放在身材相貌方面,致使博物館教育宣傳團隊的工作素養不高,影響博物館教育工作順利開展。
(四)缺乏對博物館的正確認知
在人們的認知中,博物館是收藏機構,其中收藏大量價值不菲的文物,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人們對館內收藏品存在一種觀賞性心理,主要滿足視覺上的享受。但并不是博物館存在的真正價值,其是的人類藝術與科學的結晶,是人類學習藝術與科學的主要陣地。因此,需要加大力度對館內藏物進行宣傳與研究,只有讓更多國人了解歷史,才能夠獲取新知識。并且人們需要形成文物保護、文物研究、文物宣傳等信念。
三、博物館教育發展趨勢與策略
(一)確定教育目的
現階段,博物館具有多種職能,其中教育職能是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博物館教育工作開展不順利。因此,先要明確博物館的教育目的,博物館屬于社會型機構,其主要是為全社會服務,社會群體組成較為復雜,他們從事著各種工作。所以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標,才能滿足人們多樣化需求,使博物館教育真正走入人心。
(二)豐富博物館教育活動
教育活動的開展主要面向的是學生群體,當前學生接受的教育主要來自學校和家庭,而博物館教育是上述教育的延伸,因此,不僅要做好基本文物展覽活動,也要積極走進學校,走入課堂,也可以采取與學校合作,每個月進行以此專門的課堂教育,讓博物館教育工作人員能夠積累更多豐富的經驗,將博物館教育的真正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例如,博物館可開展專題講座、示范表演、知識競答等活動。
(三)優化人才隊伍
博物館教育工作離不開專業人員隊伍,應對現有人才培訓工作予以重視,并結合實際需求提高用人標準。首先在確定教育活動內容后,應組織活動參與人員加強培訓工作,使其更加熟練掌握教育的內容,并且在講解時采用靈活有趣的方法進行深入了解。此外,博物館內部也應制定出培訓體系與制度,加強與其他博物館之間的溝通,定期開展交流學習活動;在錄入人才時,需要考核其素養、技能水平,杜絕錄取非專業人員[3]。
結束語
綜上,當前博物館應做好公眾服務與教育,通過改進展覽、強化教育服務等手段,更加積極主動的吸引觀眾,從而能夠讓參館的觀眾身心愉悅的欣賞展覽,接受博物館教育。
參考文獻
[1]趙娟. 博物館教育的新趨勢[J]. 知識文庫, 2020, (08):201-202.
[2]田銀梅. 新時期博物館教育的發展趨勢與關鍵路徑研究[J]. 文物世界, 2019,(06):64-66.
[3]張政. 博物館教育現狀與發展趨勢理念[J]. 卷宗, 2019, (01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