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世界是繽紛絢爛的,我們的日常生活通過不同的顏色裝點著,而在設計中,除了基本的造型外,最重要的就是賦予它外在的生命力,通過絢麗的色彩,對書籍設計視覺藝術錦繡添花。而在大的色彩關系中,除了我們所知地為基本型增添色彩,我們還需要注意色彩的搭配,以及是否符合書本的主題內容,能讓讀者一眼就能感知書的大體內容,從而引起讀者的購買欲、收藏欲。
(一)書籍設計配色
1、冷暖色調對比
書籍設計的中的色彩,是圖書與讀者的溝通與聯(lián)系,牽引著讀者的情緒,不同的彩色心境也隨之不同,暖色調的色彩給人帶來熱烈的、溫馨的、奔放的感覺;冷色調則帶給人輕松、平靜的感覺。在書籍設計中,設計師要根據每本書不同主題及能夠代表這本書獨特的內容來選擇色彩的搭配。色彩給人的直觀影響非常大,從顏色上進行識別判斷,從而對書籍的挑選更為便捷。
冷暖色調在最初學畫時色彩的學習中尤為突出,每一個種顏色并不是單獨的有冷暖色調的劃分,而是相對于另外一種色調來說,通常暖色調適合溫馨,勵志,餐飲,兒童等相關的書籍;冷色調則適合理工類,汽車雜志,工具書等較為嚴謹的書目。
2、具體配色布局
在書籍設計中,設計的配色分為主色、輔助色和點綴色三種,他們相輔相成,關聯(lián)密切。占據主體的色才是分布在作品中色彩面積最多地顏色,也是奠定這本書整體的基調,同時也能獨特的表現出本書的特色。輔助色則為了輔助和襯托主色而出現,通常占據封面的1/3左右,且要比主色略淺,不產生喧賓奪主的效果。點綴色通常在設計中所占篇幅較小,但作用是巨大的,調和整個設計畫面的效果,使主體物更加突出。
除此之外,在書籍設計中色彩的對比也至關重要,明度、純度、色相、面積和冷暖對比,都會對設計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在接觸色彩搭配時,為了使畫面豐富使用過多地顏色,會使畫面的顏色產生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效果。給人混亂的感覺,所以主色,輔助色和點綴色三色的合理布局也顯得尤為重要。
(二)色彩研究與運用
正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運用不同的色彩語言就使得書籍設計形成了不同的風格。設計師試圖用人的性格,書籍的內容以及市場的潮流趨向去形容和歸納不同書籍設計在運用不同的色彩語言時所產生的不同設計風格。
1、無彩色系
無彩色系通常以黑、白、灰三色作為主體,在黑、白、灰之間調整三者的關系,從而在封面等地方形成可圈可點的精彩設計。通過黑、白、灰還可以體現設計者強大的功底,隨著三色的深入設計,所表達的書籍內容通常以文學或者歷史性著作為主,像一位飽經滄桑、閱歷豐富的人,藏起他的鋒芒,留給人極有涵養(yǎng)而性格內斂的深刻印象,處事堅定、有明確目標和自制能力很強的人。但是黑、白、灰的設計對點線面的運用極為要求嚴格,需要把美學功能發(fā)揮極致,呈現出無彩色系的獨特魅力。
2、有彩色系
這時書籍設計選擇較為多第一類。通常的書籍都會選擇具有代表其內容或者讀者階段的色系作為主體色,色彩學上把肉眼可見的最明顯的顏色稱之為易見度,而易見度又與明度和色塊面積大小有密切的關系。所以在有彩色系中,主體色占據了主要地位。從日本冢田敢所著作的《色彩美學》中所揭示各色對比的易見度里得知,人們第一眼所看到的色系中,易見度最高的是紅色,橙色鑒于紅色和黃色之間,鮮明柔和,并能融入于任何一種顏色。與此同時,比較代表性的色彩調和理論指出,必須以一個主色調作為支配力量以實現色彩調和的目的,要么是冷調,要么是暖調,在這個統(tǒng)一的前提下形成秩序性變化,不適用平均用色才能產生美感。
結論
本研究結果說明了視覺設計差異性通常以顏色的差異性為直觀印象,帶給觀看者一個視覺盛宴,眼睛作為首要的窗戶,主體色為第一感受提供了主要的基調。其次在隨著視覺的瀏覽,除了要表達的內容外,觀察者其次才會注意到所采用的設計元素。
作者簡介:陳麗(1996.10—),女,漢族,籍貫:山西忻州人,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19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yè):設計學,研究方向:視覺差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