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治、宗教、風俗等因素影響了新干縣商代青銅器的演變過程。虎頭紋具有新干大洋洲器物的顯著特點;獸面紋的表現形式有多種變化;幾何形紋具有輕靈生動的美感。新干大洋洲的青銅青銅紋飾融入地域文化,從獰歷美向輕盈、淳樸的審美演變。
關鍵詞:新干大洋洲;青銅器;紋飾
1989 年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青銅器480多件,品類齊全,器形規整,工藝精美,出土的物和商代前期中原殷墟的器物很相似,具有商文化二里岡期的若干特點。新干縣商代禮器的裝飾反映了統治階級的地位與威嚴,一方面遵循商代中原青銅器典雅莊重的規范,另一方面又存在的地方性特點,反映了新干大洋洲文化是與中原青銅文化性質有差異的地域文化。
政治、宗教、風俗等因素影響了新干縣商代青銅器的演變過程。圖案紋樣作為最為動態的因素,往往比較客觀的呈現出文化脈絡。大洋洲青銅器器物紋樣多種多樣,這些獨具特色的紋飾存在,是由商代新干縣所處的生存環境、宗教習俗、文化傳統決定的。裝飾紋樣繁雜多樣,工藝水準較高,地域特征凸顯。主題裝飾的動物紋、植物紋往往作為一種圖騰標識。虎、魚、牛等動物形象被頻繁的運用到青銅裝飾中,其它紋飾源自先民的想象,都與原始圖騰相關。大洋洲青銅器的獨特紋樣有虎紋、燕尾紋和鰭狀獸紋,其它紋樣在繼承中原青銅文化基礎上對牛首紋、龜紋、夔紋、鹿紋、魚紋等加以改造,多運用密集的云雷紋為青銅器紋飾的底紋。獸面紋的宗教情結最為凸顯,“虎”是商代新干地域重要的圖騰微幟。
一、大洋洲商代青銅器紋飾
(1)獸面紋的形式有豐富的變化
新干大洋洲青銅器上的獸面紋裝飾是一種圖騰崇拜,其怪異的形象給人以神秘詭異的指向,有祭祀占卜的宗教色彩,反映了奴隸主的權力意志。獸面紋使用非常普遍,采用平雕手法的鑄造刻飾,配有聯珠紋、弦紋。大鼻梁、橫眉怒目、張牙舞爪等是大洋洲獸面紋基本形象特點,給人以神秘威嚇的印象。對比中原殷商青銅器中的獸面紋,新干大洋洲青銅器上的獸面紋更為生動。殷商時代,中原的青銅器物多以獸面紋為母題,紋飾地紋多用云雷紋。而新干青銅裝飾中的70例獸面紋面積大,也用于主題紋樣,而地紋不多見,代之以云雷紋,整體分布如帶狀。
(2)虎紋是具有當地特色的標識
“虎”是商代新干地區重要的圖騰,可謂是地域文化標識。虎紋飾大量采用,造型有多樣的變化,裝飾豐富,線刻虎紋是典型紋飾。獸面紋的區別由角型決定的,這是研究動物族類的重要依據,新干青銅器皿的環柱角獸面紋,實際上就是虎頭紋。
伏鳥雙尾虎是虎文物中的經典,是立體造型,制作精美,是世界上出土青銅虎中尺寸最大的,周身布滿紋飾,腹、臉裝飾卷云紋,四肢、背部裝飾云雷紋,其它部位多有鱗紋。新干縣青銅鼎有十四件,足均是扁足,有九件為虎形。“獸面紋虎形扁足青銅鼎”裝飾華美。口沿飾燕尾紋,周身配有連珠紋。
(3)幾何形紋輕靈生動的美感
幾何紋中的燕尾紋外形非常獨特,前端為圭首狀,后部為雙翼狀。燕尾紋在大洋洲青銅器物中鼎口沿、鼎耳處多見,此外,青銅鉞也裝飾燕尾紋。燕尾紋相對于龍紋、虎紋、夔紋、鳥紋等裝飾較為抽象、較為簡潔。幾何紋一般不用作主紋,多用于地紋、填充紋,燕尾紋和云雷紋用于主紋僅有個例。
燕尾紋也就是橫“人”字紋,燕尾紋用于兵器中多數是陪襯紋樣,用于主體紋樣僅有一件孤品,那就是大洋洲青銅掘土工具——青銅钁。青銅钁中的燕尾紋紋飾簡潔,這一掘土工具鑄造便捷,適合大量制造。幾何紋的裝飾較為成熟,消減了獸面紋的影響,此外,還有竊曲紋、波紋、重鱗紋。
三、青銅紋飾融入地域文化,從獰歷向輕盈、淳樸的審美演變
新干大洋洲的先民主動接受與改造殷商中原青銅文化,由受到地域文化的影響,青銅器的紋飾向地方審美特色演變,本土文化因素增多,形成了自身特色。虎形裝飾是當地標志性的文化符號,鼎、鏟、戈上均裝飾虎形紋,形成了地域性的圖騰崇拜。例如:出土的“虎形青銅杖首”紋飾流暢,當地民族風情是明顯的,商代凝重、猙獰的風格逐漸削弱,顯得淳樸可愛。“羊首青銅罍”具有中原殷商器物的風格,猙獰的形象體現了奴隸主的權威與審美意志。幾何紋中的水波紋、渦紋、云雷紋作地紋為用于陪襯主體紋樣,裝飾手法純熟靈巧,體現了的南方的意蘊。形式活潑、輕靈質樸是大洋洲商代青銅紋飾的特點。
大洋洲青銅器上的裝飾受到了該地域的宗教意識與社會規范的制約,開始具備了當地社會思想意識以及生機勃勃的民族審美習慣。中原殷商時期青銅器上沒有出土魚紋裝飾,新干大洋洲地處江南,漁業發達,江南山水的活潑、輕盈的美感在青銅器中就有所反映,出土魚紋裝飾的青銅器就是地域文化影響的結果。大洋洲的伏鳥雙尾青銅虎、虎耳虎形扁足鼎與中原殷商器物的造型、紋飾相近,而青銅器雙耳上設置虎造型在中原地域沒有出土品。新干大洋洲的商代虎形紋飾以及燕尾紋的出現,反映了先民獨特的、成熟的藝術思想、宗教意識。
新干青銅器中沒有飲酒具,而盛酒器、注酒器的型制與中原殷商并不一致。酒具器形同安陽殷商出土品相似,而裝飾紋樣有一些地方特色,器物的器耳表面以線刻法裝飾鹿紋、虎紋等,有些部分有牛首紋、燕尾紋。酒器“瓿”以弦紋裝飾。
新干大洋洲先民對“重酒”的中原殷商之祭祀文化沒有延續,當地先民推崇“重食”的文化傳統。新干大洋洲的卣是大型祭祀活動使用的盛酒器,與中原同時代的青銅卣在外形、裝飾上相同,而卣底無圈足,改造為三只輕盈的空錐足,代替圈足。
新干大洋洲的青銅紋飾傳達了商代社會價值,虎形紋、橫“人”字紋、地域特色風格鮮明,特別是橫“人”字紋以及簡潔大方的幾何紋頻繁出現,呈現了商代新干大洋洲地域的審美文化情趣,青銅紋飾主題轉為現實中物象,其神秘、恐怖的獰歷美漸行漸遠,越來越凸顯一種江南的文化內涵,呈現出節奏活潑和輕靈質樸的美。
作者簡介:曾軍宏(1971—),男,井岡山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美術教學與研究工作。
基金項目:2021年度吉安市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編號:21GHB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