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洪其
摘要:就高等院校阿拉伯語教學的現狀而言,我國阿語教學理論的研究和教學水平在整體上還并不十分成熟。同時,就阿語教學本身的特殊性而言,阿語教師需要根據教學規律,找到適合教學的最佳途徑。阿漢互譯翻譯練習是提升阿語習得和應用能力有效方法。通過阿漢語言的對比翻譯和分析,可以挖掘阿漢兩種語言的共性和不同,進而幫助教師找到教學難點,對學生進行高效率教學。本文試從詞匯教學、篇章教學、文化教學三個方面,闡述阿語基礎教學階段中翻譯練習的功用與價值。
關鍵詞:理解;表達;翻譯;錯誤
翻譯是運用一種語言把另一種語言所表達的內容準確而完整地重新表述出來的語言活動。而翻譯實踐包括理解和表達兩個方面,就阿譯漢來說,包括對阿語語言的理解和漢語的表述兩個方面。現不少在校學生在阿譯漢的練習中既有對阿語語言的錯誤理解,也有漢語表述不夠確切的錯誤。翻譯中五種常見錯誤內容如下:
1.誤譯漏譯
并且可以在這個美妙的集合點內創辦適當的市場和小型咖啡館。(誤)
「評析」這段譯文不準確的原因是????????? ????? 翻譯成小型咖啡館,而正確的翻譯是快餐店或者是自助餐廳。
「改譯」并且可以在這個美妙的集合點內創辦適當的市場和自助餐廳。
2.硬譯死譯
所謂硬譯死譯,指的是譯者沒有真正理解原文的意思,對原文進行字對字地翻譯,表面上看起來譯文和原文完全保持一致,但譯文并沒有準確表達出原文所含內容。翻譯時如果譯者沒有考慮到上下文,沒有考慮到語境,沒有考慮到漢語的習慣表達。就很可能出現硬譯死譯,譯文就不會忠實于原文,就不會通順流暢,就不會地道自然。
「原譯」人有時站在顯微鏡前面,有時站在望遠鏡前面,同自然界進行格斗,并控制它。
「評析」把 ????????? ????????? 譯成"顯微鏡和望遠鏡"字面上好像是忠實于原文的,但卻是不地道的,不符合邏輯的。這種譯文實在令人費解。研究結果表明,顯微鏡和望遠鏡本意所指是宏觀和微觀。
「改譯」 通過人類宏觀與微觀上同自然界進行斗爭,并戰勝之……
3.搭配不當
?? ??????? ????? ?? ?????? ??? ????? ?????? ?? ???????? ????? ????? ????? ?????..
「原譯」開羅已經無法容納這數量驚人的車輛,而且新車增加速度之快,也是駭人聽聞的。
「評析」" 數量驚人的車輛"和"駭人聽聞 "不能搭配在一起“,詞的搭配應盡量做到準確又恰到好處。
「改譯」開羅已經無法容納這數量驚人的車輛,而且新車增加速度之快,也令人咂舌。
4.用詞不當
「原譯」那里有憂愁和痛苦,我國人民把希望寄托在武裝部隊內外的愛國先進分子身上。
「評析」這里的譯文意義含混,不知誰憂愁,誰痛苦,表達的意思不準確。
「改譯」人民窮困至極,痛苦不堪,他們把希望寄托在武裝部隊內外的愛國先進分子身上。
5.結構不合理
「原譯」全世界人民在社會主義陽光下過幸福生活的一天是會到來的。
「評析」原譯文主語的定語較長,使得整個句子頭重腳輕。按照漢語的表達習慣,這個句子可用兩個句子表達。
「改譯」全世界人將在社會主義的陽光下過幸福的生活,這一天是一定會來到的。
翻譯是一項創造性的語言活動,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不通過大量的實踐而要提高翻譯能力,無疑于想學游泳卻又不下水一樣。當然,實踐也要講究科學性。初學者若無行家的指點,最好能先找一些難度切合自己水品且有漢語譯文的材料進行翻譯練習。自己的譯文寫成后同人家的譯文相對照。先看看自己在理解方面是否準確,其次看看自己的表達是否符合漢語的語言習慣,從中找到不足。隨著水品的提高,可找些簡單的本專業基礎知識方面的文章進行翻譯。堅持循序漸進多翻譯多投稿,定會果實累累。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最好能堅持每天都多少搞點翻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定會大有長進。
最基礎的理解,也就是說要理解句子中的詞匯、短語。然后體驗表達,表達是理解的結果。影響表達的因素有譯者對阿語原文理解的深度、譯者自身漢語修養的程度、譯者對阿漢兩種語言文化的掌握程度,譯者盡量擺脫原文束縛。最后為了避免錯誤,仔細校對、檢查。這步要求比照阿語原文和漢語譯文檢查句子是否準確、通順,總結如下:
1、特殊詞匯短語需要切分翻譯
短語分譯是指把原文中的一個短語分譯成一個句子。名詞短語、分詞短語、介詞短語等有時都可以分譯成句。
2、語言順序特殊的調整句式順序法
句子順序時間狀語可前可后。不僅如此阿語在表達結果、條件、說明等定語從句、狀語從句也很靈活,既可以先述也可以后述。而漢語表達往往是按時間或邏輯的順序進行的,因此,順譯法也罷逆譯法也罷,其實都是為了與漢語的習慣相一致。阿語表達與漢語一致的就順譯,相反的則逆譯。
3、關于語句的行為動作的主被動
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這兩種語態在阿漢兩種語言中的使用情況是很不相同的,在漢語中,我們可用“被、讓、把、遭、換、使、由、受到,為……所”等詞來表示被動。但在漢語中的被動語態使用頻率比阿文要低得多。因此,在遇到被動語態時,應遵循漢語的習慣,如譯成被動語態不通,則譯成主動語態。
參考文獻
[1]楊建榮,阿拉伯語基礎教學之我見,《高等教育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劉亞主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阿拉伯語與阿拉伯文化 ?周烈、蔣傳瑛著 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
[3]阿拉伯語言研究 ?周文巨著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4]阿拉伯語漢語翻譯教程 劉開古編著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