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強,鄒文杰,陳豪賢
(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佛山 528333)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應用技術的迅速發展,社會的供需對接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供需雙方利用移動互聯網對接模式比傳統模式更有效率,能讓存量的需求更快得到滿足,而且還能盤活閑置的產能,創造增量的需求。就以網上約車為例,沒有移動互聯網時,司機和乘客信息對接困難,對接上了還得討價還價,效率極其低下,信息不透明。于是出現了Uber,作為一家科技服務公司,它既不擁有任何一輛汽車,也不雇傭一個司機,但卻擅長整合各類資源,它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整合各路資源,大大方便了用戶打車,提高了供需對接的效率,Uber從2010年到2015年共獲得8輪投資,投資額達50多億美元,估值已達到680億美元,借著這個勢頭,Uber開始提供快遞、外賣等服務,把資源整合延伸到多個領域。
Uber的巨大成功后,國內外開始涌現出眾多同類的供需對接移動服務產品(國外如:Airbnb、Easynest等;國內如:滴滴出行、木鳥短租、豬八戒等),并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得到投資方的青睞。
它們的成功告訴我們,利用移動互聯網整合閑置資源,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是共享經濟和互聯網思維相結合的新產物,是未來10年社會供需對接的新模式,本項目就是迎合這股趨勢構思建設的。
盡管面向供需對接的移動互聯網產品遍地開花,推廣手段層出不窮,但所產生的問題也日益明顯,經過我們長期對當今流行的同類產品進行對比研究,結合騰訊公司公布的企鵝大數據進行分析,總結問題如下四點。
當下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包括支付在內的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讓我們越來越切身體會到“一切皆服務(Everything as a service)”的理念。無論是在淘寶購買一件大衣,用滴滴叫一輛出租車,還是用手機掃碼使用一輛共享自行車,其實質就是購買服務。
然而服務有兩種:一種是標準化服務,一種是非標準化服務。
1.1.1 標準化服務
標準化服務如上面淘寶、滴滴和共享自行車的例子。其特點是價格標準化、服務(產品)參數標準化和交易過程標準化。價格標準化是指大多數網絡服務都是明碼實價,價格明確,以方便交易雙方容易對接,從而降低交易成本。例如淘寶上的商品都有明確價格,滴滴打車按里程收費,共享自行車按使用時長收費等。服務(產品)參數標準化是指供應方預先列明產品的所有參數,并聲稱按照參數履行交易的內容。需求方則需要從眾多產品的眾多參數中篩選出自己所需的產品。雙方的對接方式屬于“盲婚啞嫁”。商家被動地等待,消費者盲目地尋找,只能通過交易前有限的售前服務來保障雙方的利益。交易過程標準化是基于價格的標準化,把支付的行為放在網上實現,其本質和線下交易并沒有不同。
1.1.2 非標準化服務
與標準化服務相對的就是非標準化服務。這一類服務并不具備標準化服務的特點。首先這一類服務價格難以標準化。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個詞“價格面議”。這個詞背后代表的就是一類難以統一定價的服務。難以統一定價并非不能定價,也并非沒有定價標準隨便亂定價,而是受制于服務本身的特點難以預先統一定價。例如我們日常生活中發現水龍頭漏水了,希望找人維修。那么這個服務的價格應該是多少呢?導致漏水有很多種原因,可以是密封的水膠布老化脫落,這種幾塊錢就弄好。漏水也可能是水龍頭零件損壞,那么就要更換水龍頭,這樣的價格就比較高了,而且更換不同的水龍頭價格也不一樣。上述例子就是典型的非標準化服務。因為供求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導致只能籠統地找修水龍頭服務,交易達成并且履行后才能確定價格。除了上述場景,還有很多定制產品也很難統一定價。例如私人定制蛋糕,除非商家和消費者深度溝通過,否則也難以定價。歸根到底,價格難以標準化是由服務(產品)參數難以標準化決定的。最終可能導致交易過程無法標準化。例如有時候需要分階段付費(例如裝修),有時需要預付定金等。這些和標準化服務的交易過程有著很大的不同。
目前大多數移動互聯網平臺上承載的都是標準化服務。無論是電商的淘寶、京東,外賣的美團、餓了么,出行的滴滴、攜程,還是到當前熱門的共享自行車,它們無一例外都是標準化服務和消費者對接。究其原因是標準化服務交易簡單高效,符合移動互聯網“快”的特點。對于非標準化的服務供需對接,目前的互聯網平臺缺乏足夠的重視。然而有需求的地方就會有市場,有市場就會有潛在的價值。我們團隊是希望挖掘這一塊未引起重視的市場的價值,通過解決關鍵的痛點實現自身的壯大和發展。
當今流行的供需對接應用APP,大多沿用傳統的用戶體驗模式,用戶需要某種服務或產品時,打開應用界面,通過關鍵字等搜索出相關信息,然后對列出的商家進行價格、質量、服務等對比,最后篩選出合適的商家進行交易(例如:美團、小豬短租等),在這種模式下,用戶要花大量時間來查找、對比和篩選,十分繁鎖,而商家卻只能守株待兔,等待用戶來買它的服務(產品),這種模式不利于提高供需雙方的積極性。
由于用戶需要自己去查找所需的服務(產品),商家就會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以廣告的形式夸大其服務(產品)的質量,干擾用戶的視線,增加用戶選擇的難度,引用京東創始人劉強東的話:“這些問題把購物這件簡單的事情變得復雜了”。究其原因,是由于在這些流行的APP應用上,用戶一直處在弱勢地位,商家和用戶、商家與商家之間沒有形成良好的互動競爭,自然就無法產生優勝劣汰,用戶所選擇的服務(產品)自然就不是性價比最高的。
在琳瑯滿目供需對接服務移動應用工具中,每個應用各占一方,形成七國混亂之局,用戶不得不安裝多個應用,在有需求時要打開相應的APP(例如:出行要打開“滴滴出行”、吃飯要打開“美團外賣”、購物要打開“京東或淘寶”等),用戶體驗大大降低。
雖然在移動互聯網大環境下成功造就的一大批供需對接服務的移動互聯網應用產品,但由于以上四個問題的存在,仍然有很大的改造和創新空間。未來是智能技術和互聯網思維相結合的年代,在不斷強調用戶體驗第一、服務(產品)質量優先的消費觀念下,未來將會是這樣的一個局面:用戶在手機里只需裝一個應用APP便可解決所有非標準化服務(產品)需求,只需輕輕一按,需求自動發送,并會有千萬商家過來相互競投,優勝劣汰,最后用戶輕松選擇合適的商家達成交易。本文針對以上問題,研究非標準化供需對接領域中動互聯網系統關鍵技術。
本項目主要研究以語音識別、關鍵字匹配、過濾推薦、智能定位等先進技術為基礎。通過采用“用戶與商家洽談商議、商家與商家競投搶單,最終優勝劣汰”的創新機制,突破傳統APP無法解決的個性化、差異化服務(產品)困境,打造一個專業的非標準化服務供需對接移動互聯網平臺,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非標準化供需對接移動互聯網系統架構圖
2.2.1 多語言語音識別技術研究和應用
通過對多語言語音識別技術研究,應用到項目中用戶發布語音需求時,系統能準確進行識別并譯出中文文字,然后進行特征提取,所提取出來的特征關鍵字與后臺數據庫進行匹配。這塊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特征提取技術、模式匹配準則及模型訓練技術,通過語音識別技術開放為使用項目的用戶提供實時語音識別、一句話識別和錄音文件識別服務;引入多語言語音識別系統插件或接口,實現普通話以外的語言,如廣東話、其他各種方言的語音識別,以拓展項目應用。
2.2.2 關鍵字匹配研究
研究對已識別的語音文字進行語義分析和句子分割,把分割出來的關鍵字與數據庫進行匹配,找出匹配數據。主要應用在用戶發布需求后,平臺為該需求快速尋找相應的服務商家,這是項目對非標準化服務(產品)的供需對接關鍵技術。技術的重點和難點是如何提高關鍵詞匹配度,關鍵詞匹配度是指關鍵詞和頁面內容中所含關鍵詞的相同程度,匹配程度越高,供需對接就越準確,平臺就越能為用戶提供性價比高的商家。
2.2.3 大數據分析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包括:趨勢分析、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通過這些研究,使項目平臺對用戶的需求習慣和人性化愛好進行數據積累和數據挖掘,為用戶提供更準確的行為預判和個性化推薦,是項目未來發展的重要應用,項目團隊在這塊已經擁有豐富的理論和技術研究基礎,先后發表了相關高水平論文,并獲得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支持。
2.2.4 人工智能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包括:供需對接算法優化、智能推薦技術和各種智能識別技術。在大數據理論基礎上,通過這些研究,提升系統的自我學習和自我感知能力,使系統自身能對用戶的相關數據進行自我學習與處理,并能塑造與提升平臺的自主創造性思維能力。
2.2.5 運行機制研究
研究內容包括:洽談機制、交易機制、排隊機制和保障機制這四種機制的設計與實施,以保障平臺上客戶和商家進行供需對接→競爭洽談→交易服務→評價交友中各個環節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其中洽談機制主要研究排隊機制、群聊機制、私聊機制的實現;交易機制主要研究訂單生成機制和掃碼支付機制和服務評價機制的實現;排隊機制主要研究優先匹配機制、服務排隊機制的實現;保障機制主要研究服務保障機制、訴訟機制的實現。
(1)本項目的研究,填補了現今移動互聯網供需對接的市場空白,非標準化服務(產品)供需對接應用,并有效解決非標準化的服務(產品)供需對接困難、用戶體驗差、服務(產品)性價比低以及應用分散這四大痛點問題,進一步提升移動互聯網應用的服務質量。
(2)本項目研究的產品具有通過直接洽談解決非標準化問題、反客為主打破傳統用戶體驗模式、競投搶單優勝劣汰、多條件推優和整合多APP應用這五大優點,其創新機制目前在移動互聯網應用市場上標新立異,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3)本項目把服務和社交進行有機結合,促進供需對接與交友一體化,屬于移動互聯網應用領域的創新模式,項目引入當今先進的互聯網技術(語音識別、關鍵字匹配、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并結合創新的實現機制(洽談機制、交易機制、排隊機制、保障機制),明顯區別于其他移動互聯網應用產品并難以被復制。
本項目的研究包括語音識別、關鍵字匹配、信息分發和過濾推薦等先進移動互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并把技術與多種創新機制無縫結合,突破傳統APP無法解決的非標準化、個性化、差異化供需對接應用的困境。但由于本項目技術含量較高,涉及到多語言語音識別技術、關鍵字匹配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盡管團隊在這些技術領域里已做了深入的研究,并攻克了部分核心難題,但由于目前對這些技術突破還有一定的距離,而這些技術在移動互聯網應用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未來團隊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資源和資金來提升關鍵技術在項目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