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佳蕊 程學蕓 呂雪寒 解夢絮 馬秀麗
摘要:為探索適宜基層的中醫藥健康管理模式,明確社區內建立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機制的優勢,提出建議。選取石家莊市高柱社區179名中老年人進行問卷和采訪調查。社區居民對中醫藥健康養老的方式比較認可,對中醫護理服務認知率和接受率較高。中醫藥具有良好的基層社區群眾基礎,結合中醫“治未病”思想的健康養老服務在治療老年慢性病方面展現出獨特的優勢,形成本社區特色的健康養老服務。
關鍵詞:健康管理 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 優勢 建議
目前,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從“治療疾病”向“維護健康”轉變[ 1 ],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是運用中醫藥理念、方法和技術,為老年人提供連續的保養身心、預防疾病、改善體質、診療疾病、增進健康的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和醫療服務[ 2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多數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在社區內開展多形式的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對老年人維持健康狀態和延緩了慢性疾病的進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對象和方法
1.對象
于2021年3月在石家莊市高柱社區,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抽取本社區內具有本市戶口,常住于本社區且自愿接受調查的195名中老年人作為調查對象,調查人數占社區總人口的5.48%,發放問卷195份,有效問卷178份,有效率91.28%。
2.調查方法與數據分析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
3.問卷設計
依據《中醫臨床護理學基礎》和《社區護士崗位培訓大綱》設計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分為3部分。一般資料: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情況;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調查:是否患有慢性病,選擇治療慢性病的方式,是否接受過中醫藥服務等;中醫護理服務調查:對社區中醫護理服務的了解程度和需求,有生活起居護理、飲食護理、中醫用藥護理等10類24項,需求程度按照不需要、一般需要、需要、比較需要、非常需要分為5個等級,分別賦值為0-4分,評分越高,表示需求程度越高。本問卷Cronbach’sα系數為0.910。
二、結果
1.一般情況
在調查對象中,男92名,女86名;年齡:45-59歲95名,60歲及以上83名;文化程度:小學14名,初中54名,高中79名,專科24名,本科及以上7名;職業:國家公職人員5名,個體經營者22名,企業職工45名,已退休80名,其他26名;月經濟收入:月經濟收入≤2000,58名;2000<月經濟收入≤3000,49名;3000<月經濟收入≤4000,29名,4000<月經濟收入,42名。
2.社區居民對中醫藥服務的認知情況 見表1

三、優勢
1.中醫藥服務進社區的優勢顯著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位置大多臨近小區或位于小區內部,附近居民來往較為方便;在社區看病費用較低,作為日常或恢復性調理,針灸按摩等方式相比大醫院和私人診所較為經濟實惠,充分體現出中醫藥“簡便廉驗”優勢;病人多為附近居民,醫患之間較易相互熟知,醫患關系融洽。
2.中醫藥具有良好的基層社區群眾基礎與需求
中醫藥文化植根于中華民族文化,在數千年的發展進程中不斷融合各個時期先進的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的理論思想,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此外,中醫藥經過數千年的時代考驗,實踐證明它是符合廣大百姓需求、得到廣大群眾認可的醫療方式。現階段,在我國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限的情況下,依靠 “物美價廉”的中醫藥解決農民的醫療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是較現實的選擇。
3.中醫藥治療老年慢性病有獨特的優勢,提高生命質量
在調查對象中,77%的中老年人對中醫藥有著較高的可接受度;社區多數中老年人多患有慢性病,且病程較長,應用中醫藥用藥和操作給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及健康保健等方面的指導,對人體的整體功能進行調節,增強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識,有效地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質量。
四、建議
1.加強中醫藥健康管理的推廣及應用
針對資源發展不平衡的現象,要加強對社區醫療機構宏觀調控,及時調整規劃中的失衡環節,避免因資源發展不平衡造成對社區醫院效益、醫患權益的影響[ 3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應采取“醫院帶動社區,服務功能交叉,社區互幫互助”的方法,使多方面的健康管理資源合理流通,充分將中醫“治未病”思想與健康管理服務相結合,持續為社區居民提供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建立健康檔案,對可能出現的疾病風險因素進行評估和預測,進行健康干預,并開展定期訪視[ 4 ]。
2.突出中醫護理特色,針對性治療慢性疾病
充分發揮中醫護理學的獨特優勢,以慢性病管理為重點,在社區實施中醫護理服務。調查結果顯示,社區中老年人對中醫護理服務需求前三的是老年人常見健康問題、疾病護理知識和中醫護理技術(見表2)。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至少能夠熟練掌握10項中醫藥適宜技術,每個社區衛生服務站能夠開展4項中醫藥適宜技術”[ 5 ];運用中醫體質辨識,根據不同的體質類型和疾病治療需求,予以飲食調理、生活方式等多個方面指導。朱楓[6-7]等人指出“互聯網+”的慢性病管理模式構建的優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互聯網+中醫護理服務平臺,在線為患者提供中醫就診服務,還可以開展線上知識講座,全面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

3.強化健康服務基礎單元,發展全民健身重點項目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 8 ]指出,城鎮化發展中的健康問題逐漸突出,如基礎設施建設重數量、輕質量,健康休閑相關的公共設施供給嚴重不足等情況。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中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主要的開展平臺,以社區為單位,為中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詢、健康體檢等服務項目;設立健康教育宣傳板、關注心理健康;制定老年人專項行動計劃,定期開展老年體育活動,鼓勵空巢老人參加老年體育組織;實施太極拳和健身氣功等中醫養生保健健康項目,全面推進“太極拳健康工程”的實施。
五、結語
中醫藥是我國健康服務體系的特色和優勢,將中醫“治未病”思想與健康養老服務相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模式,能有效推進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針對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因人而異的養老建議和個體化中醫護理服務,形成評估、干預、反饋、再干預的良性循環,引導社區中老年群體有效正確的控制慢性病的發生發展。
(本文系2020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立項項目,項目編號:202014432033。)
【參?考?文?獻】????
[1]雷黃偉,陳淑嬌,李燦東.中醫健康管理參與慢性病管理的原則[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9,34(07):2880-2882.
[2]李琦,吳憲.我國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模式的實踐成果、面臨挑戰及優化對策[J].老年醫學研究,2021,2(02):32-38.
[3]劉垚鑫,鄒妍,馮穎超,劉凱捷,王小合.社區老年人對中醫治未病與健康管理的認知與需求的調查[J].衛生軟科學,2018,32(11):71-75.
[4]陳淑嬌,李燦東.論大健康背景下的中國特色的中醫健康管理模式[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7, 32(11):4789-4792.
[5]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方案[N].中國中醫藥報,2012-10-17(003).
[6]朱楓,何小舟,薛冬,周萃星,陸皓,佟杰.慢性疾病互聯網化管理體系搭建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19):194-196.
[7]孫利華,張華,傅根蓮,劉曉霞,袁小紅,高赟曄.基于微信的延續護理對輕型卒中患者藥物依從性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8,33(05):477-479.
[8]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N].人民日報,2016-10-26(001).
(責任編輯:劉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