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盼
摘要:隨著當前新課改在我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進一步普及,新階段我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已經逐漸地從傳統的應試教學方式轉化而成素質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思想品德塑造是其中的重要環節,但是多數初中生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思想教育中往往會出現無從下手、毫無興趣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培養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學習的過程中,重視生活化教學,將思想教育教學與生活融為一體,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思想教育的。本文首先論述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利用深化教學的具體作用,要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的具體途徑,重要建設為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提供些許參考意見。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 初中 道德與法治 教學 具體應用
引言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如何自主學習要比向他們傳授知識更加重要,只有掌握了良好的學習方法,才能夠提升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轉變新的觀念去教導學生,讓學生能夠更加有效地去學習。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過程中,學生要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這一點是十分必要的,教師應該非常清楚地,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以及讓學生有效地掌握學習方法,幫助他們形成正確有效的思維觀念,才是目的所在。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打破傳統的學習方式,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中級難度,要遠大于其他課程,不能將傳統的教學方式應用其中,需要學生的自行理解,參與到其中,比如利用生活化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進行探究和總結解決問題,這樣才可以提升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開拓他們的思維。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的作用
在初中隨著學生們的年齡增長,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與煩惱也逐漸增多,這就需要學生在生活中正視并直面這些問題。[ 1 ]而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具有較為全面的科學價值觀和方法論,因此學生在道德與法治學習中通過掌握到一些理論知識,便可以使自己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全面地來看待問題,解決問題,促進自身綜合素質更好地發展。初中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必然會遇到一些問題和困難,學生通過道德與法治學習并可以使自身具備較為深厚的基礎知識和文化素養。這樣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問題就會變得更加理性,對問題的看法也會考慮得更加全面,這樣的教育模式便可以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品德和優秀的人格魅力,為學生日后走向社會奠定牢固的基礎。
初中階段可以說是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之一,在此階段學生需充分地認識到自身三觀樹立的重要性。通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教育,便可以對當前的社會面貌進行較為準確地闡述,進而通過理論知識學生更加真實了解到這個社會,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同時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中加強生活化教育是本民族實現中國偉大復興夢想的常見精神動力,也是當下我國高度文化自覺和生活化教育的唯一表現。通過生活化教育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國文化的軟實力,推動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對當下初中生進行生活化教育培養,可以讓初中生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和弘揚者,推動本民族文化傳承創新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還可以全面培養和弘揚初中生愛國主義精神,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2 ]
二、完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育的具體措施
1.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堅持生活化教育理念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意識到自身在培養學生和傳承文明工作中的重要性,此外教師還需意識到道德與法治課堂上開展生活化教育須具有一定的長效性,并且還需始終堅持“教書育人,以人為本”的教學品質。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地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并且針對學生所提出的種種想法,無論是漏洞百出,還是荒謬無奈,教師都需要尊重學生所提出的想法,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和肯定。只有這樣才可以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出學生的獨立性格,讓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勇于創新、大膽表達,充分地發散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生活化精神。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生命可以永恒嗎》這一課時,可以利用課下時間搜集相關的影視資料,讓學生了解到在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下,任何形式的生命只是短暫的。通過這樣的生活化導入,便可以將學生帶入教師所營造的授課氛圍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注入生活化教學內容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所注入的生活化教學內容,可以說直接影響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的改革推進和生活化教育的落實。因此為了進一步地推動初中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提高初中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積極性,就需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大力普及推動生活化教育理念。[ 3 ]并且學校管理者也應當結合當前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實際情況,對現有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進行適當改革和更新,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道德與法治學習中。同時在對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進行制定時,還需要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注入更多的生活化知識和生活化理念,充分調動學生在道德與法治學習中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享受生活》這一課時,可以讓學生事先聯想與自己生活有關的實踐,面對學生進行提問,“學習對于你們來說,是苦還是樂”,進而帶領學生開展最為常見的辯論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下學生就會結合生活實際情況,來闡述自己的感想,這樣學生在生活元素的引導下自然而然就會享受到來自于道德與法治學習的樂趣,改變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傳統學習觀念。
3.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創新生活化教學方法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還需要對傳統的教學理念進行更新,在思想課程教學中,需要將道德與法治教學與生活化教育充分融合,對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傳統方法進行創新,并結合當前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中的實際教學環境和教學內容,充分地運用生活化教育理念對這些內容進行改善,來創造出更適宜于生活化教學的教學方法,積極地引導班級學生參與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中,并鼓勵更多學生參與到道德與法治課外實踐活動中。學生在參與道德與法治課外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就會領悟到教師在課堂上所講解的理論知識,這一學習模式也有利于生活化教育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普及和推進。知識源于生活,將道德規范和法治教育與生活結合,借助生活的情景,改良教學模式,既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從學習與生活中獲得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理解,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實例向學生宣傳道德法與法治,平時生活中的瑣事也可稱為道德法治教育,如乘車排隊,他人休息時小聲交談,到別人家做客禮貌待人,謙虛懂事等,相關的道德素養也都來源于我們的生活,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通過交流讓學生自己把這些問題的答案說出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建立生動有趣的課堂環節,在生活實踐中,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提高教學效果。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滲透相關的道德與法制教育,創設多元化教育情境。
4.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實踐教師業務能力和自身素養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通常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教學素養直接影響到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因此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如果教師的自身教學素養較低,無法滿足正常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要求,那么也就無法在教學中將生活化知識融入進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不能給學生最適宜的專業指導,進而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造成一定影響,同時也阻礙了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生活化教育與理論知識的有效結合。所以政治教師的自身素養是推進生活化教育與道德與法治教育充分結合的主要途徑之一,學校就需要對道德與法治教師開展定期的培訓,讓教師在參加培訓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進而促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熱門教育與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的有機融合。
三、結語
目前在我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最大的問題便是無法將課堂理論知識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這就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對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理論知識不能深刻理解。因此,為了提高當下我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保證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可以有效地在中學生中普及開來,需要積極將生活化教育模式融入到道德與法治教學中。
【參?考?文?獻】????
[1]宋澤雄.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南北橋,2020(4):62-62.
[2]易洪彬.再談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J].讀天下(綜合),2019(13):210-210.
[3]任曉風.淺談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速度(下旬),2017,000(012):200.
(責任編輯:姜秀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