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劍鋒
摘 要:發展鄉村旅游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助推器,針對國內當前鄉村旅游規劃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運用大市場營銷理論邏輯框架進行科學規劃的思路和要點:堅持以“人”為中心的發展戰略,從政府有為的“講政治”和市場有效的“公共關系”方面建立保障戰略,并通過科學的營銷戰略滿足游客需求和實現讓“人”滿意。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旅游;大市場營銷;戰略;規劃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2)05(b)--05
1 發展鄉村旅游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助推器
1.1 鄉村振興戰略與鄉村旅游發展方案的提出
中共十九大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并明確提出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為了響應這一國家戰略部署,國務院及相關部門先后出臺支持引導鄉村旅游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政策方案,反映了國家政府層面對發展鄉村旅游在加快城鄉融合、解放農村生產力、激活城鄉資源互通、落實高質量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等方面作用的深刻認識與深切期盼。
1.2 發展鄉村旅游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突破口
我國廣大鄉村受到自然資源、交通、資本、人才等因素的制約,產業多呈現分散弱小、自給自足、結構單一、附加值低、多依賴第一產業的特點,從而與城市拉開貧富差距。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強調:“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要實現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就要跳出對“三農”問題的傳統封閉思維,采納通過加大城鄉居民的交往、投資和消費促進經濟內循環,推動一二三產業和城鄉兩個“融合”的新發展思維。
(1)發展鄉村旅游是實現鄉村“產業興旺”要求的重要方法:發展鄉村旅游項目,就要解決食、住、行、賞、玩、買、產等系列問題,并引來資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商業物資流,可以綜合促進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加快消費經濟內循環,并使鄉村產業結構更趨合理健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文明。
(2)發展鄉村旅游是實現鄉村“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要求的主要抓手:一方面,在網絡信息、直播和自媒體高度發達的年代,發展鄉村旅游項目只有在弘揚地方文化、統籌自然資源、建設優美環境、提高體驗價值、維護文明秩序、營造良好風氣上下功夫,才能打出品牌創造口碑,持續吸引到游客,才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另一方面,發展鄉村旅游有助于鄉村居民在家門口就業創業,減輕留守兒童教育、留守夫妻交流、留守老人養老等深層次社會問題,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高基層治理效果。
(3)發展鄉村旅游是實現鄉村“生活富裕”要求的必要途徑:發展鄉村旅游可以提高農村產業附加值,提供更多經營和就業機會,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益和效率,增加農民收入,進一步提升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質量,為農村居民邁向共同富裕打下堅實的基礎。
正因如此,鄉村旅游對于推動共同富裕、促進城鄉統籌、帶動美麗鄉村建設、推進經濟內循環、實現生態文明、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所表現出來的突出意義,使其成為諸多國家戰略和政策的交匯點。
2 鄉村旅游規劃問題的提出
2.1 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鄉村旅游發展迅猛,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總體規模大,分布范圍遍及全國,旅游產品種類繁多,旅游模式豐富多樣,帶動農村發展作用突出等。國家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較大,數據未采用),我國休閑農莊、觀光農園各類休閑農業經營主體達到30多萬家,營業收入達8500億元,鄉村游已經成為中國人節假日的重要出游項目。
根據文獻和實地調研,當前我國鄉村旅游大致可劃分為九種開發模式:美食農家樂、休閑度假、拓展運動、新農村農業觀光、古村落、健康療養、土特產購物、自然勝景、經歷體驗。隨著我國交通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和家庭汽車的逐漸普及,鄉村旅游正在蓬勃興起,新的鄉村旅游模式不斷涌現。
2.2 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
我國鄉村旅游雖然發展快,成果豐碩,但也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鄉村旅游項目多帶有地方政府或部門援建性質。在建設過程中,過于重視形象和硬件,帶有明顯的“標準化”建設痕跡,沒能站在長期經營發展角度進行頂層戰略規劃。二是直接跳過經營戰略頂層規劃,將鄉村旅游項目全盤交由建筑規劃工程師或美學大師操刀進行整體策劃,他們習慣于站在傳統的城市建設規劃或美學角度進行設計,偏重區位、交通及配套等“硬”規劃或視覺效果規劃。三是旅游產品盲目模仿現象突出,經營項目單一雷同,呈現“多村一面”現象。四是規劃中沒有將顧客滿意這個核心理念厘清,以賺錢為中心,對供需波動性大特征重視不充分,需求管理水平差,服務水平長期跟不上或過度開發基礎設施。五是在規劃中沒有涉及營銷戰術方面的內容,缺乏有效的現代宣傳促銷手段,知名度低,吸引力不夠。六是規劃中沒有有效的營銷管理措施,監管不到位,亂定價和亂收費現象比較普遍, 強買強賣、宰客和坑客事件時有發生,口碑營銷差。七是由于規劃不周導致的管理缺失, 環境破壞嚴重,設施簡陋且維護不到位,臟、亂、差現象突出。以上問題的產生,總而言之,就是缺乏系統的、整體的、科學的戰略規劃所致。
2.3 運用大市場營銷邏輯科學規劃
根據美國著名市場營銷學家菲利浦·科特勒的大市場營銷邏輯——11P,在企業(鄉村、項目、產品等)市場營銷過程中,要圍繞人員(People)需求這個中心發展目標,籌劃保障戰略——運作好“政府權力”(Power)和“公共關系”(Public Relations)這2P以加強保障,同時進行“戰略4P”競爭戰略謀劃和“戰術4P”營銷戰略策劃,以滿足顧客需求。“戰略4P”,即探查(Probe),市場調研;分割(Partition),市場細分;優先(Priorition),選定目標市場;定位(Position),樹立形象。“戰術4P”包括產品(Product)策略,價格(Price)策略,促銷(Promotion)策略,分銷(Place)策略。
科學規劃既是發展鄉村旅游項目的前提,又是搞好后續建設和運營工作的基礎和保障。鄉村旅游項目本質上是特定地方“生產”的產品,需要用市場營銷的思路進行規劃設計。本文通過近十年來每年均自駕萬公里以上深入全國鄉村,實地考察和探究我國鄉村旅游項目呈現出的成敗得失原因,總結出地方政府和企業資本在發展鄉村旅游項目時,是否先行運用大市場營銷邏輯來科學規劃鄉村旅游項目,是鄉村旅游項目在投入運營后能否健康與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
3 鄉村旅游項目發展戰略規劃
3.1 以“人”為中心
要做好鄉村旅游項目規劃,一開始就要找到項目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所有的后期規劃都緊緊圍繞這個根本進行,按照大市場營銷邏輯,這個根本就是以“人”為中心。“人”包括員工和顧客,他們貫穿于營銷活動的全過程:要想市場需求持續旺盛,就需要在研究顧客需求特征的基礎上,全力滿足顧客需求,而這個過程要靠全體員工去實現。所以,鄉村旅游項目規劃要抓住營銷本質,即以“人”為中心,先要研究透旅游顧客的需求特征,再評估自身能力找準目標顧客,在這個基礎上圍繞怎樣能更好地滿足目標顧客的需求來設計配套建設和運營方案,同時要研究鄉村村民及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特征,做好村民和從業人員如何滿足游客需求的教育培訓工作。
3.2 發現需求,滿足需求
“只有發現需求,才能滿足需求”,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互聯網資訊、現代立體交通體系、鄉村公路網、北斗導航、異地租車、家庭自駕、房車等前所未有地縮小了城鄉之間的時空距離。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已經提高到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和求知求美需求層次,出門旅行已從過去的公共交通、跟團、名勝古跡、走馬觀花式打卡等被動式旅游發展到現在的個性化、體驗式、探索式等主動式出行:走進鄉村悠游,漫步田園吸氧,放松身心靜處,享受天倫之樂,品嘗農家美食,體驗農事勞動,記錄美妙光影,追求健康生活,開展社交活動,感受廣闊天地,探訪獨特勝景,欣賞特色文化,尋找綠色食材,挑戰運動項目,拍攝主題故事,觀摩高新農業,學習傳統技藝……逐漸成為鄉村旅游新風尚,這些就是新時代顧客對鄉村旅游的主要需求點。
3.3 顧客滿足,員工滿意
新時代鄉村旅游要以滿足目標顧客的美好生活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就要轉變發展理念,破除“贏利至上、交易第一”的傳統旅游觀念,樹立“滿足人的需求”的“雙贏雙發展”理念,悟透“顧客滿意”理論,懂得“顧客滿意才能樹立口碑、建立忠誠度”和“沒有滿意的員工,就很難有滿意的顧客”的道理,以“人”為本,充分考慮顧客與服務者雙方的利益和發展,只有做好顧客(游客)外部營銷(滿足、滿意)和員工(村民及鄉村旅游項目職員)內部營銷(收益、教育、培訓和管理)工作,才能迎合顧客和服務者的內心訴求,煥發生機形成強勁動力,減少或消除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的各種負面影響,引導鄉村旅游走上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許多鄉村旅游項目盡管投入巨大,但建成后運營效能很差,癥結就是在規劃時沒有做到以“人”為中心的發展戰略,出發點只片面考慮地方政府的政績或投資方的利益,沒有考慮顧客需求如何被有效滿足及當地村民如何愿意配合做好服務體系建設的問題。
4 鄉村旅游保障戰略規劃
4.1 政府有為,權為民所用,主導人與鄉村生命共同體頂層規劃
在共同富裕、鄉村振興戰略和加強經濟內循環的時代背景下,鄉村旅游爭奪客源的競爭日趨激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們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用破壞性方式搞發展。”“我們應該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永續發展之路。”鄉村規劃旅游項目,需要當地政府牽頭,用全局眼光長遠地考慮全體人民的未來與整體福祉,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當地黨組織和政府應該主動有為地承擔起鄉村旅游的整體規劃工作,將農業、農民、鄉村、產業、生態、文化和精神文明發展高度結合起來,使旅游業成為鄉村振興產業中重要的組成或催化劑,構建人與鄉村生命共同體。在鄉村旅游規劃開發中,要注意扛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一份責任,嚴防死守耕地紅線,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要注意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的問題,堅持在旅游資源開發中“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原則,堅決防止再走過去“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要與區域內其他旅游資源和旅游主題的開發既結合又錯位互補,實現集聚和規模效應,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創立特色品牌,增加市場競爭力,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當地政府要從頂層制度下手,統一規劃當地土地、建筑、資源、交通、利益分配機制,要堅持“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事為民所做”,尊重當地居民從土地和勞動力資源應得的正當權益,并充分協調好當地居民的利益分配機制,讓民眾從鄉村旅游中有獲得感、幸福感,成為鄉村旅游項目的積極參與者、建設者和支持者。
4.2 市場有效,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和生態文明,建立和維護好公共關系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征程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斷豐富、發展、升華,為中國大地帶來一場變革性實踐,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突破性進展和標志性成就。
發展鄉村旅游項目要大力引進資本和人才,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走系統化、特色化、規范化、規模化和品牌化等產業一體化的道路,實現物質富裕。但是要注意,無論引進何種資本和人才資源,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懂得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道理,讀懂美麗中國的“綠色密碼”建設生態文明,以增加當地農民收入為核心,以建設生態文明為目標,以促進鄉村產業發展為重點,實現鄉村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鄉村旅游開發中,一定會涉及土地等資源的規劃調整和重新開發,也一定會牽涉資本投資方、地方政府、鄉村集體、旅游從業者、農民、游客多方利益的分配和調整,甚至會引起矛盾糾紛。因此,在機制規劃和建設管理中,一定要注重充分發揮市場經濟調節機制作用,最大限度地刺激各利益主體的能動性,做到多方共贏下的利益長遠化、最大化。要加大對各利益主體的公關溝通力度,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強化共同目標,化解利益矛盾,建立和諧共同體;要加強對當地農民的政策規劃解釋、培訓和引導工作,持續推進鄉村移風易俗,激發農民參與旅游業經營的積極性和提高農民從事旅游的能力,努力開拓鄉村旅游的本土特色,提高各方收益和增加社會效益,形成良性輿論、干事創業和游玩氛圍,建設良好商風、文明鄉風、淳樸民風,實現精神富足。
5 鄉村旅游競爭戰略規劃
5.1 知己知人,調查與評估發展環境
在找到鄉村旅游項目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之后,接下來就要規劃項目如何生存和發展的競爭戰略,要對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進行認真調查研究和分析評估,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宏觀環境的調查分析可以采用PEST(政治、經濟、社會、技術)模型,通過對這四個因素的調查分析鄉村旅游所面臨的總體局面。微觀環境的調查主要涉及對合作建設者、顧客、合作旅游方、競爭者、社會公眾、鄉村內部資源及能力等信息的采集、把握和分析,以做到知己知彼。在進行微觀環境的調查時,重點要調查顧客分類需求特征、區位規劃、地方產業政策、自然環境資源、交通狀況、鄉村經濟及人力資源構成、鄉村文化特色、競爭者戰略、競爭者資源狀況、投資及旅游合作方資源狀況等信息。
總體來說,新時代鄉村旅游所處宏微觀環境是比較有利的,發展鄉村旅游項目關鍵是抓住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背景,通過建設良好的農村生態環境和文明,摸準新時代城鄉居民的需求升級,利用先進的現代高新農業、現代網絡智能、現代物流、現代商貿服務技術,吸引投資、引進和留住人才,認清和結合自身的特色優勢,在區別于競爭對手的基礎上,明確村莊應該從事何種鄉村旅游項目,將鄉村旅游與新農村建設同步進行規劃,避免短期利益導向、一哄而上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5.2 找準目標顧客,建立競爭優勢
調研完成后,就要在游客需求分類的基礎上,根據鄉村自身的資源和能力決定滿足哪些類別游客的需求,這個過程就是確定目標市場。
在找準自己的目標游客后,接下來基于宏微觀環境和自身競爭條件,運用波特五力模型(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游客的討價還價能力、潛在競爭者進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業內競爭者現在的競爭能力)找出自身在行業及供應鏈中的優劣勢,再利用SWOT(內部優勢、劣勢,環境機會、威脅)分析方法確定鄉村旅游項目的競爭戰略。要將與鄉村旅游項目密切相關的通過調查所匯集提煉總結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機會、威脅等資料,依照矩陣形式排列出來,再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綜合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競爭戰略選項,在這些結論中選定某項當作決策。
5.3 突出鄉土特色,精準定位
目標顧客和競爭戰略都確定好后,接著要做的就是市場定位:研究鄉村旅游現有競爭項目在游客心目中所處的位置,并針對目標游客對鄉村旅游產品某種特征、屬性和核心利益的重視程度,結合自身條件和優劣勢,找準自己合適的在游客心目中應處的位置,然后以此位置為靶標強有力的塑造和傳遞鄉村旅游項目產品與眾不同的、給目標游客印象深刻的鮮明個性或形象。鄉村旅游項目較適合差異化競爭戰略:一方面,鄉村旅游項目主要吸引城市居民來體驗,其主題和賣點必須通過濃郁的鄉村氛圍體現出與城市生活的差異,切忌簡單地走高大上路線,讓游客感覺與城市沒啥區別。另一方面,全國鄉村旅游項目非常多,必須充分考量同類景區的主題定位,形成獨特的鄉土風,體現出與同類鄉村旅游景區的差異。
在這個階段,鄉村旅游項目一定要認真調研,結合自身資源能力瞄準某些類別需求特征的游客,做到精準營銷,做到看已透、知彼深、目標清、定位準、特色明,讓供需對路對眼對位。
6 鄉村旅游營銷戰略規劃
鄉村旅游的競爭戰略確立后,在建設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理念下,對鄉村旅游項目營銷組合(產品、定價、渠道和促銷)進行整體戰術策劃,通過對游客形成強大的吸引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花香蝶自來,建立拉引式營銷戰略。
6.1 產品策略——青山與人兩不負
在規劃時要注意七個方面:第一,核心產品要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旗下定準主題,主題要符合目標顧客的核心需求和品位,并且主題不宜超過三個,否則就不能有效聚焦和對焦。第二,品牌要IP化,要挖掘鄉村旅游項目品牌的人性,從價值觀、情緒、情感乃至情節層面同旅游消費者產生深度溝通,讓游客產生更多的精神共鳴和心靈依附。第三,充分考慮和論證產品的生命周期,切忌僅以一招鮮式的人造景點為主導產品,要抓住人類需求深層次中相對恒久的人性設計相應產品。第四,附加產品要充分考慮到配套建設,既要考慮到如交通、路標、民宿、農家樂餐飲、網絡、廁所、公共場所、游樂設施等硬件,尤其要考慮到近年來自駕游、房車游所帶來的停車場、營地、進村道路等建設問題,又要考慮到如環保教育、衛生意識、服務態度、體驗參與感受等軟件。第五,挖掘鄉村特色文化元素,尤其要重視將一些土特產的收種與制作、地方藝術、地方節慶、地方風俗、地方特長等通過舉辦文化節的方式讓游客集體參與,增強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提高鄉村旅游產品的品位和檔次。第六,認真設計產品組合,盡量考慮一年四季都有吸引力的產品的主題和元素,保證資源的季節性分布比較均勻。第七,創新產品形式,通過親身體驗、游戲、團隊拓展、健身體育等活動,將鄉村變成一個場所和服務的提供者,而游客自己是旅游產品中的主角。
6.2 定價策略——公道實惠兩相依
在規劃時要注意四個方面:第一,善用系統思維進行整體利潤測算,要用發散的做總增量的思維進行一攬子商品和服務的定價,通過吃喝玩樂住行購賞每項都比較實惠的價格來提高總體消費,以增加收入,既注意防止片面依靠景點門票收入來創收的簡單封閉定價思維,又注意防止簡單地通過計算投資成本回報來定價的僵化思維。第二,因為鄉村旅游的需求波動很大,要想辦法靈活利用需求強度差別定價策略來燙平波動,保證在旺季不會因游客太多造成游客體驗劇烈下降和在淡季不會因門可羅雀而致大量旅游資源閑置。第三,鄉村旅游由于提供吃喝住行玩賞購各類產品的農戶多,加上農民自給自足自主意識較強,政府要注意對各類產品的定價做好指導、教育和公約之類的工作,做到公道公開,防止由于價格混亂而對游客利益造成侵害。第四,由于需求不平衡,各商家容易在旺季有待價而沽或坐地起價等行為,嚴重影響鄉村的形象,甚至造成與游客的沖突,造成品牌崩塌等后果,當地政府一定要非常公正地對價格問題嚴格監管和執法。
6.3 渠道策略——擁抱網絡、扁平化、社交化
在規劃時要注意兩個方面:第一,絕大多數鄉村旅游項目由于本身資金就不雄厚,不太可能在渠道建設方面投入太多資金,也沒有能力管理太多渠道伙伴,因而應抓住以網絡協同、數據支撐、智能匹配、多邊市場為基本特征的平臺經濟快速崛起的機遇,借助網絡平臺縮短渠道長度,盡量縮到零級渠道,可以建立鄉村自己的宣傳網站,也可化整為零讓鄉村中的各個商家自行進駐天貓、京東、美團、攜程等平臺,還可通過第三方服務商的商城系統開設獨立網店或開展網絡分銷、代銷等,讓渠道模式扁平化、多樣化。第二,培訓鄉村中各類商家善于通過各種網絡電信社交工具,如論壇、微信、QQ、電話、社交群、朋友圈、直播、短視頻等直面游客推廣業務,減少對各類中間商的依賴。
6.4 促銷策略——金杯銀杯不如口碑
在進行促銷內容規劃時要注意五個方面:第一,設計鄉村旅游形象系統,通過理念系統、行為系統、視覺系統統一樹立獨特服務文化,并對所有從業人員進行銷售知識的培訓,養成自我推銷的意識和能力。第二,所有的宣傳推廣活動要圍繞鄉村旅游面向的目標市場的特征和鄉村旅游產品的定位進行,做好精準營銷推廣。 第三,運用宣傳造勢工具提高知名度,抓住熱點鄉村政策,結合鄉村成果主動聯系媒體采訪和進行新聞報道。第四,策劃一些與當地特產、風俗、活動、文化等相關的節慶,開展旅游促銷。第五,運用網絡新媒體,如公眾號、自媒體、直播、網紅達人、頭條、網絡軟文等進行宣傳推廣鄉村美景美情美人美事,在當今網絡社交活躍的時代中,有關美好事物的信息會呈現一種裂變式傳播,有助于建立美譽度。
當今全媒體營銷時代,信息傳播得特別快,在進行促銷管理方案規劃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注意做好教育引導工作,保證鄉村旅游所有產品和服務提供者堅守誠信的商業底線,懂得做回頭客生意的道理。第二,成立危機公關組織,時刻注意進行輿情監控,對可能出現的負面新聞和消息要第一時間把握,保證及時做出有效的應對和處置。第三,對于自媒體傳播者進行有效指導和監控,引導其深入挖掘鄉村旅游產品的賣點,合理策劃創作具有“正”“美”“特”“奇”“新”等特征的內容進行傳播,防止出現格調低下或過于媚俗的內容,并謹防出現人設崩塌的情況。第四,地方政府要根據相關法規制定管理規定,并引導鄉村旅游從業者制定管理公約,對于違法違規的經商行為堅決查處,對傳播不良宣傳廣告信息等及時制止和做出相應懲處。第五,建立統一的監督評價制度,設立專門的監督熱線電話、舉報信箱,并開通網絡渠道評價,根據監督評價結果對鄉村旅游從業者進行評級評比,保證在“推”和“銷”的各個環節合法合規,形成風清氣正的鄉村旅游文化,真正把握促銷工作的精髓。
總之,作為中國旅游業最具活力的產品業態,在鄉村旅游項目的規劃上,必須中心明確、思維邏輯清晰,順應時代發展,建設具有生態文明、產業發展、資源整合、文化傳承、農民增收、城鄉融合等核心特征的鄉村旅游。
參考文獻
舒伯陽,蔣月華,劉娟.新時代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思考及實踐路徑[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10):73-82.
朱明,曹姍.新時代中國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探析[J].江蘇商論,2021(10):52-54.
王丹鶴.互聯網時代我國鄉村旅游營銷策略創新研究[J].時代經貿,2021(18):123-125.
劉成芳.以旅游產業引領實現鄉村振興[N].科學導報,2021-9-24(B03).
郭巒,鞏麗朵.內循環下鄉村旅游需求的新變化及應對策略[J].現代化農業,2021(9):40-42.
林赟.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發展政策支持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1(23):140-141.
林菁.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的內在機理與發展路徑[J].農業經濟,2021(11):75-76.
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市場營銷原理與實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
Research on Rural Tourism Planning Based on the Logical Theory
of Mega Marketing
Guangdong Finance &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45
XIAO Jianfeng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s the booster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n view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planning of rural tourism in China, it proposes the following ideas and points for scientific planning by using the logical framework of mega marketing theory, including insisting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centering on people, establishing the guarantee strategy in terms of “politics” of the promising government and “public relations” of effective markets, meeting tourists’ demands and satisfying people through scientific marketing strategy.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tourism; mega marketing; strategy; plan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