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焯壹 張德彬 高松 張超偉 李祥生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膝關節損傷應用CT與MR診斷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21.1-2022.1收治的急性膝關節損傷患者82例進行研究,隨機分組,41例是參照組,41例是實驗組,參照組應用CT檢查,實驗組應用MR檢查。對于兩組患者的檢出結果。結果:實驗組患者檢出結果情況優于參照組,P<0.05。實驗組患者并發癥檢出情況優于參照組,P<0.05。結論:在急性膝關節損傷診斷中MR的應用效果較好,有著較高的應用,與CT檢查相比,MR準確性更高,圖像顯示更加清晰,方便觀察,可以為急性膝關節損傷的臨床診斷提供更加準確的依據。
關鍵詞:磁共振成像;急性膝關節損傷;CT技術;MR診斷;
膝關節屬于全身最大的屈戌,因為它的外形,所以決定了它不是一個比較穩定的關節[1]。因此,膝關節的韌帶結構在保持膝關節的正常功能以及穩定性中發揮著很大的作用。膝關節雖然是一個屈戌關節,但是在屈膝時也能夠進行輕度的磨動以及旋轉。其主要的功能是傳遞載荷、負重以及為小腿的活動提供相應的力偶。若是膝關節損傷,將會給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對于膝關節的診斷,一般采用的是CT和X線檢查。近年來,MR技術廣泛應用于臨床,在急性膝關節損傷患者的診斷中取得顯著效果。本文將以82例患者為對象進行研究,詳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1.1-2022.1收治的急性膝關節損傷患者82例進行研究,隨機分組,41例是參照組,41例是實驗組。參照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在23-73歲,平均(52.0±15.50)歲;病程在3-6個月,平均(4.5±1.50)月;損傷類型:膝關節韌帶損傷患者9例,膝關節肌腱損傷患者11例,膝關節軟骨損傷患者11例,膝關節骨挫傷患者10例;實驗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在24-74歲,平均(52.5±15.50)歲;病程在3-5個月,平均(4.0±1.50)月;損傷類型:膝關節韌帶損傷患者8例,膝關節肌腱損傷患者12例,膝關節軟骨損傷患者13例,8例患者是膝關節骨挫傷。參照組、實驗組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顯示是P>0.05。
方法
CT診斷:采用GEOptima CT660、 GEDiscovery CT750 HD; 工作站: GE Medical Systems S.C.SAW VolumeShare 7; 造影劑:揚子江?歐蘇?碘海醇。對患者的整個膝部進行掃描,掃描的方式可以是平掃以及增強掃描。螺距在1.375-1.5:1,掃描參數在120kv,200-250毫安,層間距在5.0毫米;層厚在5.0毫米;注射造影劑為100毫升,注射速度在每秒3.0毫升。
MRI診斷:采用Philips Intra 1.5T:使用膝關節表面線圈對其進行掃描。引導患者選取仰臥位,足部先運用儀器,患肢放置在線圈的中心位置。掃描參數:TE:13.8毫秒,TR:500毫秒,矩陣:256*256,視野在180毫米。梯度回波序列掃描參數:將TR調至最小值,層間距在0毫米,層厚在3.0毫米,視野在250毫米,采集矩陣是:256*512。
觀察指標
對于兩組患者的檢出結果進行觀察和比較。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應用SPSS 23.0 對比分析,包括計數資料、計量資料,表示方法分別是[n(%)]、(),檢驗方法分別為X2檢驗、T檢驗,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檢出結果對比
實驗組患者檢出結果情況優于參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并發癥檢出情況對比
對于并發癥檢出情況,實驗組明顯多于參照組,差異顯示是P<0.05。見表2。
3 討論
CT以及X線都是進行膝關節損傷診斷的一般方法,但是,其中有一定的缺點,只能對于關節脫位以及骨折進行一定的準確判斷,而對于內、外側副韌帶、交叉韌帶、軟骨骨折以及半月損傷等都無進行精確的判斷[4]。關節鏡屬于當前進行膝關節損傷診斷的比較準確的方法,能夠很直觀的對于膝關節內部的情況實施有效的檢查,不但能夠對于膝關節實施診斷,還可以進行相應的修復以及治療,但是,關節鏡的檢查對于患者有著一定的程度的傷害,所以,無法將其作為常規的診斷方式[2]。與CT比較,核磁共振MR可以對于軟骨組織的檢查做出比較清晰的圖像,能夠非常清楚的反映組織損傷的程度。本次研究表明:膝關節損傷診斷中應用磁共振成像的效果較好,與CT檢查進行比較,磁共振成像檢查對膝關節損傷不一樣類型的診斷準確率較高,而且其圖像也更為清楚一點,可以方便醫生進行觀察,能夠更加容易的對于患者的情況作出相應的診斷[3]。MR技術是利用機體組織中原子核(主要是H離子)自旋運動的特點,在外加磁場作用下,經射頻脈沖激勵后產生核磁共振現象并成像。MR特點包括無電離輻射、多方位成像、多序列、多參數、無骨性偽影等,軟組織分辨力更高。近年來,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廣泛應用于臨床,在膝關節損傷患者的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4]。
綜上所述,與CT檢查相比,磁共振成像的準確性更高,圖像顯示更加清晰,方便觀察,可以為膝關節損傷的臨床診斷提供更加準確的依據。
參考文獻:
[1]陳起強. CT與MR在急性膝關節損傷中的診斷價值[J]. 現代醫用影像學,2020,29(10):1912-1914.
[2]何順利. 急性膝關節損傷應用CT與MR診斷的臨床價值分析[J]. 飲食保健,2020,7(17):217-218.
[3]吳敏. 急性膝關節損傷應用CT與MR診斷的臨床價值評價[J]. 養生保健指南,2019(21):39.
[4]羅樂. 急性膝關節損傷應用CT與MR診斷的臨床價值分析[J]. 系統醫學,2019,4(3):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