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亞鵬 胡軍平 連玲艷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探析對惡性青光眼患者使用側眼青光眼治療的臨床應用效果和實施價值。方法:此次選取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期間在我院收治的60例惡性青光眼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組樣本按照數字隨機法將所有患者平均分成兩組(30例對照組采用小梁切除手術治療;30例研究組采用對青光眼透明角膜切口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結合小梁切除手術和后房型折疊式人工晶狀體置入術)。后對兩組患者的前房深度、眼壓和并發癥發生率進行觀察比較。結果:經過數據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前房深度、眼壓和并發癥發生率都更低,組間數值P<0.05,說明存在對比意義。結論:研究組的治療方法效果顯著,能夠明顯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值得大范圍推廣,建議提倡。
關鍵詞:惡性青光眼;對側眼青光眼治療;小梁切除術;臨床應用效果
惡性青光眼,又稱睫狀環阻滯性青光眼,常發生于具有一定特征性異常眼部結構的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如小眼球、小角膜、淺前房、窄房角、晶體相對較厚等。誘發原因一般是青光眼、白內障等手術后或術前應用縮瞳劑,也有少數自發性的惡性青光眼,這會引起睫狀體腫大,晶體懸韌帶松弛,晶體虹膜膈前移,導致晶體前部緊貼瞳孔緣,并將虹膜向前推向角膜,導致前房變淺或消失、前房角關閉,房水因此不能經正常途徑通過瞳孔流入前房,在睫狀突、晶體赤道部和玻璃體前聚積而反向流入玻璃體腔內,使玻璃體內壓力升高,后部高壓力進一步將晶體虹膜膈向前推,導致眼壓不斷升高、前房逐漸消失的惡性循環【1-2】。惡性青光眼是閉角型青光眼術后較易發生的并發癥之一,發作時眼壓急劇升高,對視力損害較大,一旦確診,應立即采取積極措施控制眼壓并恢復前房。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此次選取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期間在我院收治的60例惡性青光眼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組樣本按照數字隨機法將所有患者平均分成兩組,各30例。兩組患者男女比例為44:16;年齡:47-76歲;平均年齡:(60.15±4.55)歲。疾病類型分別為原發性慢性閉角型青光眼和原發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組間數據統計(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手術。術前對患者進行麻醉,后對角鞏膜緣角膜進行穿刺,將直機牽引線縫合,制作成球結膜瓣和鞏膜瓣;再將患者的角膜鞏膜深處組織和周圍的虹膜組織切掉,后將患者的傷口縫好,小梁切除手術完成【3】。
1.2.2 研究組:
為患者采用對青光眼透明角膜切口超聲乳化白內障手術結合小梁切除手術和后房型折疊式人工晶狀體置入術:①術前準備:準備麻醉;同時,向患者的靜脈處滴入注射質量為每千克0.25-2克的、濃度為15%-25%的甘露醇,向肌肉內注射0.5毫克的阿托品,口內服用每日2-3次的、每次250毫克的乙酰唑胺片和糖皮質激素。②將每LMMC0.3克的棉片放置于從上角膜緣取到的鞏膜瓣下,約2分鐘后沖洗掉。③通過使用粘彈劑將瞳孔和每個象限房角分隔,在囊中使用水將其分離,采用白內障吸除術消除雜質,并放置后房型人工晶體,同時在患者的結膜處注射稀釋后的地塞米松。④將小梁組織和周圍地虹膜組織切掉,并將鞏膜瓣縫好【4-5】。
1.3 評價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前房深度、眼壓和并發癥發生率評分。
1.4 統計學分析
計數(n%)代表率,X2檢驗;計量(x±s),t檢驗。文中所生成的數據均借用SPSS21.0數據包處理,P<0.05 顯現檢驗結果有意義。
2 結果
2.1 前房深度和眼壓情況
研究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前房深度(mm)和眼壓(mmHg)情況{前(1.38±0.65),后(3.11±0.38)}、{前(39.11±10.88),后(11.53±3.21)};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前房深度(mm)和眼壓(mmHg)情況{前(1.37±0.69),后(1.46±0.59)}、{前(39.13±10.82),后(28.55±4.35)};兩組患者的X2分別為:2.5453/15.2035/2.2566/26.6789;治療前(P>0.05)治療后(P<0.05)。
2.2 并發癥發生率
研究組中患角膜水腫、角膜線渾濁、房水細胞炎癥和脈絡膜脫落的分別有1/0/1/0,其發生率:6.67%;對照組中分別為2/2/2/1,其發生率:23.33%;兩組患者的X2值:1.6523;P<0.05。
3 討論
對惡性青光眼應及早采取緊急措施,減低眼球后部的壓力,打破睫狀環阻滯,與此同時必須采取包括高滲劑、碳酸酐酶抑制劑及睫狀肌麻痹劑并應輔以皮質類固醇藥物的藥物治療,以減輕炎癥反應及睫狀體水腫【6】。當出現解剖以及生理方面的內因和情緒激素及點散瞳凍結的外因時,就很有可能已經出現了惡性青光眼。在進行手術后也要注意護理,包括定期滴用眼藥水(每日4次)、密切觀察前房深度和抵用抗生素藥水和糖皮質激素眼藥水。
綜上所述,對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聯合治療法效果顯著,建議臨床推行。
參考文獻:
[1]梁麗,劉勤,馬建軍,嚴蘭鳳.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惡性青光眼臨床分析[J].國際眼科雜志.2019,(05):3-6.
[2]陸玉蘭.全科醫生對青光眼術后發生惡性青光眼的臨床研究[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9,(02):55-57.
[3]秦洪珍.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術后惡性青光眼發生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2019,(02):99-101.
[4]王穎.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術后并發惡性青光眼的相關因素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17):177.
[5]季悅.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術后惡性青光眼發生的危險因素分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9,(15):197.
[6]家庭醫藥.美研究開辟青光眼治療新途徑[J].就醫選藥.2021,(0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