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設計創意思維課程作為專業基礎必修課,主要指導學生學習設計思維方法,改變傳統認知。在課程設計中,為了實現設計價值,結合OBE的教學理念,以成果為導向,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反向組織教學內容,通過合理安排作業形式使學生發現設計的樂趣,從而創造新的形態價值,塑造新的視覺樣式,實現新的設計路徑,以此實現教學改革,培養社會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OBE教學模式;設計創意思維;教學實踐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課題“現代信息技術下‘設計創意思維’課程的探究學習研究”(2019-R-77431R);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課題“新工科背景下藝術設計公選課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以‘設計創意思維’為例”(202002155004)研究成果。
一、教學目標
設計創意思維課程是視覺傳達設計大一學生第一學期的專業基礎必修課,主要依托教師講授與實踐鍛煉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訓練學生設計思維能力。其目的是通過學習引導學生學會設計思考的方式,強調利用邏輯思維與感性認知培養學生的創意能力,并以實際成果為主導,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突出課程中的成果導向與問題意識,使其學會設計思維方式,自覺掌握設計思考的方式,提升設計能力。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從理論層面上進行課程講授,普及設計思維知識與內容,并通過詳細的知識講解幫助學生構建整個知識框架。其次從掌握創意思維方法出發,通過諸多課程作業鍛煉培養設計思維的方式,結合感性思維與理性邏輯,對其進行學習掌握,從而鞏固加強設計能力。最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具體實際案例出發,引導學生完成設計,從而進一步提高綜合實踐能力。由于該階段是學生設計能力培養的開始階段,因而課程的有效組織與實施成為本課程實踐的重點內容,從而為后續開設的字體設計、海報設計、品牌形象設計等課程奠定基礎。
二、教學模式
OBE教學模式意為基于學習產出的教學模式,由美國和澳大利亞最早開始實施,于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開始出現,該模式認為學生學到了什么與是否成功遠比怎么樣學習和什么時候學習更重要。該模式主張以學生的預期學習成果為導向,反向組織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結構,以注重學習成果為目的,強調培養學生個人能力的養成。同時該模式強調知識的整合,要求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協助共同完成教學,并不斷鼓勵學生,創造機會引導學生達到頂峰成果。著名教育學家Spady認為,教育的一切都要集中圍繞學習成果來組織,通過課程設計實現以預期教學成果為導向的教學質量提升。
近年來,網絡資源的大量抨擊與各類信息的大幅輸出,使得學生在作業完成過程中易于查找各種類似的設計案例,抄襲或模仿的比例大大提高,其阻礙了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與創新能力的發展,不利于綜合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極大影響了課堂效果與最后的成果輸出。為了有效改變這一教學現狀,筆者將OBE教學模式引入設計類教學課堂,圍繞預期成果與學生能力養成,通過結合作業內容,預估作業成果,隨即反向推導教學思路,改變授課方式,在作業內容布置過程中以“實踐-講授-實踐”的模式替代“講授-實踐”的傳統模式,其對學生個人能力的提高與設計思維的養成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三、教學實踐
設計創意思維課程由三個作業組成,分別為涂鴉訓練、英文字母設計與為生活而設計,其囊括不同思維方式的訓練,通過具體思維方法的講授結合作業進行訓練,并以設計性、綜合性循序漸進地進行指導。英文字母設計作為設計創意思維課程的階段性作業之一,是該門課程具有代表性的作業案例。傳統的字體設計課程大多于大二開設,主要從中文字體與拉丁文字體的臨摹、撰寫、設計與制作著手,更偏向于字體設計的專業性創作。而該作業于大一第一學期布置主要為了鼓勵學生從生活出發,用形象化方式與創意化手段結合具體形象表現二十六個英文字母。課程要求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對關鍵圖形進行思維發散,利用雙向聯想與單向聯想的方式完成字母設計。其專注于打破傳統英文字母設計的思路,拋棄字體設計角度轉向圖形創意手段,重點考察思維的發散與對事物的聯想能力,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與觀察生活,從而為字體設計找尋新的發展方向。
在教學過程中,作業的講授與設置拋棄了以往先講授內容后實踐操作的傳統教育思路,強調教學中的“陌生化”,注重學生課堂中的積極性。即授課中教師不會事先讓學生知曉最終設計內容,通過分階段作業的形式讓學生一步步完成,慢慢深入,從而誘導學生自覺探索、自我發現。該作業完成涵蓋12課時內容,具體為兩課時的收集與聯想,兩課時的選擇與草圖,兩課時的教師講授,四課時的實踐操作與兩課時的作業階段性評價。課程設置具體有如下幾個步驟。
(一)收集與聯想
該階段是學生思維萌芽的關鍵時期,為兩課時的課程內容,主要鍛煉學生對生活的感知能力,結合思維導圖的形式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具體事物聯想至設計元素,從而轉化為自身知識。思維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具有高效、便捷、實用等特點。由于人們的大腦呈現放射狀,利用點到面的發散有利于學生思索,找出設計的閃光點,同時利于學生梳理關鍵信息,形成思維地圖,便于發散思維。
該階段作業要求學生以個人為單位,從生活出發,觀察周邊事物,分別從三角形、圓形與方形出發聯想生活中的具體事物,并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思考,每個圖形列舉不少于20種。在以上三種圖形的舉例中,學生盡可能從多方面進行發散,不要僅局限于固有思維,可從教室、宿舍、商場、操場、圖書館等場所中的事物中進行觀察,并用文字信息進行記錄。如三角形可以聯想至披薩、屋頂、三明治、三角板、自行車座椅等;圓形可以聯想至太陽、時鐘、氣球、扇子、儀表盤等;方形可以聯想至餅干、棋盤、手機、插座、鐵門、遙控器等。當然在圖形表達中,方形也不是絕對的方形,亦可以將一個事物或獨立的個體看為一個方形,如站立的人、杯子、水壺、鉛筆等都可以理解為方形。
(二)選擇與草圖
該階段為兩課時的教學內容,在此期間要求學生在前期元素收集中有意識地選擇設計元素進行表現,并從橫向感知中對其它形狀進行舉例。具體為學生從事先列舉的一種圖形出發,在眾多事物中選擇自己偏愛的一個物體,并聯想與其相關聯的其它一個形狀或兩個形狀,再用簡單手繪的形式繪制出基本樣式,隨即結合字母形狀用拼合的方式進行字母的組合。當然圖形的選擇具有多樣性,學生在圖形選擇時,可以根據興趣或圖形難易程度使用三個形狀或兩個形狀或一個形狀進行展現。如在三個圖形(三角形、方形與圓形)中A可以理解為兩個長方形與一個三角形的組合,B為一個長方形與兩個圓形的組合,C為一個半圓形的組合等,26個字母皆可以用此種形式進行表現。如在兩種圖形(方形與圓形)使用中,A可以意為三個方形的組合,B為一個方形與兩個圓形的組合,C為一個半圓形的組合等等。在一種圖形(方形)使用中,A可以理解為三個方形的組合,B為六個方形的組合,C為三個方形的組合等。由于事物選擇的不同塑造了多種的表達方式,因而不同的設計組合都對英文字母設計提出了更多的可能。在選擇好圖形之后,學生需要對其進行簡單草圖的繪制,并按照規律進行拼合,形成創作草稿,其可以讓學生初步了解作業的完成效果,便于后期設計實踐。在此期間如若學生執行有困難或圖形表現張力不強,可以適當變更設計元素,以此更好完成設計創作。
(三)講授與實踐
該階段由教師講授與學生實踐構成,主要通過教師對相關字體設計案例的講解使學生了解作業的呈現形式,便于其更好選擇設計表現的方法。該階段共為四課時的教學內容。在該過程中,教師事先準備關于英文字母設計的國內外優秀案例,要求學生以前期的聯想圖形為基礎,帶有目標性地對表現形式進行選擇,并依托某種設計形式進行設計實踐。教師在講授過程中以手繪、拼貼、攝影、軟件繪制等幾種形式進行分類別講述,加強學生對形式表現的感知,并要求學生結合自身優勢或興趣對其進行選擇。在選擇好相應設計手段之后,利用三課時的時間完成具體的字母設計。在此期間,教師深入課堂指導實踐,并結合往屆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講解,如要求學生在設計中注意字母元素大小的統一、圖形色彩的一致與字母風格的一致等問題。隨后要求學生利用掃描的形式將二十六個字母放于PS中,利用教師規定的網格排版方式進行編排,輸出圖片格式,以此完成作業。
圖1為回形針英文字母創作,學生從方形中聯想至回形針,并以其為單個設計元素對整套字母進行拼合,后續則利用攝影的形式完成字母設計。整套字體黑白處理,使其統一協調。圖2中學生以方形聯想為樹枝,結合老鷹、藤蔓、花朵等元素進行設計表達,通過不同的形態表現與元素搭配進行組合,并采用數繪版手繪的形式進行表現,生動活潑地詮釋了英文字母設計。圖3為壽司系列的英文字母設計,學生以圓形聯想至壽司,通過橫向感知,結合方形的胡蘿卜、黃瓜等元素完成該設計,最后通過手繪的方式完成,整套字體顏色活潑輕快,生動有趣。圖4中學生以方形聯想至建筑主體,隨之以建筑圖形為基礎,以矛盾空間為思維來源,結合AI軟件進行字母繪制,其中,每個字母采用不同的顏色加以表現,并結合道路、障礙物等細節元素進行完善。
(四)總結與評價
該階段為課程總結階段,共為兩課時。及時評價學生作業不僅利于鞏固知識內容,同時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后續課程課程內容打好基礎。考慮該課程重點強調學生思維的開拓,培養學生對設計的興趣,強化學生主體性的認知,故而采用分階段的模式進行評價,即作業滿分為100分,其中創意聯想階段為60分,實踐操作階段為40分,同時依靠學生互評(占30%)、學生自評(占30%)與教師評價(占40%)的綜合評價方式進行評價。課程事先要求學生將個人作品打印出來并貼至教室展覽處,附上設計說明,并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完成打分。在老師與所有學生完成打分之后,采用取平均值的方式進行統計,以此完成該作業的評價,隨后教師進行課堂總結,完成該作業的收尾工作。
四、結語
英文字母設計為設計創意思維課程的階段性作業之一,主要從收集聯想入手,根據學生的自我選擇與草圖繪制進行表現,并結合教師的案例講解進行設計實施,最后完成總結與評價。其有效結合了OBE教學模式,通過預期成果導向另辟蹊徑找尋新鮮路徑引導其設計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鍛煉設計思維能力。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結合OBE的教學模式深入課堂進行教學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學生僅僅通過該作業的設計實踐,在國家級與省級獎項中多次榮獲一等獎、二等獎與三等獎等獎項,并參與了省級、市級與校級的展覽,充分證明了該教學模式在課程實踐中的成果與功效。當然,在該模式的指導下,也有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如在課程開設期間如何規避不同課程中作業的重復、如何指引學生找尋有趣的圖形、如何加強圖形之間的有效契合等,同時在該模式下如何在課堂中調動學生興趣、保持新鮮感、培養學生耐心與細心等問題亦是課程開設時需要思考的地方。
參考文獻:
[1]胡凡迪.基于OBE理念的項目式學習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21.
[2]孔荀.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課題內容設計——光藝術設計課程教學實踐探索[M].裝飾,2020(9):120-123.
[3]金尕迪.基于OBE理論的研究型大學本課程研討課課程模式創新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17.
作者簡介:周超,南通理工學院視覺傳達設計方向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