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克平
教育信息化是課堂教學改革發展的重要趨勢。筆者發現通過合理有效的途徑,將信息化元素運用到體育教學中,不僅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豐富課堂的組織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實現體育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 運用選課軟件,滿足學生發展需求,助力一校一品
2021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中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在原有按“行政班級授課制”完成必修必學內容學習的基礎上,小學高年級可增加學生的自主選擇性,選擇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進行學習,有條件的學校可采用“體育選項走班制”組織教學。
但在實際教學中,多數中小學校教學班級數量較多,如果采用教師走班選學生的方式,往往存在選材不全面、教師無法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人力、精力等花費巨大的情況。因此,筆者所在學校采用家校選課軟件,以期既滿足全校范圍內的社團選修教學,又實現在特定年級內圍繞特定教學內容開展個性化走班選項教學的目的。
在選課前,教師需要設計多樣的、可發展學生不同潛能的課程內容,通過公眾號將課程名稱、課程簡介和選課須知等信息告知學生,讓學生對涉及的課程有全面了解。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興趣愛好選擇自己想要學習的體育課程,通過這樣的方式選課后,學生的出勤率和學習興趣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利用軟件選課,不僅滿足了學生多元化的發展需求,同時還促進了課程模式的多樣化,形成學校特色課程,為打造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助力。
● 運用運動手環,關注個體差異,讓學習更具科學性
體育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發展學生運動技能,增強學生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佩戴運動手環,將手環與電腦云端相連接的方式,可以實現對學生的運動狀況的精準分析。教師通過運動手環不僅可以監測學生的實時心率,還可以監測一段時間內的平均心率以及能量消耗等相關數據,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學生的運動時間和運動強度,讓學習更具科學性,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例如,高年級在進行耐久跑教學時,對學生的運動時間和運動距離要求較高,教師可通過運動手環來監測學生的心率,根據反饋數據調整運動強度,適當減少或增加學生的運動時間和運動距離。
● 建立數字化資源庫,實現資源共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對動作相對復雜、學生難以掌握的技術,錄制微視頻,構建體育教學微視頻資源庫。教學時,教師利用資源庫中的內容,通過聲影圖文等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將枯燥的體育理論與富有激情的體育實踐進行有效融合。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直觀體驗,還能讓學生在趣學、樂學氛圍中,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和意識,為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校園大數據分析平臺,將一段時間內體育課中學生的出勤率、練習時間、運動心率等各種數據,在系統中生成學生不同層面的運動曲線“自畫像”,并將其傳送到家校端。這樣,家長既可以將“自畫像”存起來給學生留作紀念,也可以將不同時間段的“自畫像”進行對比分析,了解學生這段時間內的體育鍛煉情況。
● 將平板帶入課堂,讓復雜技術簡單化,有效突破重難點
在體育教學中,有些動作相對比較復雜,學習時再受到觀看角度的影響,學生很難對技術動作有全面清晰的認識。若利用平板或iPad對視頻進行慢動作處理或重復播放,可將復雜動作簡單化,讓學生更直觀地進行學習,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低年級滾翻類教學中,由于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身心發展的局限性,學生在練習時存在恐懼心理,往往不敢做滾翻動作,影響了學習效果。此時,教師可通過播放熊貓滾翻的視頻進行教學,利用低年級學生善于模仿的特點,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進行練習,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
又如,在中高年級的急行跳遠教學中,由于動作的復雜連續性和不可調控性,教師在展示動作時,很難通過語言將動作要領講清楚。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利用平板電腦進行輔助教學,通過動畫呈現助跑、起跑、落地動作。在解決教學重難點時,教師還可以通過慢放、重復播放的方式對動作畫面進行定格,讓學生更清晰、直觀地對跳遠過程中身體呈現出的姿態進行細致觀察、精準模仿和學習。此外,教師還可以收集學生極易出現的錯誤動作的視頻或照片,讓學生與正確的動作進行對比分析,加深學生對正確動作的理解和掌握,從而促進學生體育技能的優化和提升。
● 運用多功能APP,讓體育作業可視化
體育與健康課程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練習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提高身體素質。學生運動技能的掌握和身體素質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堅持和努力,但體育作業基本都是以身體練習為主,由于受到空間限制具有一定的不可監測性,因此,在短時間內教師無法及時了解學生體育作業的完成情況。
而利用跳繩健身APP進行打卡健身,則能較好地解決監測問題。教師通過APP創建班級群,每天設置敏捷摸球、仰臥起坐、高抬腿跑等不同的健身項目讓學生進行挑戰,APP也會清楚地記錄所有的精彩瞬間。這樣,不僅教師可以隨時查看學生的練習情況,學生也可以查看本班各類項目的榜單數據,知道自己的水平在班級中處于什么樣的位置。通過回看對比、學習優秀者的視頻,學生還能發現自身動作的不足,從而進一步糾正動作,達到提高運動能力的目的。
而借助運動解剖APP,可以讓學生通過AR動態影像,更全面地了解人體骨骼、關節等結構以及各肌肉群分類和功能,并為學生增強某一肌肉群的力量和功能提供針對性指導,提高學生的運動安全意識,避免發生運動損傷。同時,在課堂外,運用薄荷健康APP,可根據學生的身高、體重及年齡特征,為學生制訂食譜和運動健身方案,引導學生養成健康飲食和積極鍛煉的好習慣。
● 結束語
將信息化元素合理運用到體育教學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同時,教師也需要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技術水平,從而更好地發揮信息化的作用,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獲,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李宏.談信息技術與小學體育教學的整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7(09):108-109.
[2]宋野.信息技術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09):127-128.
[3]相榮霞.未來教室,讓小學數學直播課堂靈動起來[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0(Z3):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