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教育體系正在實施新課程改革,教育理念、教學形式及教學方法等正在突飛猛進地發展,逐步實現了現代化、信息化。所謂教育信息化,是指實現課程內容的資源“整合”,這一概念由教育部前部長陳至立提出。物理學科課改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將物理教學與信息技術等先進技術手段進行整合。在當前教育形勢下,新時代的物理教師要能夠將信息技術融入物理課程教學中,從新的角度對物理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文章主要對此方面進行了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物理教育;教學模式;信息技術;整合
作者簡介:鄭樹葵(1978—),男,廣東省汕頭市澄海科創廣廈學校,高級教師,本科學歷。
21世紀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并將其應用到各個領域中,其中也包括教學領域。這對傳統教學模式改革來說意義重大。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給教師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揮自己教學水平的平臺,老師可以更好地傳授知識,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優勢
讓多媒體技術走進初中物理學科課堂,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課堂效率。現代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對深化教學改革過程等方面意義重大。這是物理學科教學邁入一個嶄新階段的標志,是每位初中物理教師都要面對的一次挑戰,也是初中物理教師當前所要研究的重點問題。
(一)創新課堂,調動學生物理學習興趣
在教育現代化的今天,初中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把多樣化的課堂模式呈現給學生,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他們的學習環境更加豐富多彩,為其學習和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著名教育學家布魯姆曾說過一句話:“濃厚的興趣能彌補智力的不足,持久的興趣會導致發明創造”。由此可見,興趣在學習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讓學生學習好物理知識,就必須保持他們對物理課程的興趣。初中生正處于求知欲強的階段,喜歡追求新事物,喜歡探索自然奧秘,對電腦、網絡等特別感興趣。如果能利用信息技術創新物理課堂教學模式,使其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便能調動起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相對靜止運動”這一課時,教師在課堂導入階段可以播放飛行員手抓子彈的視頻:有一位飛行員,正駕駛著戰斗機在戰場上空飛行。這時,他發現一只蒼蠅在他臉旁飛過,于是便隨手一抓,結果卻發現這只“蒼蠅”是一顆敵軍射出來的子彈……這樣的畫面會引起學生對其中物理原理的興趣,從而開啟學生的思維閘門,使其快速地進入到學習狀態中。
(二)使抽象的物理知識變得簡單易學
新課程標準提出:“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工具,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物理這門學科因其抽象知識比較多,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理解起來也很不容易,容易產生物理知識非常枯燥的感覺。傳統教學模式就是“教師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滿堂灌”,無法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復雜抽象的物理知識。但如果物理教師把多媒體技術引入物理教學中,利用多媒體的聲音、圖像、視頻等對物理知識進行講解,將抽象的變為直觀的,將不可見的變為可見的,將靜態的變為動態的,那么很多知識就會變得簡單明了。這樣,學生看得更明白了,學習更輕松了,對物理也更感興趣了,自然就會牢牢地記住知識。同時,學生的觀察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也能進一步得到培養。
比如,在教學“光沿直線傳播”這一物理知識點時,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會直接告訴學生“日食和月食的成因體現了光沿直線傳播”,因這一運動的過程比較復雜,學生可能會困惑不解。而在現代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太陽、月球和地球在日食、月食時的運動過程以動畫的形式播放給學生看,并播放日食和月食的情景。直觀的物體運動過程使學生在觀看動畫的同時能夠輕松地理解“光沿直線傳播”這一原理,美麗、壯觀的自然情景也會深深地吸引學生,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使物理實驗更直觀、生動
“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中得來”,物理學科中的很多知識和實驗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實驗教學。然而,受設備不充足、環境不適合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很多實驗學生無法親自進行,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示范試驗的效果在有些時候也不盡如人意。如果能將信息技術運用到物理實驗教學中,可以彌補傳統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很多不足。利用多媒體手段將很多無法現場操作的實驗展示給學生,讓物理實驗教學更直觀、更有趣、更生動,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學生如有弄不懂的地方,教師可以在相應的實驗步驟處放慢播放速度或者反復觀看,從而讓學生對實驗的詳細過程及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識掌握得更加透徹。
二、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途徑
要讓信息技術能更有效地融入物理課堂教學中,需要充分結合物理學科的特點,在多層面上對二者進行整合。本文主要論述以下幾個方面。
(一)整合多媒體特點
信息技術的優點很多,比如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等。此外,信息技術還具有可視性、模擬性等特點。物理教師在將物理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時,一定要將信息技術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讓整合更精巧,千萬不能生搬硬套。在對兩者進行整合時,物理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具有的聲音、圖片、視頻等形式,將知識內容科學地展示給學生。學生充分調動視覺、聽覺等感覺器官,并開動腦筋積極進行思考,使自身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都能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突破思維的局限。教師對多媒體特點的利用使物理課堂教學過程更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物理九年級全一冊中“磁現象 磁場”這節課時,教師在介紹“磁現象”和“磁性材料的應用”等內容時可以采用生活中一些關于磁應用的例子,并向學生展示相應的圖片。如此,可以讓學生明白“知識來源于生活”,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的物理知識。
(二)整合學生主體地位
在現代教育中,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導者,教師主要起到一定的輔導作用。在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的過程中,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要突出學生是學習主體的理念。
(三)整合生活物理現象
物理這門學科和人們生活的聯系特別緊密,很多我們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都可以用物理知識去解釋說明。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學好物理知識,能夠更好地指導實踐,而實際生活也給物理教學帶來了充足的素材。所以,初中物理教師在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進行整合時,可以多方面探索、研究,利用信息技術將生活中的一些事例、現象同物理知識相結合。這樣的整合可以將抽象的知識變得更直觀,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探索、研究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如電流和電路的相關知識、熱運動的概念、光的反射定律等等內容的課堂教學,都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結合生活現象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此外,教師在講解復雜的物理現象或者難以實際操作的物理實驗時,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從而幫助學生從生活現象中找到相應的知識點,從物理實驗中發現規律,獲得知識。
(四)整合學習方式
在整合的過程中,教師既要大膽地進行探索,也要注重實際教學效果,整合多種教育形式。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指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等現代技術手段,查閱相關資料,然后小組內人員進行討論、研究,最終得出結論。這種合作型的學習方式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歡迎。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個人學習、小組學習和集體學習相結合,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相結合,等等,從而更好地為物理教學服務。
(五)整合教育技術
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運用現有的信息技術條件,有效地將課堂與信息技術相融合,開發優質的教學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改良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提升課堂效率。現代信息技術和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整合已經成為實現新課標的有效手段。初中物理教師應該將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媒體技術充分地結合,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創造一個更為現代化的學習環境。教師在教學之余,也應該多學習現代技術知識,探尋適合學校、適合本校學生及老師的技術手段,從而優化教學模式,提高老師的工作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實現教育目標。
(六)整合教育資源
如今的時代是一個開放的時代,各種教育資源在廣闊的范圍內以更快的速度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各學科的課堂教學,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更加豐富的知識,同時對提高學生的能力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起到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初中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以全新的眼光觀察、審視物理這門課程,發掘物理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利用多媒體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將物理的獨特魅力展現出來。
三、物理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今天,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教師將信息技術手段整合進自己的課堂教學中。物理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積極思考,不斷探索,為教師的成功教學奠定基礎。但是,初中物理教師在對兩者進行整合時,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整合需從一點一滴做起
如今,物理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教師認可。課程整合是一項長期的工程,需要教師長期堅持和努力,想要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對物理課堂教學和信息技術進行整合時,一定要著眼于實際,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教師要不斷總結和反思,勇于創新,勇于探索。為了能更好地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教師還需要不斷地學習,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手段,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總體來說,物理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好壞,與教師教學工作是否腳踏實地,是否在實踐中一點一滴地認真探索有密切的關系。
(二)整合要注重實用性
將物理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課程進行整合,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切不能盲目跟風,為了整合而“整合”,要注意整合的實際效用。只有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提高教學質量的整合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整合。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時候,不要在教學環節中濫用信息技術手段,一定要注意信息技術手段對課堂質量的影響,不能貪多求快,更不能占用學生思考的時間。
(三)整合要注重科學性
這里的“科學性”既表示知識的科學性,也表示課堂信息資源的科學性。就物理這門學科來說,其本身就特別注重科學性,因此,物理教師采用或設計物理課堂的信息資源時要保持嚴謹,將科學性放在首位,避免不科學的或者似是而非的內容出現。
(四)整合的含義在逐步發展和深化
目前,學術界對“整合”這一概念還沒有做出明確的定義,對它的理解還需要在實踐中逐步發展和深化。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人們對課堂教學的認識逐步加深,物理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所包含的內容將會越來越豐富。在初中物理課堂中,我們要運用優質的信息技術資源,將物理知識與信息技術進行有機的融合,從而更好地為物理教學服務。
(五)整合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
初中階段的學生,其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獨立意識逐漸加強,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在不斷地發展,形象思維逐漸向抽象思維過渡。初中物理教師在為學生整合課堂教材時,一定要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出發,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學習素材,讓學生愛看愛聽愛學,促進其主動地進行學習。
四、總結
當今時代,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不能單單把信息技術當成一種工具,而是要將其與物理學科教學緊密結合,將信息技術的優勢發揮出來,從而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如果初中物理教師能夠將二者有機地整合,以科學的態度開拓創新,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便能切實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薛陽友.淺談信息技術在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效率中的應用[J].試題與研究,2021(36):5-6.
趙俊福.信息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分析[J].讀寫算,2021(31):19-21.
孫立仁.初中物理微格教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陳金軒.信息技術與物理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探索[J].中學理科園地,2021,17(05):42-43.
祁天芳.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整合[J].甘肅教育,2021(20):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