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大眾
摘要:隨著新課改在全國的深入推進,各學科均以新課改為目標不斷改善教學方式。小學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必修學科,一直以來以知識灌輸為主要教學內容,模式單一,氣氛枯燥,教學效果難以使人滿意。情景教學內容生動直觀,能夠有效激活課堂教學,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文章立足于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簡要說明了情景教學法在語文課堂教學應用優勢,并探討研究了情景教學法在語文課堂教學應用的有效策略。希望能為教學一線的廣大教師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語文課堂教學;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語文是小學階段的必修課程。但小學生處在能力發展的初期,傳統語文教學提升了其理解學習難度,難以發揮期待的效果。情景教學法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趣味性,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接受特點,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意識到情景教學的優勢,積極利用情景教學,轉變語文教學方式,將學生迅速帶入教學內容之中,確保語文課堂的整體教學效果。
一、情景教學法在語文課堂教學應用優勢
1、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只有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才可以以充沛的精力投入課堂學習之中,主動學習知識。小學語文教學沿用已久的教學方式單一,難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情景教學法利用直觀的圖片、音樂、視頻等,生動形象,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之中,收獲滿足感。
2、強化學生理解
受到思維能力的限制,小學生難以有效理解復雜、抽象的知識,增添了語文教學的難度。在實際教學中引入情境教學法,可以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變為直觀生動、具體的形象,引領學生走入文本 ,設身處地地體驗、思考文本的思想和情感,逐漸產生了情感的共鳴,并不斷深入文本之中,領略其內涵,有效促進了學生的學習過程, 其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掌握程度隨之強化提高。
3、提升教學效果
學生作為教學過程的主體,與教學效果息息相關。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單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效果難以使人滿意。情景教學法教學氣氛輕松愉悅,能夠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其主動求知的意愿,促使其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之中,利用探討、交流、合作等多種方式學習語文知識,收獲成功的喜悅,也可以實現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得教與學形成了良好的循環,推動實際教學效果的提升。
二、情景教學法在語文課堂教學應用研究
1、課堂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與其他年齡段學生相比,小學生雖然好奇心、求知欲望強烈,但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面對著學習難度較高的新知識極其容易放棄,影響了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課堂導入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良好方法。課堂導入有效利用了學生的好奇心理,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其保持熱情完成后續的學習,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利用課堂導入,設置導入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觀潮》時,如果學生從未體驗過錢塘大潮,很難理解文中的描寫,無形中增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語文教師不妨利用課堂導入情景,在教學開始前提前借助互聯網搜索錢塘江潮水的圖片視頻,并在教學開始后利用多媒體播放,設置導入情景。這樣的情景直觀生動,調動起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將其帶入錢塘大潮的情境中。使學生能夠仿佛身臨其境,便于學生更好地體會作者所描述的錢塘潮的壯麗,提升其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增強教學效果。
2、問題情景,促使學生思考
學習不僅需要學生接受語文知識,更應當借助思考,使得知識逐漸內化,最終形成學生自身的理解。小學生思維能力薄弱,難以實現有效的思考,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水平,在課堂巧設問題,設置問題情景,借此引領學生思考,使其對課本知識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以此來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例如學習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一文時,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本,使學生以自己的思考建立對文本的基礎認知,接下來在設置問題情景,促使學生在不斷思考中理解探析文本。例如學習16-19自然段時,該部分描繪了作者尋找母親過程,為后續部分奠定了情感基礎,教師可以提問:1、母親的工作環境是怎樣的?2、為什么“我”叫了兩次“媽”?3、為什么文中反復出現“我的母親”?這樣的問題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從文本的描寫內容入手,逐步轉向關鍵詞句,最后深入至文本的中心思想,不斷引導學生思維,促使其思考。
3、扮演情景,加強學生理解
小學生受到自身理解能力的限制,有時難以有效把握文本情感,理解文本內容。傳統的教師講解、學生閱讀式教學方法效率較為低下。教師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情景,鼓勵學生以扮演的方式,將自己的情感、思想與文本人物統一,在扮演過程中以文本人物的表達方式進行理解,更加真實、立體地感受到文本中蘊藏的思想感情,提升了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學習四年級下冊《小英雄雨來》時,該文篇幅較長,涉及到較多的人物,提升了學生的理解難度,教師不妨采取角色扮演模式,鼓勵學生扮演文中角色,借助親身體驗輔助其理解文中的人物塑造方式,加強其對內容的理解。此外,教師也可以再次鼓勵學生依據文本內容,適時加入自身的理解,進一步深化學生的思維,提升教學效率。這樣的情景直觀生動,使得小學生沉浸其中,加強文本內容理解的同時實現了其綜合能力的有效鍛煉。
三、總結
綜上所述,情景教學法降低了語文課程的學習難度,消除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畏懼,全方面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小學教師應當對學生的特點和教學的目標有著清晰的認知,基于課堂教學目標,引入教學情景,借助多種方法帶動學生的情緒變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其深入語文知識之中,不斷思考探究,實現對語文知識的全面理解,推動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和質量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鄭金玲.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小學生(中旬刊),2021(06):126.
[2]朱明華. 小學語文情景化課堂教學的研究[C]//.華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經驗交流會2021論文匯編(一).,2021:40-42.DOI:10.26914/c.cnkihy.2021.007491.
[3]康生盛.談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1(0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