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年
【摘 ?要】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即一種情境中所學習的知識、態度與技能均會對另外一種情境中的知識、態度與技能形成較大的影響。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習遷移理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對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培養學生諸多學習能力大有裨益。對此,需要不斷完善學習遷移理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路徑,更好地發揮學習遷移理論的優勢。本文從多個方面較為系統地分析論述學習遷移理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期望能夠為從事高中物理教學的朋友們提供一些教學方面的建議。
【關鍵詞】學習遷移理論;高中物理;核心素養
從近年來高中物理教學對學習遷移理論的應用來看,學習遷移理論越來越得到師生的認可,主要是因為學習遷移理論有三點顯著的作用:一是可以幫助學生有效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可以更好地將知識經驗應用到實際情境中;二是可以幫助學生將已有的知識經驗進一步概括和系統化,對提升學習能力大有裨益;三是學習遷移理論對師生均有很強的指導作用,比如可以引導學生更加有效的學習,在有限的時間內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基于這三點優勢,值得將學習遷移理論應用到高中物理教學中,但必須明確和掌握學習遷移理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習遷移理論應用的意義
(一)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新課程標準要求高中物理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對相關的物理知識進行理解和學習,而且要引導學生解決各類物理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如果學生能夠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遷移應用,那么解決問題的效率也會提升很多。因此教師要通過學習遷移理論的應用來引導學生建立規范的物理學習方法,對學習物理知識的最終目的進行準確認知,促進學生在解決物理問題的過程中對舊知識進行靈活應用,進而發現新的物理學規律,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的效率。
(二)有助于學生學科知識框架的構建
在學習遷移理論應用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學會在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對舊知識進行有效應用,促進學生將自己學習的知識轉化成自己的內在能力,通過新舊知識的融合應用為學生物理探究性學習提供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建立學科知識框架。初步的知識框架構建完成之后,學生可以通過持續性的探究學習和理論學習,對知識框架的內涵進行豐富,從而不斷完善知識框架。在此過程中不僅學生的物理知識變得越來越豐富,其能力和素質也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習遷移理論的應用策略
(一)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
在學習遷移理論的應用過程中,系統的知識體系是遷移得以完成的基礎,因而教師務必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促使學習遷移理論可以發揮出最佳的效能。具體來說,在幫助學生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時,教師要對學生當前階段的學習能力和基礎知識掌握能力開展系統性的分析評估,在此基礎上革新教學觀念與創新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也對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有很大的裨益。
比如在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定律》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先向學生講解牛頓第二定律的相關知識,確保學生對第二定律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與理解,必要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來講解,以便將知識點直觀形象地展示在學生的眼前。然后教師便可以與學生共同去探究第二定律的相關性質,在引導的過程中確保學生可以掌握相關性質之間的邏輯關系,最終弄清楚重點和難點。在教學的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實際生活與第二定律聯系起來,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然而然地建立起知識體系,教師適時地引入其他知識點就可以幫助學生提升知識點的遷移運用能力。
(二)創設多元化的學習情境
按照學習遷移理論的應用原則,在增強學生學習遷移能力時,教師要注重學習情境的創設。具體來說,學習內容應該盡量與后續所學知識的實際情境相似,并且教師要盡量使用生動有趣的教學語言,教具也應該更加直觀,確保可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比如在人教版必修一《慣性》教學時,教師可為學生創設兩種情境:一種是使用多媒體向學生直觀呈現有關于慣性的視頻或圖片;二是可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吸引學生全程參與課堂學習,以此為后續的學習遷移奠定條件。以問題情境的創設為例來說,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思考問題:“若是地球受到嚴重的環境污染已經無法適合人類的居住,那么我們想要移居月球時需要克服的困難有哪些?地球上所使用的‘慣性定律’還適用嗎?”通過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學生可以在腦海中系統性回顧所學習過的知識,短時間內梳理自己的知識體系,然后便可以順利地完成學習遷移。除此之外,在引導學生探究物理問題時,教師可以多使用一些有趣的教學語言,讓學生可以感受到知識點的趣味性,進一步獲得學習的樂趣。
(三)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素材
高中物理包含的內容比較多,不僅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而且體現的知識點也比較繁多。如果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依然采用的是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學生只是一味地被動接受物理知識,沒有意識到物理知識的實用性和應用價值,久而久之學生在物理學習方面的興趣也會逐漸下降。基于此,教師可以采用遷移理論,將學生平時經常接觸到的事物引入課堂,引導學生將相關的物理現象和物理概念與實際生活緊密關聯起來,促進學生在探究事物的過程中逐漸向物理概念和物理現象方向進行遷移。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合理的引導,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對相關的物理概念和物理現象進行了解和感受,讓學生利用自己對事物的認知來闡述相關的物理概念,進而將抽象的物理概念以更加簡單、更加形象和生動的方式表達出來,有效地解決學生在抽象物理概念和物理現象方面理解困難的問題,鍛煉學生的遷移能力,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比如在人教版必修一《自由落體運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平時喜歡玩的籃球和鉛球引入課堂,邀請學生上臺進行演示實驗,選擇同一高度讓籃球和鉛球同時下落做自由落體運動。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兩球下落的過程,并向學生提問:“籃球和鉛球落地的時間是否相同?”通過以上學生最熟悉的生活案例引導學生對自由落體運動進行探究,不僅可以將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充分激發出來,而且可以豐富物理教學內容,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可能學生在自己已有現實生活經驗的基礎上不會百分百地做出正確判斷,當學生的判斷出現錯誤時,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認識到答案的錯誤,并給予學生正確的解釋。在解釋完之后,如果學生仍然存在一定的疑問,教師要繼續采用遷移理論,引導學生從問題著手進行逐步思考,幫助學生對物理知識進行準確認知,進而獲得準確的答案。
(四)做好學習遷移的產出與內化
通過對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開展分析可以發現,在各個章節內容的編排上有較強的關聯性與邏輯性,這無形中為學生的學習遷移奠定了基礎。針對于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始終立足于教材,對教材中的知識點有全面的理解與掌握,深挖每一個章節內容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以便在課堂教學時做到有的放矢。從學習遷移的產出這一角度來說,教師要去有效控制學生知識點的生成,努力促使教材可以達到結構化和網絡化,比如在結構化中,教師要確保各個知識點之間存在合理性和科學性的邏輯聯系,可以較為精準地體現出事物間的關系。
比如在向學生講解人教版必修二《平拋運動》時,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去預習知識點,讓學生在預習階段便可以對平拋運動的相關知識有較為系統的理解,比如可以掌握平拋運動是曲線運動的這一知識點。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去回顧所學習過的“運動”的相關知識點,將平拋運動與運動的知識點聯系起來,確保學生可以總結出一點知識,即“平拋運動發生的基礎條件是什么?”在課堂教學的最后,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利用三角函數來推導平拋運動的計算公式,如此便可以完成學習遷移的產出。
從學習遷移的內化這一角度來說,人教版教材中的物理知識點均存在一定的聯系,有很多的知識點會體現同一物理思想。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在實現學習遷移的內化這一目標時,可以優先去使用兩種方法:一種是比較法,另一種是類比法。
以人教版選修三《電廠的強度與電勢》為例,知識點是比較抽象的,學生理解知識點時勢必會遇到一定的困難,教學質量也會因此而受到影響。因此,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去回顧所學習過的知識點,比如“靜電場”和“重力場”這兩點知識。相信此時學生可以形成知識點的遷移,即可以由“受重力場作用的物體受到重力作用”這一知識點順利遷移到“電荷受到電場的作用致使電荷受到電場力”。可以說通過巧妙的應用比較和類比可以起到很好的學習遷移目的,學生對新知識和舊知識均可以加深理解,知識體系可以構建得更系統完善,課堂教學質量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
(五)確保所選材料的科學性
為了確保學生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點,為后續的學習遷移奠定基礎,教師必須注重教學內容的選擇,確保教學內容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幫助學生更好地培養核心素養。具體來說,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教師要注重基礎知識的選擇,重視基礎知識點的教學。在此基礎上則需要凸顯教學時的重點內容,對高中物理教學來說,重點內容主要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且要將這些概念與原理靈活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為此,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一些基本和典型的事實材料。在確定教學內容后,教師需要合理編排教學程序。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特別注意一點,無論是宏觀的教學規劃還是微觀的教學計劃,均需要保證教學活動可以體現學習遷移的規律,當教學程序足夠科學合理時,學習遷移的效果勢必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
三、結束語
學習遷移理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優勢是毋庸置疑的,可以推廣應用到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在實際應用學習遷移理論時,教師務必對學習遷移理論有一個系統化的理解和掌握,重點從構建系統的知識體系、創設多元化的學習情境、做好學習遷移的產出與內化這些方面來著手,更好地幫助學生去遷移知識點,提升物理學習能力,實現核心素養的培育目標。
【參考文獻】
[1]董世敏.高中物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實踐及探索[J].讀與寫(上,下旬),2020,17(5):202.
[2]高鵬濤.淺析高中物理核心素養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研究,2020,3(8):61-62.
[3]陳山.論高中物理的信息化教學策略[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0,4(2):105-106.
[4]邱強.新課改下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問題分析與應對措施[J].國際教育論壇,2021,2(1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