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月
(江蘇省淮安工業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淮安 223200)
在當前社會環境中,計算機在不同行業中均發揮重要的作用。中職院校主要實現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因此,設置了與不同行業相關的課程。其中,計算機是重點。為將這一課程有效豐富,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需要基于技能大賽有效思考,將其與教學融合到一起,使學生真正獲得專業能力的強化,實現綜合素養的增強。并且,要達成深度的校企合作,為企業輸送更多的計算機人才。
結合當前中職院校在計算機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分析,其在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師資力量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阻礙學生計算機能力的發展,也無法為企業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在教學方法方面,目前很多的中職院校依舊運用從前的教學手段,教師更多的是對知識的講解,主要進行知識方面的教學。若是長時間保持此種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動力難以激發,導致學生轉移注意。此種教育模式對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教師教學的積極性都會產生嚴重的打擊。在教學模式方面分析,中職院校未能將從前單調的教學模式有效改變,無法彰顯職業教育的特點。并且,在信息技術應用上,未能實現對其的合理運用。在實訓方面,也相對落后,不能對學生在實踐、創新等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在師資力量方面,職業院校的教師存在著專業無法滿足需求等問題,不能有效地適應職業教育在工作中的特殊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專業能力,但是,實踐、工作經歷等不足,無法在教學中將知識內容與現實相聯系。此外,對于計算機專業而言,其知識的更新速度很快。所以,此專業教師需要堅持學習,只有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經歷,才能夠達成專業水準的提高,有效開展對學生的教學。在考核方式方面,在計算機考試與職業技能鑒定外,并不能夠對學生開展有效的評估。目前,多數計算機在完成課程后就考試。結合考試形式思考,其對于學生的發展不利,也會對學生的專業發展與就業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在以前的職業教育中,理論性知識與實踐內容都相對獨立,很難實現兩者的統一。而這一培養模式,致使培養出的人才不能適應社會的實際需要。技能大賽倡導以賽促教,注重對教學的優化,也強調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培養。所以,在其的引領下,計算機教學理念真正地出現了改變,加強對學生專業素養的培養,使學生真正地在學習中獲得實踐等能力的發展。
當前,在中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中,都開設了C語言、數據庫等課程。中職學生知識基礎普遍相對較差,學生在計算機原理、程序等課程的學習中會感到難度較大,導致教學成效受到影響。開展技能大賽,選擇的是具有創新、操作等多種技能的人才,是對于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綜合性考察。所以,其項目在設置中,不僅僅要緊跟時代的發展,也要與生產生活相聯系。而這一理念也會對教學內容產生一定影響,使其基于現實需要改進,從而培養更多的具有專業素養的人才。
對于技能大賽選手,其成績評定是依據職業崗位評價進行考核。這對中職院校的教學提出明確的要求。在教學中,需要將基礎性的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培訓聯系到一起。并且,需要將實訓環節突出,注重實踐操作訓練。開展技能訓練,能夠讓中職院校將從前的教學模式改變,使學生的地位出現變化。教學方式的改變,對于學生的動手能力、社會適應力等都能夠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以前中職院校在辦學中僅重視課堂教學,對于課外相對忽視。但是,在技能大賽的開展中,中職院校在辦學目標上也發生了改變,強調工學結合以及校企合作,將其作為實現人才培養的重要切入點,將對學生的技能培訓、實訓基地建設等當作工作的要點。此外,達成企業、行業、學校共同參與機制的構建,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通過辦學模式的改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技能大賽也能夠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強化。在指導學生參與技能大賽的過程中,教師自身的知識體系也在不斷地完善。教師為更好地實現對學生的指導與教育,會在課后積極學習與深入研究,通過多種渠道實現自身專業能力的增強,以深厚的專業能力助力學生專業素養的提高。
結合當前中職計算機這一課程的設置方面分析,學生所接觸的均為入門級知識,教材中所涉及的相關內容具有明顯的基礎性。并且,范圍相對較廣,有計算機操作系統、互聯網實用軟件認知等內容。但技能大賽與教育具有明顯的差異。其對于學生的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種類較為豐富。而且,不僅是對計算機某種技能考察的競賽,也對于學生在計算機創新、綜合等方面的能力進行考察。為更好地實現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訓練,教師應結合技能大賽的確切內容達成對教學的科學規劃,將教學內容實現重點、難點的區分。在實際教學中,對于相對基礎的內容,適當縮減教學的時長,而對于難度較大的知識點,需要開展強化訓練,幫助學生實現對知識的有效理解,也使其獲得充分鍛煉,進而打造高質量的計算機課堂。利用此種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更具靈活性,并且,能通過扎實的基礎知識實現對技能大賽的有效應對。此外,教師需要在計算機相應教材的基礎上,聯系技能大賽的有關要求展開在理論、 實際操作方面的知識拓展,讓學生在更豐富的知識的學習中實現開放思維的形成,可憑借自己良好的信息素養在技能大賽中展現個人風采,進而更好地適應計算機領域的需要。
在中職院校中,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在學習能力、基礎知識、專業素養等方面都有著明顯的不同。在技能大賽引領下開展計算機教學,最先要思考學生之間存在的明顯差異。并且,要基于因材施教理念,實現分層教學的落實。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對學生計算機的實際掌握狀況全方位地了解,聯系學生的知識結構與教學內容科學分層。同時,依照學生在計算機學習過程中的實際表現引領不同層次學生加入相應的技能大賽。利用此方式,可讓學生實現對自己學習成果的有效檢驗,進而進行針對性反思。也可以對學生的計算機能力有效鍛煉,使學生實現思維視野的豐富。就學習能力這一角度分析,中職學生存在普遍不高的狀況,而且,每個人的素養也有著一定的不同。所以,其對于計算機的學習熱情也不一樣。因此,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喜好著手,利用學生喜愛的內容適當地引導,使學生實現學習動力的強化,進而深入學習,也更為積極地參與技能大賽。
開展技能大賽,可將學生在計算機方面的能力有效展現,以競賽的方式取得勝利。因此,學生要在學習的態度、操作能力等方面要與技能大賽相聯系,并將其有效優化。只有全方面進行改進,才能夠使學生在實現計算機知識深化的基礎上,也在技能大賽中獲得極為出色的表現。在平時開展的教學中,教師要聯系技能大賽的有關規則實現教學環節的設計,加大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訓力度。并且,也不能忽視對創造力的有效引導。只有這樣,才能夠推動學生在多方面獲得發展。另外,也要組織學生開展計算機實戰模擬,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實現計算機能力的有效提高,也達成協作能力的發展。采取此方式,可保證學生將所學知識充分應用,也能夠鍛煉其綜合素養,讓學生在專門的訓練中對比賽的相應流程更加熟悉,可與伙伴有效合作,進而獲得良好成績。結合技能大賽開展對學生的專項訓練,能夠使學生形成專業思維,也能在技能、實踐等多方面助力學生成長,進而幫助學生實現專業素養的增強。
在當前教育背景中,教學的創新性出現了顯著的發展。在以前的教學中,主要采取教師講解,學生模仿這一方法。通過此方式,多數學生只是將相應的操作記住,并未將其真正的含義理解。因此,一旦區別并不大,學生很難找到具體的操作失誤。此模式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造成嚴重影響。而且,也使學生計算機學習的積極性受到打擊。但,在技能大賽的作用下,其教學模式也發生了變化。以前的教學模式改變,漸漸地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的自由度獲得明顯的提高,并且,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多數參與技能大賽的學生,其綜合能力都獲得了程度不同的強化。而且,技能大賽也能夠形成反作用力,促進教學的改革,讓學生獲得創新能力的提高。
在以前的教育模式中,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無法暴露出來。因此,導致學生的計算機學習存在諸多隱患。例如,許多學生在學習中認為自己已經將知識理解,但到實際操作時卻感到茫然。在技能大賽的影響下,不同的中職院校會匯聚學生開展相互的交流,實現在思維上的碰撞,學生存在的問題會在這一過程中得以充分地暴露。學生存在的問題會在這一過程中得以充分的暴露。此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其他不同于技能大賽的教學方式,以此來挖掘學生的優點,改進不足及暴露的問題。在技能大賽人員構成方面分析,評委是此專業領域之中的高素質人才,參賽學生也是各個學校的優秀學生。所以,學生在學習、觀察等方面的能力較強,可將自己的問題有效總結,并在反思中獲得進一步發展。評委也會聯系在大賽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與相應專家探究具有可行性的解決對策,并在學校教育中推廣,可切實解決實際問題,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
技能大賽和計算機教學涉及的是兩方面的內容。雖然其目標都是為了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但是,其側重點不同,要求也不一樣。想要更好地通過技能大賽引領教學,需要教師、學生對其形成正確的認知,并建立系統化的教學策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將某一項技能大賽內容加入課堂中,將其變為重要的教學資源。并且,在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需與實際的崗位要求的知識、能力相聯系,構建更富活力的計算機課堂,學生可保持積極心理實現更豐富的實用性知識的掌握。一般情況下,計算機在創新性等方面有著明確的要求,如果教師能夠使大賽與教學實現深度融合,可在其中萃取多樣的技能指標,進而實現系統性教學任務的構建,實現教學有效性的大幅度提高。
在技能大賽引領下開展對中職學生的計算機教學,對于助力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與提升教學質量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落實有效的教學改革,可使學生形成對計算機學習更強烈的動機,也能夠將教學中出現的相應實際問題解決,為學生構建高效計算機課堂,達成對中職學生信息素養的有效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