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奧蕾


摘要:目的 分析在重癥監護病房氣管切開患者護理中實施舒適護理的有效價值。方法隨機選取62例本院重癥監護病房2020年3月-11月期間收治的氣管切開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和觀察組(舒適護理),對比效果。結果 觀察組舒適度評分和心理狀態評分、并發癥發生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重癥監護病房收治的切開氣管患者采用舒適護理,能提高舒適度,改善不良心理狀態,降低并發癥。
關鍵詞:重癥監護病房;氣管切開;舒適護理;舒適度;并發癥發生率
現階段評價醫院醫療質量的一個主要指標是重癥監護病房的護理水平。重癥監護病房最常見的一個護理工作是切開氣管護理,患者將氣管切開后,很容易出現并發癥,極易出現不良心理,降低預后和治療效果[1]。以往臨床中所使用的對癥護理的常規護理,不能充分滿足患者的實際需求,護理效果并不理想[2]。本研究分析了在重癥監護病房氣管切開患者護理中實施舒適護理的有效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62例本院重癥監護病房2020年3月-11月期間收治的氣管切開患者,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男:女(17:14),年齡42-65歲,均齡(49.15±3.56)歲;觀察組男:女(16:15),年齡45-64歲,均齡(49.84±3.81)歲,兩組資料(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病情監測、飲食和用藥指導等常規護理。
1.2.2 觀察組
觀察組采用舒適護理。(1)控制病房溫濕度適合。嚴格控制探視時間和次數。護理人員每天為患者清潔身體,嚴格按照要求清潔和消毒病房,確保空氣通暢。病房中禁煙,保持安靜。(2)護理人員關注患者情緒變化,采取有效措施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釋放不良情緒,告知患者治療效果,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3)護理人員要通過寫字板、手勢等方式和患者溝通,使用語言或書面方式鼓勵患者,為患者播放喜歡的音樂。(4)護理人員要及時幫助患者清理呼吸道。(5)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濕化液和人工鼻。(6)觀察患者在鼻飼過程中的接受情況和不適反應,確保營養充足。(7)密切關注患者排便情況。
1.3指標觀察
(1)對比兩組舒適度評分和心理狀態評分。以 Koi-caba舒適狀況量表評價舒適度,分數和舒適程度成正比;以焦慮、抑郁自評量表評價心理狀態,分數和不良心理成正比。(2)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發生率=發生例數/總例數×100%[3]。
1.4統計學分析
SPSS20.0處理數據,( )與(%)表示計量與計數資料,分別用t值與x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對比兩組舒適度評分和心理狀態評分
舒適度評分和心理狀態評分:護理前兩組對比(p>0.05),護理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舒適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的舒適度,不適感是機體對損傷、疾病的警示,要想提高患者的預后和治療效果,首先就要緩解患者的不適感[4]。舒適護理要求護理人員為患者打造整潔的舒適環境,垃圾使用封閉式收集桶、吸痰容器使用鋁制品,合理使用臭氧消毒機器,每天消毒床墊、被芯、枕頭等日用品,這樣不僅能夠避免出現院內感染,還能夠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改善心情。人工鼻是利用循環機將氣體中的水分呼出,避免出現高氣道反應癥狀,能夠加濕、加溫、過濾吸入氣體,提高舒適度[5]。人工鼻過濾網能夠將呼氣濕度保持在適宜范圍,控制適宜的吸入氣體濕度,不會強烈刺激氣道,能夠有效地降低機體分泌痰液的數量,保證氣道通暢;另外,呼吸道分泌物利用吸引器吸出,更好的排除痰液,促使呼吸道通暢,從而有效地降低吸痰次數,最大程度地避免損傷氣道,降低并發癥(氣道出血、劇烈咳嗽等)出現的概率[6]。
綜上所述,針對重癥監護病房收治的切開氣管患者采用舒適護理,能提高舒適度,改善不良心理狀態,降低并發癥。
參考文獻:
[1]高靜,張倩. 舒適護理在重癥監護病房氣管切開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 醫療裝備,2021,34(10):157-158.
[2]常娟娟. 循證護理在重癥監護室患者氣管切開氣道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 醫學食療與健康,2021,19(10):123-124.
[3]呂商潔. 集束化護理對重癥監護室中行氣管切開術肺部感染患者的干預效果[J]. 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1,7(2):33-36.
[4]李冬冬,楊勇. 經皮穿刺擴張氣管切開術在重癥監護病房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民康醫學,2020,32(23):123-124+127.
[5]孟清潔. 護理干預對重癥監護病房患者氣管切開術后并發肺部感染的影響分析[J]. 當代臨床醫刊,2020,33(4):361-362.
[6]袁娜. 預見性護理在預防神經外科重癥監護室氣管切開患者并發肺部感染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當代醫藥,2020,27(13):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