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純
摘要:目的:淺談快速康復理念在腹腔鏡下胃癌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方法:集合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腹腔鏡下胃癌手術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順序完成分組,奇數45例為對照組,偶數45例為快速康復實驗組,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予以快速康復外科康復護理,統計兩組患者術后機體康復進程指標:術后的切口愈合時間、經口進食時間、排氣時間、離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結果: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切口愈合、經口進食、肛門排氣及住院時間,實驗組康復進程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通過運用外科護理理念為指導進行護理干預能夠更好地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加快患者的康復和順利出院。
關鍵詞:快速康復理念;腹腔鏡;胃癌;應用
胃癌起源于胃黏膜上皮,是一種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由于人們膳食結構不斷變化、工作壓力增大等原因,該病呈年輕化趨勢發展且發病率逐年升高。通過開腹手術切除病變部位是臨床治療胃癌的常用手段,然而該方法存在切口大、失血量多等缺陷,不利于患者預后[1]。近年來,腹腔鏡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腹腔鏡下全胃切除術兼具切口小、時間短等優點,治療胃癌的積極性越來越明顯。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作為近年來外科手術患者護理工作中新興護理理念,旨在強化圍手術期護理措施,促進患者更快康康復。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許多外科手術護理中推行應用已取得良好應用效果,但關于腹腔鏡下胃癌手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研究較少,本文進一步觀察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此類患者護理中的實際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集合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腹腔鏡下胃癌手術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順序完成分組,奇數45例為對照組,偶數45例為快速康復實驗組,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經診斷確診為胃癌且自愿接受腹腔鏡下胃癌治療;患者知情,且自愿加入研究。排除標準: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壓,且血糖、血壓水平控制不佳;合并認知障礙。
1.2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即由護理人員為患者開展常規術前宣教,講解手術準備工作與術后注意事項,術前囑患者禁食、禁水12h,術中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術后常規護理。觀察組予以快速康復外科康復護理,由臨床醫師、麻醉醫師與護理人員共同組成。(1)評估病情:在患者入院時,由責任護士對病情進行評估,并結合患者基礎疾病,予以相應的指導,如針對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要求其堅持服用藥物;針對吸煙患者,囑其戒煙,并保證清淡飲食等。手術前給予患者5%葡萄糖溶液250mL進行口服,并通過靜脈途徑于入手術室前給予患者10%葡萄糖溶液,幫助緩解患者術中及術后緊張饑餓以及口渴等身心不良反應,從而提升手術耐受度。(2)術中護理:麻醉藥導致體溫中樞調節異常、傷口暴露、大量輸液、環境溫度過低,以及冷水沖洗腹腔等均可造成熱量散失,低體溫同樣增加機體的應激反應,并且帶來免疫力下降、凝血功能障礙、增加心肺并發癥的危險等[2]。術后體溫恢復正常耗費機體大量的能量,增加了負氮平衡的幾率。可采用的預防措施包括:提高室溫、使用保溫毯以防止機體熱量散失,靜脈輸液應加溫處理,腹腔沖洗液應采用接近體溫的液體。(3)術后護理及營養支持:在麻醉清醒6h后可協助患者調整體位,并鼓勵完成床上的四肢主被動活動和翻身活動。術后第一天協助患者適當的進行床邊站立活動,并結合其身體狀況對活動量進行有效的調整,護理人員在患者活動的過程中需從旁協助,確保其安全性。有研究指出[3],胃癌術后早期應用腸內營養,可最大程度上減輕胰島素抵抗和氮丟失,并可形成正氮平衡,有利于增強機體免疫力,防止腸道菌群失調和移位,有利于胃腸功能的恢復。故建議手術后第一天給予5%葡萄糖鹽水開始進行鼻腔腸管泵注,如患者存在口干情況可給予少量溫水飲用,并于術后第二日開始進行腸內營養輸注,并協助其保持坐姿體位,如果患者出現惡心、嘔吐、腹瀉以及呃逆等不適反應,應停止或調節營養液輸注速度,并結合患者癥狀表現進行止吐、止瀉等對癥治療。同時適當的協助增加患者翻身的次數,幫助促進患者腸蠕動,緩解其腹脹等不良反應[4]。
1.3評價標準
統計兩組患者術后機體康復進程指標:術后的切口愈合時間、經口進食時間、排氣時間、離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時間。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應用SPSS23.0統計軟件進行。采用頻數、均數、標準差進行統計描述,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切口愈合、經口進食、肛門排氣及住院時間,實驗組康復進程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腹腔鏡手術與傳統的開放式手術在本質上并無區別,均是通過手術切除腫瘤,但相比于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具有切口小、時間短、操作簡單等優點[5]。胃癌患者的術后護理通常集中于住院期間的院內護理,而出院后患者由于得不到專業的指導,不利于術后快速康復,往往生活質量下降,情緒低落,煩燥易怒,對未來生活失去希望。本研究中對腹腔鏡下胃癌患者的護理中,通過運用外科護理理念為指導進行護理干預,對于患者術前、術中和術后的護理措施進行優化和調整,能夠更好地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降低生理和心理的應激反應,進而為患者手術后的康復和順利出院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陳秋賢,蔡麗生,方順勇,等.腹腔鏡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術后外科并發癥的Clavien-Dindo分級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7,17(2):120-125.
[2]羅亮.腹腔鏡輔助全胃切除術對胃癌患者臨床療效及血清學指標的影響[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7,20(4):314-316.
[3]陳亮,黃建朋,何志軍,等.腹腔鏡全胃切除術與近端胃切除術治療近端胃癌的臨床研究[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8,23(5):340-343.
[4]秦新裕,劉鳳林.腹腔鏡全胃切除術治療胃癌的現狀和進展[J].腹部外科,2018,31(4):227-230.
[5]蔡斌,江華,王秀榮,等.低熱卡及低氮腸外營養對術后患者影響的隨機對照研究的系統評價[J].中國臨床營養雜志,2003,11(1):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