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音樂教育在小學教學中也受到了重視。小學時期的音樂學習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基礎,教師必須幫助學生建立學習音樂的興趣,以便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質量。小學生天性好動、貪玩,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很難長時間把注意力停留在某件事物上。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以及課堂學習興趣。本文探究了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元化教學策略的意義,并提出了幾項切實可行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多元化教學策略;小學音樂;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7-017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7.059
小學階段的學生大都活潑、好動,而一節音樂課的時間一般都是45分鐘,小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集中這么長時間。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激活音樂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為他們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有效提高音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一、小學開展音樂教學的重要性
(一)促進學生的智力開發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智力開發的重要階段,教師在這個階段能否極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直接關系著學生今后的學習以及生活。音樂教學內容豐富,包含多種形式,如演唱、舞蹈以及彈奏等,在參與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做到眼看、手動、腦動、心動,并且要具備較強的反應能力和記憶力,因此音樂訓練對于學生左右腦的開發以及創造力的培養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與此同時,開展音樂教育可以為學生創建輕松、愉悅的環境,有利于學生放松身心,這樣學生才能更加投入地學習其他學科。
(二)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藝術情趣
音樂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通過開展音樂教育可以增強學生的藝術情趣。音樂作品中富含的藝術美要遠比學生日常生活中獲得的美更典型、更集中,因此能深深地喚醒學生的審美意識以及學生對于美的追求和再創造。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敏銳、興趣廣泛,開展音樂教育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他們的感情,還有利于提升他們辨別美丑、真偽的能力。因此音樂教育對于增強學生的藝術美感,提升學生的人格修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
小學音樂教材中含有非常豐富的民族音樂以及愛國音樂,這些作品中飽含我國人民流傳千百年的智慧,展現著我國人民不屈不撓、奮勇抗戰的歷史印記。通過引導學生學習與欣賞優秀的音樂作品,可以促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國的奮斗史,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可以促使學生對祖國充滿崇敬之感、對民族充滿熱愛之情,所以小學音樂教育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對音樂學習缺乏興趣
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限,他們每天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學習語文、數學、英語課程,很多學生連學好主要科目都很困難,因此并沒有過多時間和精力開展音樂學習,也缺乏學習音樂的興趣。很多學生認為音樂的樂理知識非常枯燥、無味,還不如學習歌曲有意思。再加上教師對于音樂課程也不是特別重視,導致學生內心深處排斥音樂課程,在課堂上也只是被動地學習,因此無法獲得良好的音樂課堂教學效果。
(二)教師的教學方法較落后
受歷史遺留問題影響,現階段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手法還停留在傳統的口頭范唱扮演的方式上,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也無法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小學生天性活潑,愛好新奇的事物,而傳統一板一眼的教學方法不但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可能導致學生對音樂課程產生反感。很多教師雖然對創新教學手段的重要性有了一些認識,也引入了新型的教學手段開展音樂教學,但因為各種原因導致最終的教學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三)教師和學生課堂互動不夠充分
情感因素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音樂之所以具有感染力正是因為有情感的介入,而音樂的情感性促使學生可以從意識的層面深入體會音樂。因此小學教師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開展師生互動時需要將情感融入其中,這樣才更符合教師和學生的心理互動本質。然而現階段很多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味地進行灌輸教學,在開展互動教學時也沒有對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引起足夠重視,因此音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無法得到保障。
三、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采用多元化策略的重要性
如果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時只采用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法,會導致小學生感到枯燥、無味,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喪失學習音樂的興趣。但是如果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策略開展音樂教學,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采用多媒體技術等方法,將學生的多種感官體驗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音樂教學就會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也會更加生動、形象。教師要尊重學生音樂課堂的主體位置,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真實情境,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音樂學習中。應用多元化教學策略可以改變傳統單一教學法的弊端,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機會,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利用多元化教學策略激活小學音樂課堂
(一)利用語言為學生創建良好的音樂學習情境
語言教學貫穿音樂課堂教學整個過程,基于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要注意語言的運用。教師要通過語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能夠對音樂作品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深入的了解,但是在利用語言為學生營造音樂情境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語言要準確、有序。教師在創設音樂情境時一定要緊緊圍繞音樂教學的內容,這樣才能確保音樂教學的效果。教師創設音樂情境時一定要組織好自己的語言,如果教師的語言模糊不清,學生就無法理解音樂課程的學習內容,也無法在教師創造的音樂情境中展開想象。
2.教師的語調、語速要和創設的音樂情境保持一致。不同音樂作品的節奏、旋律有所不同,教師要想為學生創建更真實的音樂情境,教學語言的語調、語速和節奏就要同創設的音樂情境保持一致。
3.恰當使用形體語言。教師在創設音樂情境時要恰當運用形體語言,通過眼神、形體語言輔助教學,如此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樂器教學激發學生的自主能動性
將樂器應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可以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全身心融入教師營造的音樂情境中,積極自主地學習音樂。比如,教師可以引入樂器彈奏輔助音樂教學,擴展音樂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準確把握不同節奏,并自然伴隨樂器演奏進行演唱,提升自身的音準度。尤克里里是一種非常小巧、便于攜帶、適合用于課堂教學的樂器,其音域主要集中在高音區,因此演奏出的音樂清新、活潑,非常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時利用尤克里里彈奏熱情的音樂,引導學生跟隨音樂舞動,為他們創建歡快的教學氛圍,盡情釋放學生的天性,使其全身心投入音樂學習中,快速掌握所學知識,同時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
小學音樂理論知識學習較為枯燥,因此很多學生在學習音樂基礎知識時興致并不高。但是教師利用樂器演奏輔助教學卻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自主投入音樂知識的學習中。尤克里里屬于彈撥樂器,其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理論知識,特別是和聲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對比的方式開展尤克里里教學,讓學生判斷音樂的不同情感色彩以及和聲,有效提升學生的聽覺敏感度以及音樂鑒賞能力。除此之外,手風琴、鋼琴等樂器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也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有利于提升音樂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三)利用游戲法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音樂教學變成類似游戲的教學方式,如此非常符合發展小學生情感認知的要求。教師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適當運用游戲教學策略會讓音樂教學變得活潑有趣,學生參與音樂游戲的興致很高,這樣就激發出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采用音樂游戲教學方法會讓學生的學習氛圍更加輕松、愉快,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有效提高音樂學習的效率。
比如,在音樂課堂上訓練學生節奏感時,如果教師只是按照教材內容進行講解,學生學習時難免會感到無趣,也沒有繼續學習的興趣,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節奏感。這時教師就可以將游戲滲透到音樂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游戲的方法學習音樂節奏知識,這樣學生才能積極地投入音樂學習中。教師可以一邊彈奏鋼琴一邊讓學生拍手,然后逐漸加快音樂節奏,這個時候學生拍手的頻率也會跟著加快。小學生很喜歡這樣的游戲,特別是在音樂節奏加快的時候會異常興奮,有的學生甚至會不停地跟著節拍跺腳,這就說明學生已經對音樂節奏有了一些理解,并且能感受到音樂節奏的變化,教師彈奏完之后再結合剛才的音樂演奏拋出“音樂節奏”這一概念,學生就會更容易理解。
(四)利用多媒體使音樂教學更加直觀化
隨著信息化設備的不斷普及,多媒體教學逐漸應用于我國各大學校的教學中。小學生好動活潑、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中的圖片、視頻、音頻等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多媒體可以將優美的歌曲、有趣的動畫等有機融合在一起,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能夠對音樂之美有直觀感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音樂想象力。
在傳統教學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過程中,教師會采用如下方式教學生:二分音符唱兩拍,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唱半拍,然后再帶領學生跟著自己合唱。但是學生很難理解這種抽象的音樂概念,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不同的聲音來源。比如,鐘聲和秒針轉動的聲音能夠讓學生直觀認識到聲音的長短,然后教師用手進行二分、四分和八分不同節奏的拍打,讓學生隨著自己的節奏一起拍打,將動作感知和聲音感知結合起來,學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二分、四分、八分的節奏。這種教學方法遠比單純地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述更有教學意義,學生也更容易理解,教師在學生理解節奏之后再結合課本內容教學音符知識,這樣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通過舞蹈教學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將重心都放在了傳授知識和提高技能上,隨著新課改不斷推進,現階段音樂教學逐漸轉變為以審美為核心。音樂和舞蹈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舞蹈風格多樣、形式眾多,把舞蹈引入小學音樂課堂非常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師通過組織各類音樂舞蹈律動活動,能夠引導學生在舞蹈中更好地掌握音樂知識,逐漸提升小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此外,將舞蹈融入音樂教學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使學生在動靜交替中提高自己肢體的協調能力。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排練情景劇,讓學生通過模仿各種形象,用動作將樂曲的抒情部分充分表現出來。通過將音樂和律動表演融為一體,為學生創建良好的音樂課堂教學氛圍,在陶冶學生情操的同時,進一步提升音樂教學效果。
(六)利用生活化的音樂教學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生活是音樂這門藝術的來源,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生活化,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定要讓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能夠感受到音樂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現階段小學音樂教材的內容相較以往來說更加現代化、生活化,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不斷尋找音樂和生活之間的聯系,使音樂教學能夠高度還原學生的生活,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進一步提高音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小學生本身年齡較小,社會閱歷較少,自我認知能力也有限,只有將教學內容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才能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學習內容。因此小學音樂教師一定要不斷尋找有效的教學策略,將音樂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掌握學生音樂方面的愛好,并從生活中尋找相關教學內容,使音樂教學更加富有真實性和情感,從而達到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目的。
五、結語
現階段很多小學生普遍缺乏學習音樂的興趣,究其原因還是教師的教學方法較落后,和學生之間的課堂互動不充分,從而導致學生失去學習音樂的興趣。要想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就要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尋找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通過應用創設音樂情境、游戲教學、多媒體教學、生活化教學以及舞蹈教學等策略,促使學生自主投入音樂學習,提升音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 龐振婕.淺析多元化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24):36.
[2] 強羽.淺析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1(4):49.
[3] 梁紅.小學音樂教學中多元化教學策略的運用探析[J].新課程(小學),2019(1):63.
[4] 王歡善.小學音樂教學中實施多元化學習評價的方法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36):33.
[5] 鄧麗莉.多元化模式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青春歲月,2017(18):304.
[責任編輯 李 媛]
作者簡介:陶建軍(1976.5— ),男,漢族,甘肅張掖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