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長青 朱麗娟 胡春陽 吳中博 王峰
摘? 要: 認知實習是提升地方高校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針對已有認知實習課程存在的實習內容缺乏吸引力、實習形式較單一、評價方式片面等不足,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認知實習教學模式。通過構建需求驅動的軟硬實習環境,設計豐富的實習內容,組建協作團隊,個性化關注和多元化課程評價等教學設計,大大提升了專業實習的參與度和滿意度,可為同行提供參考。
關鍵詞: 認知實習課程; 以學生為中心; 教學模式; 地方高校; 實習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8228(2022)05-109-02
Study on the student-centered cognitive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ang Changqing ?Zhu Lijuan Hu Chunyang ?Wu Zhongbo Wang Feng
Abstract: Cognitive practice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ntent of the existing cognitive internship courses is not attractive, the internship form is relatively single,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 is one-sided. A student-centered cognitive internship teaching model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above shortcomings. This teaching model includes creating a demand-driven pleasant environment, designing rich and attractive internship content, forming a collaborative team, personalized attention and diversified curriculum evaluation. It greatly improves the participa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professional internships, and has some application potential.
Key words: cognitive internship courses;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odel;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atisfaction of professional internships
引言
認知實習是提升地方高校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的重要過程。認知實習一般通過企業參觀、專家報告等形式,讓學生獲得對未來職業的感性認識,增強專業學習興趣,明確職業目標[1]。
然而現有的專業認知實習實踐課程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①實習內容缺乏吸引力,學生積極性不高。有些專業沒有依據學生的專業方向和求職就業能力來設計實習內容,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差。②實習形式較單一,學生間互動和合作欠缺。學生認為實習形式就是參觀本地企業、聽老師講解、聽專家報告、寫實習日志等。走馬觀花式的學習,印象不深,收獲不大;③評價方式片面,學生滿意度較低。實習過程主要以簽到打卡,寫日志,提交總結報告等作為成績評價的依據,學生感覺缺乏區分度和挑戰度,因此導致學生滿意度較低。總的來說,認知實習實踐還是地方高校人才質量培養的薄弱環節,因此,對認知實習教學模式進行研究和探索有重要意義。
1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所強調的三大核心理念之一,已經逐漸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廣泛認可。文獻[2]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其主要內容有以下幾方面。
⑴ 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學生應從自己的認知結構、興趣愛好、主觀需要出發,能動地吸收新的知識,改造和完善知識;學生應該選擇和決定自己的學習活動,努力達到學習目標,形成自我評價、自我控制、自我調節、自我完善的能力。教師要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過程和教學評估等教學要素進行精心設計,引導學生完成各種教學活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⑵ 強調知識的創新性和實踐性。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注重通過學生的研究和實踐來建構知識與發展知識,強調體驗與發現知識,運用知識來發展創新思維與創新品質;強調構建自主性和探索性的教學環境與教學氛圍,來培養學獲取知識并建構知識,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⑶ 強調知識、能力、素質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和“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能力和素質對人才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性,強調知識、能力、素質在教學過程中互相促進,相輔相成。
⑷ 強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要密切結合,強調課內與課外的密切結合,強調課程教學的開放性,要打破學生教育管理與教學管理的界限,實現教育與教學的無縫結合。
⑸ 以學生為中心的評價方式。評價方式應重視學習者高階思維能力的發展,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為地方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如何在課程中深入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不斷持續改進,是地方高校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推動內涵式發展關鍵環節。
2 以學生為中心的認知實習教學模式
專業認知實習要想取得良好的實踐效果,需要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充分考慮影響學生實習滿意度的因素[3],精心設計和安排實習內容、實習方式、實習過程和實習結果評價等教學要素,才可能得到學生的高度認同,進而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理念,結合地方高校的計算機專業的實際情況,構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認知實習教學模式,來全面提升計算機類學生的專業認知水平與實踐能力,促進計算機類專業的培養目標的達成。
⑴ 構建需求驅動的軟硬實習環境,提高適應性??紤]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和鍛煉的現狀和想近距離接觸IT行業并了解實際就業的需求,學院通過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項目[4],在北京,廣州,武漢,西安等城市建立了跨區域的企業實踐基地?;貓龅卦O施,住宿條件與軟硬件教學資源齊全,解決了學生實習的后顧之憂,為專業實習開展和未來大城市就業提前鋪墊,提高學生對社會的適應性。
⑵ 設計豐富的實習內容,提高挑戰性。圍繞拓寬行業視野,明確職業目標,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實踐能力,促進團隊合作的實踐目標,我們設計了IT企業參觀、行業展會參觀、團隊拓展活動、行業趨勢講座、挑戰性編程項目、前沿技術講座、城市探索、就業學長分享會、每日反思分享會、項目匯報和才藝展示等10個模塊,讓學生在每天的充實忙碌中挑戰自我,團隊合作完成任務,讓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在實習過程中互相促進、全面發展。
⑶ 組建協作團隊,讓學生同伴互助,合作學習。不論是安全出行、團隊拓展活動、挑戰性編程項目,每日反思、才藝展示都需要學生組建協作團隊共同完成。緊緊圍繞實習經歷進行深度互動,可以增加關鍵概念理解深度,促進精確的長久記憶,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作用。同伴互助和合作學習更能體現對人與人之間差異的尊重,可以讓學生體驗團隊運作機制,培養集體合作的團隊精神, 促進了他們的積極學習,為今后步入社會做了經驗積累。
⑷ 個性化關注和及時反饋,促進社會經驗和能力的提升。我們要做好實習前的教育培訓,提高學生對于認知實習教學目的認識,糾正少數學生對于實習工作不切實際的預期以及心理抵觸。由于實踐的不確定性,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價值沖突,職業困惑,技術難題等,需要老師提供有質量的實習指導。我們組成了實習課程教學團隊,包含項目指導,實踐活動指導,職業指導,寫作指導等多個方面,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實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反饋和解惑,讓學生都能獲得積極實習后的成果,促進知識、經驗和能力的增值。
⑸ 多元化課程評價,促進深入思考和有效反思。反思,是學生省察自己的價值觀、知識、能力和職業行動的過程,是整合實踐、理論和經驗的重要方式[5],是認知實踐的升華環節。因此綜合考慮實踐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建立能力增值和有效反思為主體的課程評價體系。因此,課程團隊通過校友邦APP實現了實踐教學過程規范化管理。我們建立了融合團隊實踐活動自我評價、實踐活動集體評價,每日反思評價,最終總結評價等相結合的評價方式,為保證實習質量,取得預期效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經過連續幾年的實踐和完善,以學生為中心的認知實習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培養成效,學生的實習參與度達到由前幾年的83%上升到98%,專業實習滿意度也從74%上升到92%,為后續兩年的計算機實踐教學起到良好的引導和示范作用。
3 結論
重視實習實踐教育,是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選擇。我們的做法是通過分析現有的認知實習課程滿意度低的原因,構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地方高校認知實習教學模式,取得了顯著的培養成效,可供同類高校參考借鑒。未來作者準備就實習實踐中體現的學生總結撰寫水平不高的問題進行研究,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范正根,米亞瓊,楊彥奇,等.國內外高校大學生綜合認知實踐
教學研究綜述[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7, 299(4):19-21
[2] 李志義.解析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學生中心理念[J].中國高
等教育,2014(21):19-22
[3] 劉選會,鐘定國.大學生專業實習滿意度調查與分析[J].高教
探索,2018(1):124-128
[4] 康長青.推動信號與系統課程的產教融合[J].計算機教育,
2015(9):96-99
[5] 黃凌梅,鐘秉林.建構主義視域下實習輔助課的啟示[J].中國
大學教學,2020(3):64-69,81
收稿日期:2021-10-20
*基金項目:湖北文理學院教學研究項目(JY2020032)
作者簡介:康長青(1979-),男,湖北襄陽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工程教育,計算機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