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帥
家庭教育是根基性的教育,為順應家庭教育的現實需求,“發揚中華民族重視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引導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增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將家庭教育上升為關乎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穩定的“國事”,開啟了家庭教育法治化的新征程。這要求我們每一位教育者要從更深遠、更加社會化的角度理解家庭教育在新時代的豐富內涵和重要地位。
注重家教家風建設是繼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構筑中國精神、中國文化、中國力量的前提。《家庭教育促進法》承載和體現了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內涵和精神實質。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文化自信,因此,家庭教育和家風建設不僅是家庭私事,更是涉及國家、社會乃至民族發展的國事,不論社會如何變化,我們需要站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高度,注重家教、家風建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立德樹人,在于培養出身心健康、習慣良好、與人為善、內心美好、積極樂觀的下一代,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家庭教育促進法》是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的體現,是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保障,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支撐。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社會變遷和文化轉型,傳統的家庭教育很難滿足未成年人的成長需求,難以回應國家和社會對家庭教育的期許。《家庭教育促進法》從我國國情出發,在尊重家庭教育多元文化需要的基礎上,為家庭教育注入了現代化的發展要素和強勁動力,助力家庭教育從傳統向現代轉型升級,讓其真正擔當起精神文化建設和人才培養的任務。在家庭教育中,首先要明確家庭教育的價值導向,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來統領家庭教育的內容,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價值追求和根本遵循;其次要明確家庭教育的原則和要求,從“單向傳遞”進階為“交互聯通”,由“孩子成長”延伸到“全員成長”;再次要明確家庭教育內容和方法,靈活運用多元化的方式和手段,助力人的全面發展與健康成長,從而推動家庭教育專業化、科學化、規范化發展。
家庭教育既是“家事”更是“國事”,國家和社會要為家庭教育提供指導、支持和服務,履行家庭教育的促進職能?!都彝ソ逃龠M法》為家庭教育提供了法理依據,使家庭教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規可守,本著問題導向和取向定位,對家庭教育進行了全方位的規制,實現了家庭教育的全面法治化。它明確了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務、基本要求、主管機構和職能部門、經費保障、社會支持等,為家庭教育的實施提供了原則要求和行動綱領;具體細化和明確了家長或其他監護人的家庭教育職責,以及學校、各級政府及職能部門的支持舉措和工作職責,為家庭教育的推進提供法律保障和支持路徑。
作為家庭教育的主體,家長要言傳身教、嚴慈相濟、尊重差異,履行家庭教育職責。學校應拓寬教育渠道,挖掘教育資源,凝聚教育合力,如,中小學校、幼兒園應當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工作計劃,系統規劃、科學設計家校共育工作,完善協同育人機制建設,提供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和實踐活動。各級政府需強化對家庭教育的主導責任,以街道鄉鎮為主體、以社區為單位,建立起法律支持、政策支持、資源支持和服務支持緊密結合、系統配套的家庭教育能力建設支持系統,重視以科學化評價促進循證決策,做好政策配套,加強以研究為基礎的政策制定,將家校合作納入教育發展規劃、教育財政預算等,促使高校專業培養、校長教師在職培訓等工作系統推進,構建全社會關注、重視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圍。
(作者系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教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