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瑩
摘 要:目前在寄宿制的學校中,小學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概率相對較大,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積極地解決學生所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并且在班級當中宣傳健康心理培養的相關工作,營造更加積極的環境,讓學生獲得健康成長。基于此,本文主要討論了寄宿制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和對策,以供相關工作人員參考。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對策
引言
寄宿制學校的產生彌補了基礎教育當中的某些不足之處,但是因為小學生年紀大多較小,如果過早地獨自生活,難免會產生對集體不適應的現象,對其心也會帶來極大的影響,所以學校需要具有針對性地給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寄宿制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小學生的成長和家庭有莫大的關系,可以認為父母是學生成長過程中所面對的第一任教師,有一些家長對家庭教育非常忽略,認為教育學生的責任是學校的,但事實上只有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幫助學生得到更好的成長。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往往家庭情況較為特殊,有一些家庭因為忙于工作而疏于管教,還有一些家庭因為夫妻不和而導致家庭破碎,學生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創傷[1]。
(二)學校因素
首先在教育評價體制當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學校主要是以教學為主,教學主要目標是為了社會培養更加合格的人才,但事實上很多學校更注重應試教育,而忽略了人才的培養。其次就是教師的教育方法不夠恰當。有一些教師對教育質量非常重視,但是卻忽視了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學生個性成長得不到激勵,因此難免會產生極大的約束感,甚至會出現逆反心理。
(三)社會因素
在學生成長的過程當中,社會環境起到的影響作用是非常顯著的,現代社會開放度極高,因此人們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在思想意識方面難免會發生改變,而消極因素也因此乘虛而入,比如拜金主義等,這些不良風氣對一部分接觸互聯網的學生會造成影響使很多學生失去了學習的動機,所以不難發現凈化社會,凈化網絡迫在眉睫。
(四)學生自身的因素
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自尊心也隨之誕生,有一些學生經常會抱怨生活,甚至批評長輩,形成了不正確的價值觀,特別是學生受到約束的時候會產生極其不滿的情緒,還有一些學生家長習慣于將學生和其他比較優秀的孩子相互比較,也會導致學生的自尊心受挫。
二、寄宿制學生常見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一)在班級中宣傳健康心理
利用多種比較豐富的集體活動,可以讓學生課余生活變得更加充實,同時寄宿制學校通過組織藝術活動以及英語活動等,可以讓學生鍛煉自己的技能,并且發揮自己的特長,在活動的過程中尋找責任感以及學習的成就感,使學生能夠遵守規則,并且培養自信心[2]。
(二)家庭和社會共同參與,打造教育活動
除了進行學校教育之外,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發展還會被其他社會因素所制約,而家長是學生成長過程當中最重要的引路人,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所產生的認知以及觀念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也會造成極大的影響。所以可以認為學校展開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和家長有所聯系,并且與家長相互之間能夠達成共識,利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并大力進行宣傳,盡量打破家長較為落后的應試教育觀念讓家長能夠建立更加積極的教育觀念。同時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家長參與的活動當中去共同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從而促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夠落實下去。
(三)營造讀書氛圍,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讀書可以陶冶情操,在讀書的過程當中學生將會學習一些正確的思想觀念,并培養自己的素質提升自己的眼界。因此教師可以組織讀書活動,并且逐漸將書籍的影響力擴張,每一個班級都可以建立讀書角,并且鼓勵學生在班級活動的過程中相互共享書籍,并且將自己喜愛的書籍介紹給其他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體驗讀書帶來的樂趣。教師建立讀書的氛圍可以讓學生能夠直面自己遇到的問題,并在書籍當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當然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也可以和教師相互交流,教師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和學生討論其心理存在的一些疑問或是目前所面對的困難,給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引,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完成心理健康教育。
(4)在日常生活與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科教學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陣地之一,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有意識地利用心理學的一些技術,讓學生形成更加積極的態度。利用學習的方式來進行心理輔導,可以使學生提升學習的興趣,并且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可以使用科學的方式來進行學習。而通過人際關系指導的方式,讓學生可以處理和人交往當中存在的一些沖突,并且和其他學生達成合作以及良性競爭的關系,相互之間也可以學會尊重,從而建立更加優質的人際交往圈。耐挫能力培養可以讓學生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主動挑戰困難并且解決不良的情緒問題。而利用心理修養教學可以讓學生對自我有所認知,并且接納自己,使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更具有自信心。
結束語
綜上所述,任何一位教師都需要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所重視,同時要對抓住每一個可以進行教育的機會,使學生將自己的觀點自由地表達出來,同時教師也需要了解學生目前的心理狀況,利用多種不同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打開心扉和教師進行交流,并且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能夠直面問題,使學生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當中獲得成長。
參考文獻
[1]唐阿銀.芻議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問題與解決措施[J].新作文:教研,2021(8):1.
[2]鄒琴,車學文.寄宿制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調查及對策探究[J].現代教育論壇,2022,4(1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