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摘 要:全面提升農村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性,進一步促進小學美術課程教學目標的高質量達成,是每一名小學美術教師的基本共識,也是小學美術教師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路徑所在。本文將立足農村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就小學美術有效教學的基本方法和對策開展討論和研究,希望通過筆者的研究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更好的服務每個學生的不斷發展和提高。
關鍵詞:農村小學;美術;多媒體教學,現代化教學手段
從目前的農村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組織和實施的基本情況來看,還存在較多突出的問題和瓶頸環節,如忽視備課工作,沒有緊密聯系生活,課堂教學被動灌輸、美術學習渠道單一等等,制約著美術課堂教學總體效益和質量的提升,也不利于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高質量達成,需要小學美術教師積極地強化問題驅動,并全面結合美術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認真地研究解決的對策和方法,從而在問題驅動中不斷破解農村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瓶頸,實現美術課堂教學效益的全面化提高。
一、實現有效教學,要進行精準備課
積極地強化備課實施,是農村小學美術教師有效教學的先導性環節,而從目前的基本情況來看,很多農村小學美術教師對備課工作的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也不夠高,使得備課的質量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影響到后續的有效教學,需要小學美術教師積極地強化問題驅動,全面地重視起備課工作,從而借助高質量的備課實施來為后續的有效教學組織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在講解《色彩的對比》模塊內容時,對于學情,教師可以開展美術測試,在測試中了解不同學生的美術天賦、美術基礎知識儲備、個人學習薄弱環節,并為不同學生建立電子檔案。對于教材,教師可以觀看網絡公開課,并對公開課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認真閱讀教材,明確教材教學模塊組成、教學知識構成等,同時在此基礎上合理定位教學重難點,更好強化對教材的分析。對于教學目標,教師可以認真對課程標準進行研究,同時結合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進行合理定位。
二、實現有效教學,要緊密聯系生活
美術學科具有較強的生活屬性,只有積極地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緊密的聯系生活,才能全面地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給予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還需要農村小學美術教師結合當前美術課堂教學現狀,并積極地在知識講解和技能教授過程中緊密地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真正地讓美術課堂教學生活化,從而借助高質量的生活化教學來實現教學有效性的不斷提高。例如,在講解《元宵節里掛彩燈》模塊內容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微課視頻向學生展示關于日常元宵節彩燈案例,并借助隨機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說說自己在元宵節看到的彩燈,并分析這些彩燈的造型、顏色構成等,同時為學生展示生活化的練習題目,進一步深化學生認識。此外,教師還可以布置生活實踐作業,真正在生活化教學中促進教學效益的提升。
三、實現有效教學,要開展合作學習
積極地強化合作學習,進一步構建開放式農村美術課堂教學,是每一名小學美術教師的基本共識,而在具體的美術課程教學組織和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被動灌輸、滿堂說教等突出問題,需要小學美術教師立足美術課堂教學現狀,并全面通過引入合作學習法來破解教學瓶頸,促進教學效益和質量的不斷躍升。例如,在講解《太空新居》模塊內容時,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一起制作“太空新居”,并分組討論與分析太空新居有什么特點、建筑藝術有哪些結構美等等,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積極開展討論與實踐,教師則要注重給予學生引導,并引導學生大膽發言,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同時要教授給學生討論學習的方法,解決問題的對策,真正在強化合作學習中實現教學效益的提高。
四、實現有效教學,要構建線上空間
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組織和實施一般在課堂的幾十分鐘內進行,使得美術課堂的教學渠道單一、教學路徑固化,制約著美術課堂教學總體效益的提升,需要小學美術教師積極立足美術課堂教學的基本現狀,并通過構建線上學習空間來進一步指引學生開展更加靈活化和有效化的美術課程內容學習,促進教學效益的不斷提升。例如,教師可以申請快手賬號,并每天制作關于美術內容的快手短視頻,如關于美術知識講解的視頻、關于美術作品欣賞的美術視頻等,讓學生結合自身需要進行靈活和有選擇的觀看,教師則要注重線上引導,如借助直播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真正在線上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積極地探索農村小學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方法和對策,進一步采用良好的方法和對策破解美術課堂教學瓶頸,已經成為每一名小學美術教師的基本共識,而在具體的美術課堂教學組織和實施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很多突出的問題和瓶頸環節,制約著美術課程教學總體效益和質量的提升,需要小學美術教師積極地強化問題,并積極地重視起備課工作、緊密聯系生活、積極開展合作學習,同時還要構建線上空間,全面地借助良方妙藥來實現農村美術小學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郭倩雯.農村小學美術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分析[J].天津教育,2021(33):144-145.
[2]張貴才.充分挖掘鄉土游戲資源豐富農村小學美術課堂教學[J].教育界,2021(32):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