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摘 要:情境創設是小學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方式方法之一,也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收效比較明顯的方法和舉措。數學知識的客觀性、邏輯性都相對較強,對于剛進入校園的小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和困難,在課堂之上創設情境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教材中的知識,掌握知識的應用場景,讓學生更好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做到數學知識學習的學以致用。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為學生創設情境,輔助學生對相應的數學知識有一個更勝層次的把握和認知。本文對通過情景創設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進行研究,提出相應的建設性意見供參考。
關鍵詞:情境創設;小學數學;策略
創設情境的教育教學方式是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育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也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方式方法之一。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將生活化情景、問題化的情景融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很容易降低小學數學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難度,引導小學生快速的進入到數學知識學習的場景中來,激發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的激情和欲望,促使學生自主探究知識,讓學生從自我學習的角度探究數學知識學習的方法,化解學習數學知識的難題,建立健全學生的數學思維,完善和提升學生對數學的認知和理解,從而夯實小學生的數學知識基礎,為今后各學科的學習掃平障礙。實現新時期時代背景對小學數學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
一、創設質疑式問題情境,喚起學生的求知欲
小學生雖然抽象性思維、邏輯性思維等都相對較弱,但是小學生有一個共性的學習特點,那就是好奇心比較強,由此出發,小學數學教師在數學課堂情景創設的過程中就應該充分的應用質疑式的問題情境,以問題的方式為學生創設場景,讓學生對解決問題有強烈的好奇心。
在運用質疑式問題創設情景的時候,教師應該深挖課本知識的內部需求,巧妙的在知識導入環節、知識升華、深化和引導環節適當的提出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讓學生從錯誤的數學學習方法和學習思維當中轉變出來,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建立并且完善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因數與倍數》的教學為例,教師從設計因數和倍數相關的數學知識入手,將這些知識的難度設置成依次提高的狀態,在每一個難度升高的時候,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不同的問題指引。在創設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抓住解題要點,對癥下藥,從而實現學生更好的向更高層次的數學知識探索領域進步。
二、引入生活化的場景,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生活化的場景是激發學生共鳴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小學數學課堂當中,教師通過生活化的場景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數學知識就在身邊,學好數學知識就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些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在身邊發現數學問題,并將課堂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問題的解決當中來,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習能力的雙提高,實現新課改提出的素質教育根本要求。
以《多邊形的面積》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完全就可以將生活化的場景引入到數學課堂教學當中來。教師可以在操場上找一塊多邊形的地塊。隨后將學生們帶到地塊旁邊。告訴學生們,眼前這塊地需要綠化,但是并不知道它的面積是多少。接下來老師會為大家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組,同時老師還為大家準備了一些基本的測量工具,至于用什么、怎么測大家自行進行選擇,大家可以比一比哪個小組測量的最快,結果最準確。隨后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們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自由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通過以往所學的知識計算出地塊的面積。學生們在計算完這塊地塊的面積之后,可以席地而坐或者回到教室當中,進行一番知識和經驗的分享。通過生活化的場景創設讓學生們對地塊的測量感興趣、通過小組式的探究激發學生們的探究熱情,發散學生們的思維,讓學生們更好的適應團體,在團隊當中承擔自己的責任、履行自己的義務,提升學生們自身的表達能力,讓學生們在測量多邊形面積的同時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從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技能的提升。
三、創設動手操作問題情境,增強學生內心體驗
為了順應新課改素質教育的大環境要求,教師必須要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課堂參與度納入到學生的教育教學目標當中來。數學學科作為各項科學學科的基礎,應該為學生今后的科學探究奠定理論知識和動手能力等多個方面奠定基礎。除此之外,小學數學教師在教授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應該將實驗教學的方式引入到數學知識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來,鍛煉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應用相應的數學知識,動腦的過程中學習更多的新知識,同時加深學生對舊知識的理解和新知識的印象,將新舊知識有機的納入到數學知識體系當中來。
以《可能性》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在備課階段可以為學生們設置一個開放式的探究課堂。可以通過分組教學和探究式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們了解可能性一課的重要知識點。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可以先將學生們分成小組。隨后運用擲一擲的方式和方法讓學生們對可能性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在小組當中學生們可以進行精確的分工,例如有的學生負責記錄,有的學生負責擲球,有的學生負責測算等等,通過幾輪的數據分析讓學生們對概率問題有一個初步或者更深層次的了解。在這樣的動手實驗當中,不管學生們扮演的是什么樣的角色,都能夠更好的融入到團隊的氛圍和課堂知識的學習場景當中,除此之外,學生通過這樣的場景能夠對相應的數學知識和認知有一個更深的印象。在動手的過程中,不光能夠讓學生感知到數學這門學科的魅力所在,還能夠激發出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從而完善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通過健全、良好、科學的思維體系指導學生的動手能力,實現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的核心素養的升華。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創設情境的方式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應該從生活化、實操性、疑問式的場景入手,增添學生小學數學知識課堂學習的參與度,讓學生在興趣和樂趣當中感受和領悟數學知識,達到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的雙重目標。
參考文獻
[1] 宋秀瑩 .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的運用 [J]. 新課程(下旬刊),2012(9):16-17.
[2] 王會文 . 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 [J]. 考試周刊,2018(2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