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玉門市第五幼兒園 仁永香
在幼兒園設置專用美術工作坊不但能支持幼兒“玩中學”的創作興趣,滿足幼兒自主探究的欲望,而且還能起到開發園本課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使命。同時彌補了班級空間小,區角創設只能“蜻蜓點水”的尷尬局面。下面就如何創設幼兒園美術工作坊的一些心得與大家一起分享。
創設幼兒園美術工作坊策略包括工作坊的物質環境創設、材料采集和歸類投放三個方面。
幼兒園美術工作坊物質環境創設包含工作坊環境選擇、室內操作臺設計、物品儲藏柜、作品欣賞環境及作品展示環境創設五個方面。
美術工作坊要設置在相對安靜的地方,避免設置在音樂室、表演區、游戲室附近及人員穿梭的過道,以防教師和幼兒的注意力受到干擾。
美術工作坊應該設置在光線明亮、柔和的地方,要時刻關注幼兒用眼衛生。
美術工作坊要和盥洗室相連接,方便幼兒取水、調色、洗筆、洗手和擦拭桌面。
美術工作坊里要準備小抹布、小拖布、廢紙盒、垃圾簍等,方便幼兒在完成美術活動后能用這些工具整理工作坊,從而提高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幼兒美術工作坊操作臺的設計主要是對桌椅、地面、墻面進行空間規劃。幼兒園美術工作坊的操作臺主要有幼兒專用桌椅、涂鴉墻及配套的美術工具。涂鴉墻主要以廢舊黑板和可擦洗的白板做成。桌子及搭配使用的工具就近歸類放置。例如,毛筆、排筆和水粉、丙烯顏料就近擺放在一起;彩泥和泥塑工具放在一起;手工紙和小剪刀擺放在一起等。這樣搭配放置,方便幼兒在活動中隨手使用,不但可以減少因為挑選工具來回走動的頻率,還可以使孩子們養成物品隨手歸類存放的習慣。
幼兒園美術工作坊物品儲藏柜以安全、衛生、方便操作及存儲空間大為原則進行設計。幼兒園美工坊的儲藏柜有高有矮,高柜里存放備用投放材料,多為老師取放,矮柜里放置的材料可供孩子們自由取放。儲藏柜應該為開放式,這樣不但方便選擇物品,更是為了孩子的安全考慮,沒有柜門和抽屜,可以防碰防夾手。我們將紙、筆、顏料、泥工等“常用基本工具”分類存放較矮的儲藏柜里,幼兒可以直觀地隨時取放。將“機動材料”按照“點狀材料”“線狀材料”“塊狀材料”“面狀材料”“枝條立體”材料分類拍照繪制標記,貼在箱子上或柜子一角,方便教師和幼兒對照實物照片選取或放回。這種一一對應的材料呈現方式培養了幼兒的秩序感,同時也方便了主管教師維持工作坊的有序運轉。
幼兒園美術欣賞環境是由名家作品或教師自己創作的作品布置在工作坊里,供幼兒們欣賞。創設良好的欣賞環境不但可以提高幼兒審美能力、獲得審美經驗,還可以提高幼兒自主學習能力。欣賞作品是相對靜態的,所以懸掛、擺放在幼兒看得見、夠不到的位置。
幼兒作品展示環境創設主旨在于為孩子們創作的成品或者半成品提供可以展示作品的環境平臺。美術工作坊的展示環境可以分為集中展示區與分散展示區兩個部分——集中展示區是指教師為幼兒提供相對固定集中的場所或者空間展示幼兒作品的平臺;分散展示區是指因幼兒園整體環境創設需要,教師為幼兒提供的臨時性、點綴性的展示平臺。例如:美工與繪畫等作品可以粘貼在墻面上,也可以用繩子掛在房梁上,但一定要確保作品在兒童的正常視線范圍內,使他們能輕松看到;孩子們的手工作品,還可以設定一些角落或臺面作為專門的展覽區域,允許兒童去取拿、把玩。
幼兒園還可以將幼兒作品展示在屏風上,不但可以雙面張貼,屏風還還可以根據場地大小、天氣變化等因素自由移動,方便大家參觀。
如圖1的石頭仙人掌,教師將幼兒畫的不起眼的小石片畫插在花盆里,瞬間就變成了一盆盆生機盎然的仙人掌;如圖2的魚戲荷花,教師將幼兒制作的小魚和荷花貼在黑色的圓形卡紙上,變成池塘,讓幼兒美術作品有了很好的視覺沖擊力——通過教師的再創作提升了幼兒作品的美學意義。

圖1.石頭仙人掌
材料是美術工作坊的重要物質支持,其采集與運用需要考慮到幼兒的能力與環境空間構成等因素。




圖2.魚戲荷花
幼兒能力養成是美術工作坊這類自主性美術活動的意義所在,材料采集形式可以多樣化,但要考慮如何提高幼兒想象力、動手能力、審美能力。
一般而言,材料采集可以分為幼兒采集、教師采集、家長與幼兒合作采集種形式。
幼兒園美術工作坊是為孩子的身心發展創建的,在材料收集中,教師可以結合主題活動需要,引導幼兒有目的地采集。如,以“種子畫”為主題的自主性美術活動中,教師可以在秋季來臨之前,引導幼兒采集各類種子,并將種子分類存儲備用。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責任心、管理材料的意識都得到加強。對于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的美術材料,可以設置一個“百寶箱”進行收集,以備孩子們在自由創作活動中選用。
教師采集在美術工作坊中是主要采集方式。一是教師根據工作坊整體工作的需要購買美工工具和材料;二是教師根據活動需要收集購買的美術材料。例如,在“蔬果變變變”的主題創作中,教師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點,有意選購了香蕉、圣女果、葡萄、蘑菇、苦瓜、胡蘿卜、綠頭蘿卜等顏色鮮艷形態各異、能激發孩子們想象的材料,為作品創作打好了基礎。
美術材料的選擇和采集需要一定機遇、時間、工具和技巧。面對年齡小、能力弱的幼兒,家長們的配合必不可少。教師需適時引導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美術材料,以保證幼兒園材料的豐富多彩。
美術工作坊的材料有幾大類:一是長期提供的基本材料;二是隨著班級活動進程、季節變化等因素適時調整的機動材料;三是為方便幼兒活動和保持環境整潔的輔助工具。
幼兒園美術工作坊的基本材料是比較固定的,教師應該保證這些材料種類齊全、數量充足。
筆:鉛筆、油畫棒(蠟筆)、水彩筆、彩色鉛筆、記號筆及大楷、中楷、小楷、排筆;各種型號的刷子,牙刷、大小不同的海綿印章等。
紙:各種材質、各種顏色的紙張,如皺紋紙、素描紙、水粉紙、卡紙、宣紙、蠟光紙、吹塑紙、手工折紙及一些特殊紙張等,還可以將紙張剪成圓形、橢圓形、愛心型讓幼兒選用。
剪裁工具:安全剪刀、美工刀(須在教師陪伴下使用)等。
粘貼材料:雙面膠、透明膠、膠水、泡沫膠、乳膠、魚珠膠、棒棒膠等。
顏料:水粉顏料、丙烯顏料、兒童專用色素、彩色沙子、鋸末等。
彩泥:各色彩泥、泥塑工具,如模具、牙簽等。
此外,根據班級幼兒實際情況,教師還可以提供針線、布等縫紉材料,絲線、彩帶等編織材料,紙片、塑料片、串珠等組合造型材料,方便幼兒選用。
機動材料是隨時間和環境的變化提供給孩子們的新材料。它們分為兩種:一是季節變化而提供的材料,比如秋季的各種落葉,郊游時采集到的各種鮮花、果實,孩子們從家里帶來的各種廢舊紙盒、紙杯、紙盤等。選擇這些材料需要教師解放思想,只要有想法,我們身邊的很多貌似無用的物品都可以成為美術工作坊里的好素材;二是教師根據教學活動進程提供的材料。當孩子們學習了新的美術創作方法后,教師則需把相應的工具投放到工作坊中讓他們練習操作,比如用牙刷彈噴星空、用滾珠蘸顏料在盒子里滾線條等。同時也要提供適合不同發展水平的孩子操作的材料,比如他們學習了用剪刀剪紙后,教師在工作坊里可以準備畫有簡單線條和圖案的紙、廢舊圖書中有圖案的書頁供幼兒練習剪紙,還可配上膠水和背景紙供兒童將剪下的圖案進行組合粘貼。這些工具材料和美術教學活動相呼應,隨著新材料的不斷更新補充,舊材料也應不斷被淘汰。
有了這些不斷更新的材料,美術工作坊就有了生命力,能夠吸引更多的孩子參與活動。
幼兒園美術工作坊還必須為孩子們提供一些輔助材料,比如為避免污染衣物而提供給幼兒的圍裙、袖套;擦手用的餐巾紙、濕紙巾;調色用的調色盤、取色棍;擦桌子用的衛生紙、小抹布、扔廢物用的小紙簍等。另外還應該為孩子們提供能夠獨立使用的清潔用品,如洗罐子的刷子、海綿,清潔地面用的小拖布、水桶、簸箕、掃帚等。
總的來說,幼兒園美術工作坊的意義在于創設讓孩子們的積極參與的環境、在于滿足幼兒自主探究的欲望。在創建過程中,無論是工作坊物質環境創設,室內操作平臺設計、儲藏柜里材料的加工與儲存,還是欣賞環境布置和幼兒作品的展示,都要以幼兒發展為本,力求營造全園性的、具有生態氣息的聯動式美術工作坊。讓工作坊活起來、動起來、讓孩子們玩起來,才是幼兒園美術工作坊建設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