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男 劉婷婷
(山東省圖書館,山東 濟南 250100)
2020年1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1]。2021年2月,中共中央印發《關于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通知》,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黨史學習教育作出部署安排[2]。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3]。”由此可見,做好“四史”教育工作,對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
公共圖書館作為群眾文化宣傳的陣地,應當積極承擔引導黨員干部、人民群眾學習“四史”的重擔[4,5]。首先,公共圖書館擁有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能夠極大地滿足人民群眾對“四史”知識的需求。其次,公共圖書館擁有良好的人文環境,能夠體現“四史”教育所需要的人文精神。最后,公共圖書館能夠保障公民平等地獲取“四史”知識,不僅有利于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更是黨建教育的本質要求[6]。
2021年初,山東省圖書館著手打造黨建類特色資源庫“‘四史’學習專欄”(以下簡稱“專欄”),并于2021年4月在山東省圖書館微信公眾號開通使用。專欄整合了適用于“四史”學習教育的館藏數字資源,包括電子圖書1117種,電子期刊118種,音頻2174個。如圖1所示,專欄界面劃分成4大板塊,并設計了新時代經典、毛澤東思想、黨政人物傳記、有聲黨建等10個小板塊。在豐富專欄內容的同時,山東省圖書館還通過以下舉措推動“四史”學習教育。

圖1“四史”學習專欄界面
山東省圖書館自2014年8月開通微信公眾號以來,微信影響力在公共圖書館中一直居于前列。截至2021年9月,魯圖微信公眾號的粉絲量約為15萬人,用戶數量龐大。“四史”學習專欄實現了與魯圖微信公眾號的對接,用戶無需專門注冊即可訪問、使用專欄。在豐富了微信端數字資源的同時,引導了更多用戶進行“四史”學習。
專欄不僅包含較為豐富的數字資源和學習內容,還為提升用戶體驗做出了一些特殊性的功能設計。數字閱讀行為具有閱讀分享趨向社會化的特點[7]。為了更加有效地開展“四史”學習教育,促進全社會形成“四史”學習潮流,“四史”學習教育工作的重點對象應當是人口基數龐大的普通用戶。普通用戶具有閱讀自主性,同時還有交流和分享的需求。為了滿足普通用戶的需求,專欄的電子書設置了批注功能,用戶可以在電子圖書重點段落、精彩語句中撰寫批注,交流、分享閱讀的體驗與心得。
跨界合作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公共服務跨界合作是公共服務供給的有效機制[8-9]。在推動“四史”學習教育時,山東省圖書館還廣泛開展社會合作,通過合作實現多方共贏。
一是與機關單位合作。隨著“四史”專項教育的開展,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紛紛組織開展“四史”學習。山東省圖書館向山東省人大、山東省社會主義科學院等單位推介專欄并開放了H5頁面的權限,在滿足這些單位學習需求的同時,也很好地提高了專欄的知名度。
二是與數字資源商合作。山東省圖書館與掌閱、QQ閱讀、龍源期刊等數字資源商都開展了合作。數字資源商不僅提供了Web、APP、H5端的技術支持,還提供了相關數字資源的密鑰。通過與數字資源商合作的方式,不僅豐富了專欄的內容,還解決了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購置經費受限的問題。
本次調研選取專欄及其用戶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在線發放問卷以及訪談的方法,獲得用戶對“四史”學習教育效果的感觀數據。在數據收集前,根據確定的“四史”學習教育指標體系設計調查問卷。評價標準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1至5分分別代表“很不滿意”“不滿意”“一般”“滿意”“很滿意”。
本次調研于2021年5月12日至20日通過微信發放電子問卷,共收到問卷271份,其中有效問卷208份,有效率為76.75%。為保證調研結果的準確性,本次調研隨機選取了10位用戶進行了在線訪談,并將訪談結果將作為問卷調查結果的補充。
本次調研在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形成“四史”學習教育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從內容、服務、交流、情感和使用態度5個方面開展用戶滿意度測評。“內容體驗C”主要包括電子圖書、電子期刊、音頻的質量方面的體驗;“服務體驗S”則從平臺界面設計、功能、系統3個方面進行測評;“交流體驗I”旨在考量圖書館與用戶之間,用戶與用戶之間交流的感受;“情感體驗E”主要是指用戶在知識效用方面的感受;“使用態度A”是指用戶使用后的感官。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利用SPSSAU在線分析,信度系數Cronbach α值為0.952,大于0.9,說明研究數據信度質量很高。分析項的CITC值均大于0.47,說明分析項之間具有良好的相關關系,同時也說明信度水平良好。綜合說明數據信度質量高,可用于進一步分析。
從效度統計結果看,KMO=0.839>0.6,意味著數據具有效度;所有指標對應的共同度值均高于0.4,說明指標信息可以被有效提取;p=0.000<0.05,說明通過巴特球形值檢驗;巴特球形值為860.332,說明可以進行因子分析。另外,4個因子的方差解釋率值分別是18.604%、18.222%、17.945%、12.128%,旋轉后累積方差解釋率為66.898%>50%,意味著研究項的信息量可以有效地提取出來。

表1“四史”學習教育指標體系
表2為用戶的人口學統計表。從性別比例來看,男女比例接近4:5,女性用戶稍多;從年齡分布上,18-39歲的用戶占78.98%,說明用戶總體年輕化;從學歷分布上看,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用戶高達91.83%,可知高學歷用戶居多;從政治面貌分布上看,中共黨員(48.08%)與群眾(44.23%)基本相當,說明非黨員用戶對黨建學習教育有同樣強烈的需求;從使用頻次來看,92.31%的用戶每周使用超過1次,說明專欄的用戶黏性較好;從使用方式來看,62.01%的用戶會在個人休息時間使用,說明專欄內容對用戶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表2 人口學統計表
3.3.1 一級指標分析
整體來看,各項一級指標平均得分均高于3.8分,其中“內容體驗C”為3.85分;“服務體驗S”為3.95分;“交流體驗I”為3.89分;“情感體驗E”為3.93分;“使用態度A”為3.91分。
各項一級指標的標準差均小于1,其中“內容體驗C”為0.82分;“服務體驗S”為0.84分;“交流體驗I”為0.90分;“情感體驗E”為0.87分;“使用態度A”為0.77分。
綜合以上一級指標數據,說明用戶對“四史”學習專欄較為滿意且意見基本一致。
3.3.2 二級指標分析如圖2所示,指標“內容體驗C”在所有一級指標中的平均分最低,其二級指標需要重點關注。二級指標“內容有趣C2”的得分也為所有二級指標中得分最低(3.80)。訪談中用戶U1、U4的意見非常具有代表性,U1是一名30多歲的男性科技工作者,他表示:“雖然我是一名工科生,但是對歷史還是很感興趣的,尤其是中國古代史。近現代史真的興趣不大。”U4是一名30歲左右的女性,她表示:“我很喜歡看清宮劇,但我不喜歡研究歷史。”此外,二級指標“更新及時C3”的得分也較低(3.84),說明“四史”學習專欄在內容趣味性和更新速度方面有待改善。

圖2 平均值對比
一級指標“服務體驗S”在所有一級指標中的平均分最高,說明“四史”學習平臺的界面、功能、體驗令用戶感到滿意。二級指標“系統穩定S9”(3.84)較低,說明“四史”學習專欄的穩定性需要改進。“無廣告S10”(3.82)得分較低,部分用戶表示欄目內的首頁輪播影響感官體驗。
一級指標“交流體驗I”得分較低,主要是因為二級指標“館員交流I1”得分最低(3.80)。部分直接使用“四史”學習專欄H5頁面的單位用戶表示:“不知道是省館提供的平臺。”二級指標“用戶交流I2”得分較高(3.92),說明“四史”學習專欄的書評功能獲得了用戶的肯定。用戶U9表示:“看書評有時候比看書還有意思。”
一級指標“情感體驗E”得分較高,說明“四史”學習專欄具有良好的知識效用。二級指標“解決問題E3”得分最低(3.80),用戶U6表示:“看本書就解決了實際問題,社會上哪有這么簡單的事兒”。
一級指標“使用態度A”得分較高,說明用戶對“四史”學習專欄持肯定態度。二級指標“服務滿意A2”得分最高(4.02),不僅是對“四史”學習專欄的肯定,更是對山東省圖書館“四史”閱讀推廣工作的肯定。
在指標基本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本次調研還研究了用戶性別、政治面貌對“四史”學習教育的影響。主要評價方式是二級指標的均值對比與標準差對比,均值反映了總體差異,標準差反映了離散程度。離散程度越大,說明“四史”學習教育的提升空間越大。
3.4.1 性別差異分析
從表3中可以看出,“四史”學習專欄男女用戶在滿意度的指標均值上略有差異(男=4.00;女=3.89),其中女性整體稍低。
從二級指標均值來看,“更新及時C3”(男=4.04;女=3.73)、“功能全面S6”(男=4.13;女=3.87)、“系統穩定S9”(男=4.22;女=3.63)、“館員交流I1”(男=3.91;女=3.73)、“提升能力E4”(男=4.04;女=3.83),這幾項指標都具有較大差異。
從二級指標離散程度來看,男性的“知識儲備E1”(1.041),女性的“館員交流I1”(1.015)標準差均大于1,說明男女用戶在這2項指標中意見相差較大。
女性用戶“更新及時C3”均值較低(3.73),且標準差較高(0.944),說明有一部分女性用戶在該項給了低分。通過訪談我們發現,部分女性用戶更加關注女性作者或者反應女性先進事跡的書籍。雖然“四史”學習專欄數字資源相對豐富,但上線時間較短,因而具體到女性作者或反映女性先進事跡的數字資源相對較少。這是“四史”閱讀推廣后期需要改進的方向。
女性用戶“功能全面S6”“系統穩定S9”均值較低(3.87、3.67),且標準差較低(0.681、0.764),說明絕大多數女性用戶對“四史”學習專欄的這2項系統服務不滿。通過對男女使用頻次進行人口學統計分析后發現,女性用戶使用“四史”學習專欄的時間、頻次均超過男性用戶。更高頻次、更長時間地使用“四史”學習專欄使得女性用戶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專欄中系統存在的問題。同時,還從側面說明“四史”閱讀推廣中應增加女性作者、反映女性先進事跡的內容。
女性用戶“館員交流I1”均值較低(3.73),且標準差較高(1.015),說明有部分女性用戶在該項給了低分。通過訪談發現,部分單位用戶使用“四史”學習專欄時直接使用了H5頁面,有的用戶甚至不知道專欄是由山東省圖書館建設。因此,在“四史”學習專欄中增加與山東省圖書館微信公眾號的關聯是后期改進的方向。
男性用戶“知識儲備E1”均值較低(3.96),且標準差較高(1.041),說明部分男性用戶在該項給了低分。通過訪談發現,男性用戶更加偏向于歷史、軍事、政治等方面的書籍,因為他們在該領域有相應的知識儲備。同時,“四史”學習專欄吸引了更多男性非組織用戶。
3.4.2 政治面貌差異分析
從表3中還可以看出,“四史”學習專欄中共黨員與非黨員用戶在滿意度的指標均值上差異不大(黨員=4.00;非黨員=3.89),其中非黨員用戶整體稍低。

表3 屬性差異平均值±標準差
從二級指標均值來看,“術語準確S3”(黨員=4.20;非黨員=3.94)、“操作簡單S5”(黨員=4.25;非黨員=3.85)、“功能全面S6”(黨員=4.15;非黨員=3.88)、“個性化服務S7”(黨員=4.10;非黨員=3.91)、“系統穩定S9”(黨員=4.03;非黨員=3.65)、“服務滿意A2”(黨員=4.25黨員=3.94)等方面具有較大差異。
從二級指標離散程度來看,黨員的“更新及時C3”(1.005)、“用戶交流I2”(1.099)標準差均大于1,說明黨員用戶在這2項指標中意見相差較大。
黨員用戶“更新及時C3”均值較低(3.80),且標準差較高(1.005),說明有一部分黨員用戶在該項給了低分。通過訪談發現,通過各單位“四史”專項教育的開展,部分黨員用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四史”學習基礎,對“四史”數字資源有著更高的需求。可見,“四史”閱讀推廣在黨員范圍內已經初見成效。
“用戶交流I2”標準差較高(1.099),說明有一部分黨員用戶在該項產生了意見分歧。通過訪談發現,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書評功能的內容方面。部分黨員用戶對其他黨員用戶的書評內容感到不滿或反對,降低了此項指標的評分。這說明黨員用戶學習“四史”已不僅僅停留在表面,而是對一些問題或現象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非黨員用戶在“術語準確S3”“操作簡單S5”“功能全面S6”“個性化服務S7”“系統穩定S9”“服務滿意A2”等方面均值較低,且標準差小于1。這些指標集中在一級指標“服務體驗S”,絕大部分非黨員給出了低分。通過訪談發現,非黨員用戶對“四史”學習專欄的平臺評價相對客觀,對平臺的優化和改進是我們未來工作的方向。同時,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在非黨員用戶中開展“四史”閱讀推廣,除了推廣內容要有所保證,技術、服務等其他方面的因素也不能忽視。
綜合以上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從人口統計學分析結果來看,“四史”學習平臺的用戶以年輕用戶和高學歷用戶為主,其中女性用戶稍多于男性用戶,且黨員用戶與非黨員用戶數量相當。這說明平臺用戶的類型分布較為廣泛,沒有局限在某一特定類型的用戶群體上,也從側面說明平臺具有較強的吸引力,推廣工作較為成功,后期還需繼續保持,以吸引更多的群體參與。此外,從用戶的使用頻次和使用方式可以看出,平臺的用戶黏性較好,后期還需根據用戶需求進行細節優化,以獲得更高的用戶滿意度。
從指標分析結果來看,用戶對“四史”學習平臺的總體評價為“較為滿意”且意見基本一致。其中,“服務體驗”得分最高,“內容體驗”得分最低,“交流體驗”“情感體驗”“使用態度”居中。
令用戶較為滿意的指標有:“服務體驗”中的平臺界面、功能和體驗,獲得了較高的用戶滿意度;“交流體驗”中的用戶交流,尤其是書評功能獲得了用戶好評;“情感體驗”中用戶反映具有良好的知識效用;“使用態度”總體較為滿意,從側面肯定了“四史”閱讀推廣工作。還有部分指標用戶滿意度較低,如“內容體驗”中的“內容有趣”和“更新及時”,在所有二級指標中得分最低,這就說明學習平臺的內容趣味性和更新速度遠遠沒有達到用戶的預期,亟需改善。后期平臺應根據用戶需求調整學習內容并進行及時更新,力求做到個性化、多樣化、實時化。此外,在“情感體驗”中,用戶反映平臺知識在“解決問題”方面作用不大,這說明學習平臺在知識效用方面還有所欠缺,后期應加強對用戶的指導和幫助,盡可能地解決用戶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從屬性差異分析結果來看,首先是性別差異分析,女性用戶希望增加女性作者或者反映女性先進事跡的內容,改善平臺功能和系統穩定性以及改進館員交流功能。男性用戶則對“知識儲備”指標提出更高要求。其次是政治面貌差異分析,黨員用戶在“更新及時”和“用戶交流”方面意見差異較大,這主要是由于黨員用戶學習“四史”已不僅僅停留在表面,而是對一些問題或現象進行了深入的思考。非黨員用戶則對“服務體驗”評價較低,說明學習平臺還需優化和改進。
總體來看,用戶對“四史”學習平臺整體較為滿意,但對個別指標評價不高,這就需要平臺根據用戶評價結果積極進行調整和改進。用戶評價是平臺發展的直接推動力,對用戶滿意度高的方面繼續保持,對滿意度低的方面及時改善,才能促進平臺的良性發展。
傳統的黨建學習都是以黨課、講座等線下模式為主,形式單一,難以取得最佳學習效果。山東省圖書館“四史”學習專欄,緊跟“學習強國”的步伐,引入新媒體資源,借助其技術優勢,建立新型的網絡互動學習平臺。
首先,網絡學習平臺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廣大黨員干部與人民群眾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四史”學習。前文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用戶會在個人休息時間進行“四史”學習,因此網絡學習極大地提高了個人學習效率。其次,網絡學習平臺匯集了權威學習資源,極大地調動了學員的學習積極性。最后,網絡學習平臺支持學員之間的交流互動,增添了濃厚的學習氛圍,有利于營造終身學習的健康生態。
前文已提到,山東省圖書館不僅積極與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合作,進行“四史”學習教育,還與多家數字資源商開展長期合作,獲得優質的學習資源以及技術、資金等支持。這說明,公共圖書館必須多維聯動,建立長效合作機制,才能更好地開展“四史”教育。
在組織層面,公共圖書館多渠道開展合作,建立組織、內容、渠道、價值等多維聯動機制,不僅加強了成員之間的資源共享,更深化融合了共同培育的一體化工作機制。在價值層面,來自不同組織的學員同步進行理論學習,利用網絡平臺進行互動交流,這不僅有利于促進知識的融會貫通,更有利于樹立統一的價值導向。
在性別差異分析和政治面貌差異分析中,很多指標下都得出了不同的結果,這說明不同群體對“四史”學習的需求存在差異。比如女性用戶和非黨員用戶對“四史”的學習熱情超過預期,女性用戶更加關注女性作者或者反映女性先進事跡的內容,黨員用戶更加關注深層次的問題等。
因此,公共圖書館開展“四史”教育,不能一概而論,應當綜合考慮不同學習群體的需求。比如,針對男性用戶和女性用戶、黨員用戶和非黨員用戶等不同群體開展個性化定制服務,認真分析他們的學習需求,改善網絡學習環境,增加相應的學習資源,以獲得更高的認可,進而推進“四史”教育的發展。
公共圖書館作為進行“四史”教育的重要陣地,應認真履行傳播科學信息、進行社會教育、保存文化遺產及豐富群眾文化的職能,積極為黨的歷史教育和政策宣傳擔當作為。公共圖書館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探索、多方合作、群策群力,積極創新“四史”教育形式,努力推進“四史”教育的深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