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時代,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作為一種嶄新的學習載體,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積極占領網絡新陣地的重要渠道。文章梳理了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內涵、類型和特點等內容,從教育內容、主體互動和平臺創新三個維度探索其時代價值,并從提高平臺內容質量、增強平臺運行保障、建立健全平臺監管體系等角度提出其建設的現實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建設;現實路徑
當前,面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需要構建全方位的育人體系。2017年,教育部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將網絡育人納入“十大”育人體系,并明確指出“加強工作統籌,建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打造信息發布、工作交流和數據分析平臺”,“拓展網絡平臺,發揮全國高校校園網站聯盟作用”[1]。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是高校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著力點,而互聯網的發展不僅讓思想政治教育“活”起來,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建設提供新渠道,也為其工作的變革開拓了新視野,實現了新發展。
一、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概述
(一)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內涵界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建設好青少年聚集的網絡平臺,創作更多青少年喜愛的網絡文化產品,把要講的道理、情理、事實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語言和方式呈現出來”,“要把網上輿論引導和網下思想工作結合起來,既會‘鍵對鍵、又能‘面對面,團結帶動更多青少年與黨同心、與黨同行”[2]。可以看出,在互聯網時代,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是順應時代變化,并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網絡社會環境的重要渠道。平臺一詞最早適用于建筑行業,指高出在建基礎層的平面;在計算機領域,平臺指某些軟件、硬件或者其他產生的操作環境;網絡平臺則指基于互聯網構成的網絡服務系統,其是以互聯網為基礎而建立的一種網絡應用環境。關于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內涵,當前學界還未形成統一定義,對此,文章從三個角度來理解其內涵。一是從基本構成來看,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既包括上網設備、網絡服務器等硬件部分,也包含應用系統、資源數據庫等軟件部分,其能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信息獲取渠道。二是從整體性來看,其與互聯網及其他相關系統互相交融,并為相關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有利的條件和充分的保障。三是從其本質來看,不論是通過什么方式、渠道和資源,只要是能夠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內容,都可以作為平臺的構成要素。因此,筆者認為,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內涵指教育者通過現代化手段,根據一定的社會教育目標,結合大學生的成長特點和認知行為而搭建的可向大學生傳遞思想政治內容、共享獲取教育資源、評價教育效果的平臺。
(二)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基本類型
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指能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積極影響的平臺,包括意見領袖發布言論的平臺、社交媒體平臺等。從狹義上來講,其指承載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方法和功能等基本要素的平臺,主要包括政府主建的官方平臺和主流媒體平臺、高校主建的校內網絡學習平臺、校外組織搭建的補充學習平臺三個部分。文章從狹義的角度來研究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
一是政府主建的官方平臺和主流媒體平臺。如人民網、新華網、學習強國等平臺,通常這些平臺會發布權威的新聞資訊和學習資源,注重信息的客觀性和及時性,它們掌握網絡輿論中的主要話語權,也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引領作用。二是高校主建的校內網絡學習平臺。如高校官方網站、官方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這些平臺是集教育、管理、社交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為大學生提供學習資源、社會實踐活動等各類信息。校內網絡學習平臺除了為師生提供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也為師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的互動交流創造有利條件,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校園氛圍。三是校外組織搭建的補充學習平臺。如中國知網、至善網、學習通等平臺,這些平臺是對高校校內網絡學習平臺的補充和拓展,主要針對某一領域的學習內容提供更加全面、豐富的信息資源。
(三)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主要特點
在互聯網時代,要使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最大化,我們就必須準確了解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基本特征,具體有以下幾點。
1.整體性
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本身就是一個系統工程。一方面,構成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各組成部分是一個有機整體,它們相互聯系、互相作用。高校要從平臺的系統性層面來把握平臺與各基本要素之間的關系、要素與要素之間的關系,以便更好地建設平臺。另一方面,在一般情況下,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從開始計劃到正式實施再到評價反饋,整個過程相輔相成、環環相扣,這進一步增強了平臺的整體性。
2.滲透性
滲透性指教育者可以通過平臺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嵌入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使教育內容潛移默化地對大學生產生積極影響。其主要體現在教育者通過有效利用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使教育內容更接地氣、更聚人氣、更有力量,讓教育者與大學生共同參與、互動交流。
3.動態性
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伴隨互聯網的發展而與時俱進,對此,高校不僅要相應地調整和升級平臺內部的要素和結構關系,還要更新平臺外部的網絡資源和相關應用,使平臺整體處于有條不紊、協調有序的狀態,實現平臺的高質量發展。另外,其動態性還體現在高校要根據新時代大學生學習需求的變化,積極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和方法,及時創新平臺的運營機制。
二、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建設的價值蘊意
(一)豐富教育內容,構建學習矩陣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加強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實施網絡內容建設工程。”[3]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通過挖掘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需求和成長需要,選取大學生既喜愛又富有教育意義的內容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大學生的知識修養和科學文化素質。當前,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官方微信公眾號、官方新浪微博號、官方網站等平臺,這些平臺著力構建網絡新陣地,其內容構建、板塊設計和資源建設都與大學生的教育內容密切相關,各平臺利用網絡渠道有效整合教育資源,能夠為大學生較完整地呈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共青團中央”微信公眾號為例,其推文主要分成5個主題板塊,即“時政熱點類”“新聞資訊類”“主題活動類”“青年大學習類”“勵志文章類”,推文基本上從價值引領、科普教育、傳播正能量等內容題材出發,采取圖文、視頻、H5等多樣的傳播方式,每天發布數條不同類型的文章,頗受大學生青睞。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結合大學生關注的內容和話題,并通過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構建一張“看不見的網”,搭建點、線、面結合的聯動矩陣平臺[4],能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互通有無,形成多維度、全方位、全過程的網絡育人空間。
(二)加強主體互動,深化育人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5]由此可以看出,“三全育人”是高校立德樹人的前提保證和發展方向。為此,高校需要不斷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加強教育者與大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從而構建思想政治育人的“大格局”。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借助現代化的科學技術信息手段,以媒介融合與創新的方式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學習、傳播和服務平臺,這是大學生社會交往的重要途徑,也是教育者與大學生流通信息的關鍵場所[6]。例如,“超星學習通”是一個供廣大師生移動教學、在線交流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其包含圖書、期刊、講座等大量的學習資源,教育者可通過此平臺發布思想政治教育學習資料,與大學生進行互動;大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與志同道合者建立學習小組,與小組成員通力協作完成學習,進而增強自身的綜合能力。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通過雙向互動的傳播渠道,能讓教育者與大學生都成為教育信息傳播的主要力量。
(三)推動平臺創新,強化滲透引導
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是一個涵蓋多個終端、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學習平臺,不僅要面向大學生進行內容建設,還要依靠大學生進行主動創新。例如,重慶郵電大學官方網站設置了“學校概況”“師資隊伍”“學科建設”等9個板塊,網站內容實時更新、豐富多樣,學生能夠在各個板塊中發布、查詢、共享相關的學習資源,也可直接在搜索引擎中查詢相應的消息。同時,該校園網站激發了學校與學生、教師與學生、學校和社會的新活力。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具有覆蓋面廣、傳播性強、兼容度高等特點,密切聯系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各樣、種類繁多的活動,增強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校通過建設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可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逐步發展為“進網絡、進頭腦、進行動”的融合內容,進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三、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建設的實踐路徑
(一)提高平臺內容質量
第一,高校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在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建設過程中,高校要以滿足大學生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開發包含時政熱點、思政課程、社會新聞等多方面的內容,教育者可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官方網站等平臺與大學生進行學習和互動,最大限度地發揮平臺的積極作用。同時,高校要及時更新大學生實時教育資源庫,合理利用圖片、動畫、視頻等來增加表現元素,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性和趣味性。第二,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必須堅持以內容為王,突出價值取向。其要以大學生需求、愛好等為出發點,挖掘大學生真正喜歡并能主動學習、積極分享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打造有品質、有內涵、有情懷的原創內容[7],增強自身引領性和教育性,從而建設成為集咨詢性、互動性、服務性等于一體的一站式綜合性學習平臺。第三,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要在整合時事政治、教育信息、社會資訊等多種信息的基礎上,根據不同高校的優勢和特色,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優質方法,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從單一走向多元化。
(二)增強平臺運行保障
當前,大數據思維、互聯網技術、網絡平臺推動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質量發展,但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建設的運行保障措施尚未完善。筆者認為可從政府和高校兩個角度探索平臺的運行保障機制。一是政府要出臺相關的政策和制度措施,創建良好的制度環境,以保障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順暢運行,助推平臺持續穩定發展。二是高校要打造技術過硬的專業運營團隊。團隊成員要不斷加強自身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用先進的理論知識豐富自身知識體系,從而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實踐,并熟練完成平臺的內容生產、日常運營、監督管理等工作。
(三)建立健全平臺監管體系
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要積極傳播主流聲音,聚焦教育者與大學生的需求,就需要建立常態化、長效化的監管體系,促進平臺穩步發展。從平臺建設的角度來說,一是政府要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通過制度規定明確部門分工,落實責任主體,使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更有責任心,增強其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式的積極性[8]。另外,政府通過完善相關法規制度,合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搜集有關信息,有效觀測和監控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內容發布和信息管理情況,面對突發事件及時采取處理措施,能掌握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輿情動向,促使平臺朝著規范化和標準化的方向發展。二是高校要建立健全平臺的監測制度。其要積極承擔網絡管理中心的職責,進一步統籌協調,形成各部門密切聯動、師生全員參與的布局。同時,高校根據大學生運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狀況來制訂相關規章制度,可以防止大學生濫用、錯用平臺。
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即時更新和共享,突破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交流互動方式、內容呈現方式等的局限。因此,高校要發揮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積極作用,更高效地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EB/OL].(2017-12-04)[2022-08-12].http://
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
320698.html.
[2]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網絡強國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3]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EB/OL].(2021-07-
12)[2022-08-12].http://www.gov.cn/zhengce/
2021-07/12/content_5624392.htm.
[4]路成浩,龔超.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大思政課”的實踐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07):72-75.
[5]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6]許克松,陳英.微網絡平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新發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3):103-105.
[7]鮑中義.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歷程、原則與進路[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03):77-80.
[8]佘雙好,羅佳.推動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觀的變革[J].湖北社會科學,2022(02):144-149.
[基金項目]重慶郵電大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脫貧攻堅如何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基層期盼‘四穩定,積極探索六大機制”(項目編號:K2021-168);重慶市社科規劃中特理論重點項目“弘揚我國偉大民族精神的內涵和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18ZDZT08)階段性成果;重慶郵電大學校級教改項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素質建設體系和提升措施”(項目編號:XJG19246)。
[作者簡介]邱秀謙(1996—),女,重慶萬盛人,重慶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