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愛晶 黃穎苗 胡奕嫻



摘? ? 要:讀后續寫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讀—析”環節是讀后續寫能否順利開展的前提和基礎。基于“‘讀—析文本”項目式學習的讀后續寫教學應先制訂任務和計劃,然后梳理故事基本信息、大意、內容和主題,最后呈現項目成果并開展反思,以引導學生在深入閱讀原文的基礎上進行深層分析,實現輸出高質量續文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英語;讀后續寫;項目式學習
讀后續寫題旨在考查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包括把握短文關鍵信息和語言特點的能力、準確運用語言的能力、對語篇結構的把控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1]。有研究者認為,讀后續寫包含“讀—析—寫—評”四個環節[2]。其中,“讀—析”環節是讀后續寫能否順利開展的前提和基礎,它通過引導學生在深入閱讀原文的基礎上進行深層分析,以實現輸出高質量續文的目的。然而,在當前的教學中,“讀—析”環節常常停留在語言知識點的教學上,缺乏引導學生對文本的深層內涵進行探究。
項目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強調以真實的問題驅動學習,注重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學習,需要學生參與到問題設計、解決、決策或者研究調查的活動中,并以實質的成果或者展示會結束[3]。它包含項目準備、項目實施和項目呈現與反思三個階段?;诖?,結合讀后續寫的材料一般為短故事類記敘語篇,筆者建構了讀后續寫的“‘讀—析文本”項目式學習模式(如圖1所示),并選取歐·亨利的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中女主人公Della為丈夫挑選圣誕禮物的部分作為閱讀材料進行了教學探索。
一、項目準備階段
一個項目的開展往往從內容的選擇、步驟的制訂開始。在項目式學習正式開始前,教師要先明確文本內容、項目實施步驟,為學生的項目式學習指明方向。
(一)確認“‘讀—析文本”任務
項目式學習的實施從一個驅動性的問題出發,問題用來組織和激發學習活動[4]。真實性的驅動問題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靈感和興趣。
在這一環節,教師首先提出問題“If youre required to write a story, what aspects will you consider?”,讓學生回憶記敘性故事的要素,為續寫故事作鋪墊。然后,教師提出問題“If youre required to write a story continually, what aspects will you consider?”,促使學生將已有的記敘性故事要素圖式遷移到新情境中解決新問題。接著,教師呈現2018年6月普通高等學校全國統一招生考試(浙江卷)英語讀后續寫題目,引導學生明晰續寫不僅需要了解記敘性故事的要素,還要分析原文的其他信息。經過上述三個步驟,學生已經對“‘讀—析文本”項目式學習的任務有了明確的認識,即在深入閱讀原文的基礎上進行深層分析,為續寫作鋪墊。
(二)制訂“‘讀—析文本”計劃
計劃在項目式學習中起著監控的作用,即監控項目式學習的全過程。首先,教師引導學生以“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將學習能力較強與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相搭配并保證恰當的男女比例,組建6~7人一組的項目小組,以確保項目組的學習效果最大化。然后,教師引導各個項目小組商議“‘讀—析文本”項目式學習的過程。有項目小組認為應按照記敘性故事要素開展項目式學習,也有項目小組認為應按照記敘文寫人記事的文體結構開展項目式學習。接著,教師提出問題“What other aspects should we consider in continuation writing?”,旨在引導學生了解除了記敘性故事要素和記敘文文體結構外,文章主題和語言風格也需要在續寫中得以延續。最后,教師與學生一起制訂“‘讀—析文本”計劃,形成了“獲取基本信息—概括故事大意—分析故事內容—總結故事主題”四個步驟,并根據難易度將四個步驟的活動分為小組合作完成的活動和個人獨立完成的活動(如圖2所示),為各項目小組的項目行動指明了方向。
二、項目實施階段
項目實施階段是“‘讀—析文本”項目式學習的主體部分,學生大部分知識內容的獲得和技能、技巧的掌握都在此過程中完成[5]。這一階段分為獲取基本信息、概括故事大意、分析故事內容和總結故事主題四個步驟。
(一)獲取基本信息
針對記敘文的特點,知曉人物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可以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厘清文本的主線[6]。教師呈現表1(斜體部分為學生填寫的內容。下同),讓學生閱讀原文,獲取原文的基本信息。借助表1,學生不僅了解了故事的基本框架,也厘清了原文的人物關系與結構脈絡。
(二)概括故事大意
概括故事大意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閱讀文本主要脈絡的理解,另一方面還可以為揭示核心矛盾及其發展提供可行的思路[7]。在這一活動中,教師提出問題Q1~Q3,引導學生厘清故事基本信息之間的關系,并概括故事大意。
Q1: When,where and who did what?
Q2: Why did he / she do that?
Q3: How did he / she do that?
Q1~Q3遵循“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設計思路,逐步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故事大意。Q1旨在幫助學生厘清故事最基本的信息,即時間、地點、人物;Q2在Q1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理解故事的因果關系;Q3在Q2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關注主要人物的行為,梳理故事情節。在上述三個問題的引領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概括出故事大意“Della wanted to buy a gift for her husband Jim on the day before Christmas. But it seemed difficult because she only had one dollar and eight-seven cents and it was not enough to buy a gift. Later, She found that the most valuable thing was her hair.”。概括故事大意可以使學生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掌握故事的“軀殼”,為下一階段挖掘故事的“內核”作準備。
(三)分析故事內容
每一篇好的文本都有其明確的主題,主題之下又有其對應的若干下級意義,這些下級意義與主題之間必然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8]。故事內容作為意義的載體,與主題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邏輯關系,分析故事內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故事主題。解讀記敘文文本時,學生可以通過分析故事的情節發展抓住故事主線,通過分析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解讀人物的性格特點,通過分析文章的主題、語言的內涵體會文章的主旨要義及事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9]。結合讀后續寫的要求,“‘讀—析文本”項目式學習的故事內容分析包括故事情節分析、人物性格分析和語言鑒賞三個步驟。
1.故事情節分析
情節是按照因果邏輯組織起來的一系列事件,在故事中起著主心骨的作用[10]。分析情節有助于厘清故事的發展脈絡,為續寫合理的故事情節奠定基礎。教師呈現表2,讓學生細讀原文,了解各個情節之間的邏輯關系。
2.人物性格分析
人物的性格是通過一系列的事件和行動表現出來的[11]。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對待問題所持的態度,可以為續寫時的人物描寫作準備。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繪制人物性格和情感走向思維導圖(一名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如圖3所示,為保持原貌,學生作品中的個別表達或書寫問題未作修正,下同),使學生對主要人物形象有直觀、立體的認識。
3.語言鑒賞
協同是指所產出的語言與所理解的語言趨于一致,實現協同包含模仿成分,涉及他人語言的重復應用,具有鞏固或擴張學生語言表征的功能[12]。協同在語言上具體表現為結構啟動,即人們在交談過程中傾向于重復使用自己或對方之前用過的詞語或句法結構。結構啟動實則是一種模仿重復,能使語言理解更容易,語言使用更流暢[13]。語言鑒賞有助于學生注意到原文中的詞語和句法結構,進而在續寫時進行模仿,達到較好的語言學習效果。結合讀后續寫的要求和文學名著的語言特點,教師呈現表3,讓各項目小組閱讀原文并分析語言特點。這一活動能提升學生辨別詞語和句法結構的能力,為續寫積累語言素材。
(四)總結故事主題
主題是體現在整個作品中對生活的深刻而又融貫統一的觀點,是文章的靈魂,起著統帥作用[14]?!懊堋贝嬖谟趯α⒌膬煞N力量——主角與反派、不同的觀點或截然不同的道德選擇等。故事中的人物不是孤立的,而是必定會與其他人物或現實生活發生碰撞,從而產生一系列矛盾。故事情節的發展就是不斷解決矛盾,一個矛盾解決,新的矛盾就會產生,從而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矛盾的產生與解決又反映了故事的主題[15]。首先,教師提出問題“What is Dellas desire?”和“What is the reality?”,引導學生思考主人公與現實生活發生的碰撞,即女主人公Della想要買禮物的愿望與沒有足夠錢的矛盾。接著,教師提出問題“Through Dellas act to her husband, can you infer the theme of the story?”,引導學生推斷故事主題“夫妻間的愛”。這一活動有助于學生掌握故事的靈魂——主題,奠定后續故事續寫的基調。
三、項目呈現與反思階段
(一)項目呈現
項目成果是項目式學習的結晶,呈現項目成果的過程是一個把輸入的信息通過自我消化后輸出的過程,是展示學生輸入情況的重要形式。各項目小組以圖畫或文字的形式制作文本分析筆記,并進行展示與口頭匯報(其中一個小組的作品如圖4所示)。這一過程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相互學習的機會,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項目反思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完整的教學活動包括教、學、評三個方面”,“課堂評價活動應貫穿教學的全過程,為檢測教學目標服務,以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并提供及時幫助和反饋,促進學生更有效地開展學習”[16]?!啊x—析文本”項目式學習的評價要求學生不僅要關注學習成果,還要關注學習的全過程,即包括項目式學習過程評價和項目式學習成果評價,以幫助學生全方位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
在這一活動中,教師首先呈現表4,帶領學生一起根據表4對圖4進行評價,為學生示范如何從內容、效果、呈現以及語言表達等方面來評價作品,以此引導學生互評“‘讀—析文本”項目式學習的成果。然后,教師提出問題“What did you learn from this project?”和“What do you need to improve?”,引導學生反思“‘讀—析文本”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以培養學生主動反思、在反思中學習的習慣。
“‘讀—析文本”項目式學習以真實的問題為驅動,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旨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基于“‘讀—析文本”項目式學習的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可以讓學生了解“讀什么”“怎么讀”“為什么讀”,進而提高續文的質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運用各種技能輸入語言,并經內化后輸出語言,提升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慶思,陳康.關于一年兩考高考英語試卷中讀后續寫設計的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6(1):1-5.
[2][7]張強. 讀—析—寫—評:高中英語讀后續寫的教學路徑[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21(3):22-26.
[3]THOMAS J W.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Project-based Learning[M]. California: Autodesk, 2000: 1-4.
[4]胡紅杏.項目式學習: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活動[J]. 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6):165-172.
[5]劉景福,鐘志賢.基于項目的學習(PBL)模式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02(11):18-22.
[6]王艷榮.記敘文的解讀策略探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6(11):17-20.
[8][9]張秋會,王薔.淺析文本解讀的五個角度[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6(11):11-16.
[10]FOSTER E M. Aspects of the Novel[M]. Cambridge: The Penguin Group, 1927: 22-28.
[11][14]葛文山.讀后續寫題的情節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2 (2):1-9.
[12]王初明.讀后續寫——提高外語學習效率的一種有效方法[J].外語界,2012(5):2-7.
[13]王初明.內容要創造? ?語言要模仿——有效外語教學和學習的基本思路[J].外語界,2014(2):42-48.
[15]張德昌.小說閱讀的一把鑰匙——聚焦小說矛盾[J].新課程(下),2018(7):76-77.
[1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