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袖
身為北京市唯一的“蜂博士”,羅其花深入密云山區11年,在養蜂的每個關鍵環節都陪伴在蜂農身邊,幫他們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
“我沒瘋,離基層越近,離真理就越近。基層才是最需要科技的地方!”
2011年8月,北京市密云區通過人才招聘引進一名養蜂女博士,名叫羅其花。來密云報到前,羅其花其實面臨著艱難抉擇。她博士畢業前,美國農業部蜜蜂研究所所長杰夫邀請她到美國讀博士后。當時,羅其花研究的蜜蜂寄生蟲方向是國際蜂業界正全力攻關的一個難題,而她的研究成果距離破解這一難題僅一步之遙。如果去美國攻讀博士后完成該項研究,她很有可能成為國際上第一個攻克這個難題的人。除了去美國攻讀博士后這一選擇,她還收到了一些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的就職邀請。
但羅其花出人意料地選擇了來密云,她要開啟自己的“甜蜜事業”。
密云區的森林覆蓋率高達72.5%,有194.3平方公里的水資源面積,沒有工業污染,蜂產業在這里具有高附加值等諸多優勢,是典型的生態富民產業。
羅其花出身貴州農村,對大山有著特殊情結。寫博士論文時,她曾實地考察密云區的生態狀況,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里的青山綠水。
導師和朋友們都對羅其花的選擇不理解,甚至說她簡直瘋了。她回應:“我沒瘋,離基層越近,離真理就越近。基層才是最需要科技的地方!”
到密云不久,羅其花便組織蜂農上了一次培訓課。沒想到,課剛講到一半,就有蜂農退場了。等她講完課,下面聽講的僅剩3個人。精心準備的講座不被蜂農認可,羅其花心里很難受。她找到蜂農詢問原因,一名蜂農說:“你講的都是養蜂理論,不適合我們。”另一名蜂農更直接:“你講的東西不實用,如果不是怕人走光了太尷尬,我也早走了。”
羅其花聽了感到很羞愧,心想,自己來到密云,就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準備講課內容,只有理論聯系實際,為蜂農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才會受到歡迎。
她決定轉變做事方法。接下來半年里,她走訪了各個鄉鎮的蜂農,跟有經驗的蜂農深入交流。漸漸地,她有了自己的思路:選擇重點幫助對象,然后以點帶面,以實打實的效益打動蜂農,爭取得到更多蜂農的認可。
東邵渠鎮農民吳小兵,看到羅其花發表的文章,覺得養蜂有利可圖,開始養殖蜜蜂。可忙活了兩年多,卻沒什么收益,他氣呼呼地找羅其花“討說法”。羅其花趁機把他當作幫扶對象,認真分析他在養蜂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然后為他制訂了一個完善的養蜂計劃,并全程指導他實施。僅一年后,吳小兵便見到了效益,對羅其花非常感激,親切地稱她為“博士妹妹”,把她當成了親人。
推廣多箱體養蜂技術增加蜂蜜產量,培育蜂王生產蜂王漿提升附加值,辦理蜂業保險,羅其花打出的一套組合拳,讓廣大蜂農對她刮目相看
經過深入調研,羅其花發現一個困擾密云區蜂產業發展的大問題,那就是干旱。蜂產業遭受的干旱,與我們平常所說的干旱不同。在密云,荊條花期在6月初到7月底,如果這段時間降雨不足,荊條花就不泌蜜,蜜蜂無蜜可采,就不能產蜜,直接影響蜂農的收入。羅其花決定盡快找到解決辦法。
她想到的第一個辦法,是推廣多箱體養蜂技術。這項技術是她從歐洲蜂業發達國家學來的,很成熟。其原理是增加蜜蜂的活動空間,減少人工干預,從而提高蜂王產子量,進而增加蜂蜜產量。
劉金良父子是密云區最早的一批蜂農,以前一直靠老一輩傳下來的經驗養蜂。羅其花和劉金良接觸后,感覺他思想活躍,接受新生事物快,決定把他家作為首批推廣多箱體養蜂技術試點之一。
劉金良父子對羅其花推薦的技術很好奇,試養了8箱。沒想到,這8箱蜂,每箱產蜜38~39公斤,最高的一箱產了63公斤,而且都是優質蜜。而按照傳統方法養蜂,一箱蜂的產蜜量僅有15~20公斤。就是說,新技術養蜂的收益,超過傳統技術養蜂收益1倍以上。
其他蜂農一看,都踴躍要求羅其花教他們新技術。羅其花趁機將該項技術在全區推廣。蜂農們很快嘗到了甜頭,都對羅其花有了信任。
羅其花想到的第二個辦法,是加快蜜蜂育種工作,提高當地的蜂群質量。
密云當地的蜂種比較雜,種性不好。而一群蜜蜂好不好,是否抗病,能不能生產蜂王漿、多產蜜,與蜂王息息相關。羅其花決定,培育新品種蜂王。
北京市與河北省交界處有個錐峰山林場,植被覆蓋率高,人跡罕至。經羅其花多方奔走,密云區耗資500多萬元,在這里建起了華北地區第一個蜜蜂育種中心。在這個育種中心,羅其花經過6年努力,培育出蜂王“密云一號”和“密云二號”,免費分發給蜂農。
這種新蜂王,不僅產子量高,而且產出的工蜂具有高效采集能力。更讓蜂農高興的是,“密云二號”生產蜂王漿的能力很強。而蜂王漿的售價是蜂蜜的10倍。很多蜂農自從引進“密云二號”蜂王以后,因蜂王漿產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蜂蜜產量下降帶來的損失。
為了從根本上消除干旱對蜂農造成的養殖壓力,羅其花采取了第三個辦法:給全區蜂農上蜂業保險。她向北京市蠶業蜂業管理站和市農業局提出建議后,很快得到他們的大力支持。蜂業保險在全區推開后,經過幾年嘗試,便作為創新險種被寫入了保險條例:如果受災,蜂農可獲得相應補償。蜂農只需承擔20%的保險費,另外80%由北京市政府和密云區政府各承擔一半。
羅其花這套組合拳打下來,從根本上解除了密云區蜂農的后顧之憂。
為了密云的蜂產業發展,已懷孕8個月的羅其花坐了19個小時的火車赴吉林洽談合作事宜,深深感動了對方
一天,蜂農曹夢軍向羅其花求助,說他家的蜜蜂大量死亡。羅其花立即過去查看,將死亡的蜜蜂樣本送到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進行檢驗,結果發現蜜蜂是因誤采有農藥殘留的花蜜中毒而亡。
作為北京市生態涵養區,密云區對農藥的使用種類和使用量都有極為嚴苛的控制。2018年,在密云區委組織部的資助下,羅其花完成了對密云全域的農藥調查。她發現,密云區農藥用量甚至低于國家用藥標準,但對于蜜蜂這種完全沒有抗藥性的昆蟲來說,哪怕是一點點農藥殘留,都是巨大的危險。但如果完全不使用農藥,不但影響糧食產量,還會導致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
為了解決這個矛盾,羅其花通過政府協調,要求施藥者必須提前3天通知蜂農,以便蜂農轉移蜂群,將損失降至最低。
而蜂箱的轉運既耗費人力又耗費時間,一旦確定采蜜地點,再次轉運成本極高。羅其花又為密云蜂農設計了一個解決方案:為養蜂大戶提供專業運蜂車,一臺車售價30萬元,蜂農只需承擔一半,另一半由當地政府補貼。有了專業運蜂車,蜂農轉場變得容易很多,而且還能避免因天氣不好等因素對蜜蜂造成不良影響。
2019年,為了提升全區養蜂產業發展水平,密云區園林綠化局蜂業管理站要與吉林一家養蜂場進行合作。作為站長,已經懷孕8個月的羅其花,決定親自到吉林與對方洽談合作事宜。家人和同事都很擔心,勸她不要去,因為途中要坐19個小時的火車,怕她身體吃不消。羅其花卻笑道:“正因為我大著肚子,才顯示出我們的誠意啊!”她執意一個人登上了火車。結果正如羅其花所說,她忘我的工作態度深深感動了對方,雙方的合作洽談十分順利。
為了發展更多新的養蜂戶,并讓他們盡快掌握養蜂技術,休產假期間羅其花也沒閑著,編寫了《北京地區中華蜜蜂飼養管理實用技術》一書。這本書從編寫到出版,僅用了3個月時間。同事問她是如何做到的,羅其花說:“女兒很乖,平時很少哭鬧。我把她一哄睡著,就開始工作。每天我都有寫作計劃,如果完不成,第二天一定補回來。”書出版后,受到廣大養蜂戶熱烈歡迎。
轉眼,羅其花在密云區已經工作了11年。在她的帶動下,當地養蜂戶從當年的600余戶增加到2000多戶,擁有蜜蜂12.6萬群,年均生產普通蜂蜜320萬公斤,蜂產品產值達1.2億多元。此外,通過發展蜜蜂文化、蜂業旅游觀光等,全區年接待游客10萬人次,帶動362戶低收入家庭實現脫貧致富。
由于愛崗敬業,對密云區蜂產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羅其花入選“中國好人榜”,先后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如今,羅其花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早把密云當成了自己的家鄉。她說,下一步,她要為打造密云蜂業品牌,生產中國最好的蜂蜜而努力。
【編輯: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