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發增加了不確定性,全球治理體系經歷重新塑造,這些跌宕起伏的復雜形勢加大了中國風險治理的難度。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學決策,發表了系列防范化解公共衛生風險重要論述,是中國防范化解公共衛生風險的理論指南,亦為世界各國公共衛生風險治理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加強對習近平關于風險治理重要論述的學習,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關鍵詞]風險治理;治理能力;治理體系;人民至上
[作者簡介]曾艷琴,中共廣東省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黨校講師,廣東廣州 510600。
[課題]本文為2020年廣東省黨校(行政學院)系統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習近平關于應對疫情防控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20GDDXXT064。
[中圖分類號] D61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22)10-0049-04
人類已進入了“全球風險社會”,風險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課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學決策,發表了防范化解公共衛生風險系列重要論述,是中國防范化解公共衛生風險的理論指南,是新時代進行風險治理的根本遵循,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現實意義,亦為世界各國防范化解公共衛生風險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一、習近平關于風險治理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
習近平關于風險治理的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邏輯起點、思維方法、治理路徑、重要保障這幾個方面來把握習近平關于風險治理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
(一)邏輯起點:直面公衛事件,著力化解風險
問題是時代的座右銘和聲音。新時代,要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來指導實踐,應對出現的各類風險挑戰。經濟和貿易全球化促進了社會的巨變,城市化帶來人口的聚集、經濟一體化帶來人口大規模遷徙、工業化帶來環境惡化等問題相互交織,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中國,既面臨著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當前國家安全“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①要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新形勢下的新問題、新情況、新挑戰,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保障。
(二)思維方法:注重源頭治理,增強風險意識
風險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普遍現象。當前,多種傳染病在全球大流行,病毒變異頻繁,公共衛生事件頻發,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安全,嚴重影響全球經濟發展。國際社會對近期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總體上暴露了反應遲緩、應對失策的問題。習近平指出:“要加強對各種風險源的調查研判,提高動態監測、實時預警能力,推進風險防控工作科學化、精細化,對各種風險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數、對癥下藥、綜合施策,出手及時有力,力爭把風險化解在源頭。”②在防范化解公共衛生風險方面,習近平強調要將預防關口前移,避免小病引發大疫,守住農村、社區等基層防線,有效切斷疫情蔓延,注重源頭治理,不讓小風險演變成大風險。習近平風險治理重要論述強調要及時察覺識別風險、科學評估風險、有效應對風險,做到提前謀劃、及早部署、主動作為。
(三)治理路徑:完善防控體系,科學應對風險
提高風險治理能力最好的方法和最優的路徑是提前預防。當前,脊髓灰質炎、埃博拉、“寨卡”、猴痘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引發治理風險的不斷增多,危害不斷加重,需要完善防控體系,采取有效措施,科學應對風險。在公共衛生領域,習近平指出,“要堅定不移貫徹預防為主方針,堅持防治結合、聯防聯控、群防群控”。③因而,應對公共衛生事件風險挑戰,需要完善防控體系,各部門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共同防范治理風險,提高整體應對能力,做到敢于擔當、守土有責。
(四)重要保障:堅持黨的領導,緊緊依靠人民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黨政軍民學,東南西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習近平指出,黨和國家必須時刻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黨要以守護人民生命安全作為初心和使命,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中心。同時,習近平指出,要“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④,讓人民群眾享受“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⑤的醫療衛生服務,激發政府、市場、人民群眾共同行動。人民群眾在黨和國家的政策指引下,學習和掌握公共衛生知識,共同應對公共衛生事件風險挑戰。
二、習近平關于風險治理的戰略思考在應對公衛事件實踐中得到豐富與發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源于治國理政實際,在應對風險挑戰的過程中創立并不斷豐富發展。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為嚴重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之一,帶來的公共衛生風險,為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問題和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防范化解公共衛生風險的重大實際問題,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和統籌兼顧的基本方法,著眼未來發展大局,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階段性勝利,在抗疫實踐中豐富和發展了關于風險治理的治國理政思想,豐富了中國共產黨對風險治理的規律性認識。
(一)新觀點:堅持依靠群眾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毛澤東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歷史也一再證明,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始終緊緊依靠人民是中國共產黨不斷取得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習近平把這次抗疫戰爭稱之為“人民戰爭”,其根本原因就是抗疫斗爭中始終堅持把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始終堅持依靠人民、群防群治。習近平指出:“戰勝這次疫情,給我們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國人民。”習近平總結戰役經驗時指出:“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全國動員、全民參與,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構筑起最嚴密的防控體系,全國各族人民都以不同方式積極參與了這場疫情防控斗爭,凝聚起堅不可摧的強大力量。”⑥作為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社區是防疫的第一線,社區是疫情防控的主體,社區是這場“人民戰爭”最主要的戰場,這對阻遏疫情蔓延、保障居民生活、維護社會穩定具有基礎性和決定性作用。習近平指出:“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⑦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必須依靠人民,動員社區群眾,筑起群眾防控的人民防線。黨中央號召社區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政治引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構筑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社區防線。這場“人民戰爭”也證明了社區治理是風險治理的基礎。
(二)新思路:堅持人民至上
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有事發突然、傳播速度快、持續時間久、致死率高等顯著特點。因此,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經濟社會發展,乃至人類社會發展進程都會產生重大影響。習近平強調:“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⑧明確提出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人民健康水平直接影響生產力發展的新思路,為恢復經濟發展、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目標指明了新方向、開辟了新路徑。根據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健康就是生產力。人民只有擁有了健康,才能為經濟發展作出更多的貢獻。因此,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人的健康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基本條件。習近平指出:“為了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我們什么都可以豁得出來!”⑨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影響,習近平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的答卷。他指出,人民是經濟發展的推動者,經濟發展是為了人民過上美滿的生活,人民健康和經濟發展是和諧統一的關系。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⑩習近平高度重視公共衛生風險的防控,對防范化解公共衛生風險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他把人民健康放在第一位,為打贏防范化解公共衛生風險的人民戰爭指明了方向,為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新主張:堅持胸懷天下
隨著經濟全球化,人員和貨物等的跨境流動,導致各種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給很多國家的人民生命與健康帶來嚴重危害,極大地影響了世界各國的經濟、社會與政治穩定。與傳統風險相比,非傳統安全風險呈現發生常態化、影響全面化、破壞嚴重化等特點,給各國風險治理提出挑戰。病毒無國界,抗擊疫情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習近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再次表明,人類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國際社會必須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守望相助,攜手應對風險挑戰,共建美好地球家園。”?世界各國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只有精誠合作才是抗擊全球疫情的最好辦法。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與病毒不斷斗爭的歷史。“宇宙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共有一個家園。”?國與國之間加強團結與合作,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攜手應對疫情挑戰,摒棄意識形態偏見、匯聚全球抗疫合力,堅定踐行全球生命健康安全共同體理念。在復雜嚴峻的抗疫形勢下,中國全力抗擊,取得階段性勝利,為世界各國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經驗,展現了“中國智慧”。中國在全力抗擊本國疫情的同時,也向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伸出援助之手,彰顯了中國作為大國的責任和擔當。
三、習近平關于風險治理重要論述的理論意義
習近平圍繞黨和國家所面臨的防范化解公共衛生等各類風險進行由淺及深的闡述,勾勒出新時代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戰略藍圖,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和國家在新時代防范化解各種公共衛生事件提供了明確的思想指導、科學的理論依據和有效的行動依據,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保證。為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作出新貢獻,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義理論體系提供了新成果。習近平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實踐,統籌推進防范化解公共衛生風險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經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是對唯物史觀的充分繼承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主體。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基本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了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寶,也是中國在新時代取得更大成就的必由之路和根本遵循。毛澤東指出:“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墻鐵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習近平繼承并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提出了“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等重要論述,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的科學性、實踐性和規律性。疫情防控期間,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廣大人民群眾積極配合國家防控需要,主動居家防疫、參與志愿服務、向重災區運送生活和醫療物資、積極進行復工復產。這充分證明,人民是防范化解公共衛生風險的決定性力量。習近平強調,要相信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偉大力量。他向廣大冒著生命危險抗擊疫情的醫務人員表示深切敬意。習近平關于防范化解公共衛生風險的重要論述明確指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堅持“一切為了人民群眾”,是黨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堅持依法治理應對各類風險挑戰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規則之治。只有將法治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才能有效保障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性、規范性、協調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會共識。法治具有公開性、透明性和約束性,有利于打擊拒不執行防疫政策、擾亂社會秩序、造謠傳謠、利用疫情哄抬物價等危害疫情防控的行為。維護和促進社區穩定和秩序;有利于運用法律法規規范基層工作者行為,限制公共權力濫用,確保危機條件下公民基本權利不受侵犯,完善防疫工作法治化;有利于通過重大突發事件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培養居民法治意識,增強法治觀念,形成法治思維,培養遵紀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依靠法律的自我意識,依法支持配合防疫工作。習近平明確提出,依法防控至關重要,要堅持依法抗疫,依法維護社會穩定,并且就如何全面提高依法防控能力進行了專門部署。“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維護社會大局穩定。”?習近平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切實提高疫情防控法治水平,用法治手段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實踐證明,防范化解公共衛生風險在法治軌道上進行,是社會風險治理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只有依法防控、依法治理,才能全面提高政府現代化風險治理能力。
(三)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風險治理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內容。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繼1964年“四個現代化”正式確定為國家發展的總體戰略目標之后的“第五個現代化”。黨的十九大發展戰略安排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得到進一步細化和拓展。習近平指出,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基層。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要不斷夯實基層社會治理這個根基。防范化解公共衛生風險能力本質上就是國家治理能力。習近平高度重視防范化解公共衛生風險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弱項,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完善公共衛生體制機制,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加強社區等基層治理,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提高風險治理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是統籌發展與安全。統籌兼顧是指導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應對各類風險的科學方法論,是戰勝公共衛生風險的根本方法。習近平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與防范化解公共衛生風險的辯證關系,堅持“統籌兼顧”、協調國內外兩大形勢、社會安全穩定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統一的思維方法。他強調,“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動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習近平注重基層治理、關于防范化解公共衛生風險與經濟發展統籌協調的戰略思想,為防范化解公共衛生的風險治理指明了方向。
(四)致力于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為世界謀大同,根植于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中華民族歷來講求“天下一家”,倡導人與動物、各民族之間的和諧,世界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美好世界。無論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導,還是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實踐,都貫穿著“為世界謀大同”的理念。馬克思主義本源是國際主義,國際主義精神是共產主義者的基本素養。中國共產黨信仰馬克思主義,同時又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共產黨不僅致力于中國人民的幸福和中華民族的復興,而且以廣闊的全球視野和寬廣的胸懷,向往世界大同,謀求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致力于建設一個更加和平美好的世界。早在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就提出:“中國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指出:“衡量我們是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使我們自己發展起來,實現四個現代化,而且要能夠隨著自己的發展,對人類作更多的貢獻。”?進入新時代,習近平強調,“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中國人民不僅要自己過上好日子,還追求天下大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還創造性地提出了人類健康共同體的概念,這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公共衛生安全領域的深化和具體體現。習近平強調:“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佑護各國人民生命和健康,共同佑護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這一系列重要論述不但傳承了中華傳統文化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意識,而且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內涵,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國際情懷。
[注釋]
①習近平.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J].黨建,2014(05).
②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66.
③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1.
④習近平.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 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N].人民日報,2020-01-28(01).
⑤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79.
⑥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要論述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147.
⑦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要論述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55.
⑧習近平在浙江考察時強調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奮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05).
⑨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要論述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9.
⑩習近平: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J].黨政論壇(干部文摘),2016(09).
?新華社.習近平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通電話[N].人民日報,2020-03-13(01).
?習近平.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7-01-20(02).
?毛澤東選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39.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要論述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20.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要論述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171.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要論述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49.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重要論述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82.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56-157.
?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325.
?習近平.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建設合作共贏美好世界——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6-29(02).
習近平.團結合作戰勝疫情 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N].人民日報,2020-05-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