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臻
【摘 要】在網絡平臺多元主體的推動下,網絡新聞跟帖行為被置于具有公共屬性的價值上,供媒體和網民建構。網絡新聞時評的價值取向正是時評得以發展的基礎,本文以廣西新聞網時評版塊《桂聲》為例,分析其對數據進行抓取后,闡發的網絡新聞時評的魅力和價值取向,在總結其主題鮮明、注重原創、內容平民化的基礎上,從內容、法律、建設性三方面探討網絡新聞時評創新發展策略,以期能為營造風朗氣清的網絡新聞時評環境提供借鑒。
【關鍵詞】網絡新聞時評;壯美廣西;公共話語空間;建設性
一、我國網絡新聞時評概述
(一)網絡新聞時評定義
網絡新聞時評,也稱網絡新聞評論,是新聞評論在互聯網產生、傳播與發展催生的產物。丁法章對其定義甚為形象,把其定義為網絡媒體就當前新聞事件或事態發表評價性意見[1]。彭蘭、金夢玉都贊同網絡新聞評論是在網絡媒體上就新聞事件或當前事態發表的評價性意見。賀立凱強調了評論是“一定新聞價值的社會事件或者具有討論價值的社會問題,是闡明自身觀點,并運用綜合方法加以論證的評論文章”。[2]本文歸納出網絡新聞時評的三個要素,即以互聯網為載體、針對新聞報道、發表評論性意見。
值得一提的是,蔣曉麗在定義網絡新聞評論的概念時強調了網絡新聞評論應具有新聞價值[3]。這給網絡新聞時評的定義提供了一種思考,究竟這樣一種基于互聯網的評論是否應該強調評論的新聞性,還是僅僅在新聞報道下進行評論就可稱為“新聞評論”。網絡新聞時評強調的究竟是評論文章的新聞性還是新聞報道的評論性,抑或是二者兼顧,涉及新聞與評論的權重問題。對于強調評論性的研究,有學者視為“網絡新聞跟帖”的網民行為,并對其進行解釋,并根據自我研究進行了意義的闡釋,即網民在閱讀過網絡新聞后即時發表的評論,也是網民思想與情感的表達。由此看出,評論背后有其情感和價值觀點的輸出,這是時評的魅力所在,也反映了社會輿論環境的價值取向。
(二)我國網絡新聞時評現狀初探
我國網絡新聞時評的成長,是傳統新聞媒體在互聯網上的新聞生產和網民的媒介使用雙重推動的結果。有關網絡時評相關研究有幾個方向:一是網絡新聞時評的意義價值,包括核心概念與功能特點;二是圍繞新聞時評的應用展開,分析其媒介生態環境、傳播模式和問題對策。此外,還有學者把網絡新聞評論與傳統媒體新聞評論進行比較,討論時評中公民參與、公民表達及其公信力的問題。大部分的研究都是把網絡新聞評論看成整體,重點解釋其自身價值和問題對策。
此外,目前對于新聞評論語言的研究多借用網絡新聞語言范式進行,其中又以林綱所著的《網絡新聞語言的語用分析》為藍本,借助語言學理論對網絡新聞語言做了全面的闡釋,[4]但本書尚未涉及語言學當中一些理論在網絡新聞評論中的體現。目前,研究網絡新聞評論語言主要劃分為三個方向,一是從網絡新聞評論語言自身出發研究其語言特點、功能等,其指出了網絡新聞評論語言的三個特點:平民化、幽默化、形象化,三個不足:語言暴力現象、語言規范的問題和語言質量差異問題;[5]二是從語域理論的視角對網絡新聞評論語言的研究,分析網絡新聞評論語言,探討網絡新聞評論語言的特點及規律;三是從語用學的視角來探討網絡新聞評論語言,認為網絡新聞讀者的主體性、接受性和反饋性高于傳統新聞,強調了對網絡新聞評論進行語言應用方面分析的必要性。
網絡平臺媒體中,時評版塊也在經歷早期快速增長,后期整合優化的過程。自21世紀初人民網創辦《人民時評》專欄以來,多家媒體開設專門評論專欄,比如微信公眾號《俠客島》、騰訊新聞的《今日話題》、網易新聞的《另一面》、澎湃新聞的《澎湃評論》等。此外,紅網的《紅辣椒評論》、光明網的《光明時評》等作為國內有代表性的網絡新聞評論欄目,在新聞事件解讀、觀點傳輸、輿情監督、網絡環境凈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廣西新聞網時評版塊的價值取向
廣西新聞網時評版塊稱為《桂聲網評》(以下簡稱《桂聲》),隸屬于廣西新聞網,依托“廣西云”融媒體生態系統,打造“新聞+黨務+政務+服務”平臺,逐步成為集內容、安全、技術研發與運維為一體的互聯網綜合服務提供者[6]。除此以外,還有“桂聲論壇”這一平臺作為延展產品,搭建與讀者互動的橋梁。這使得《桂聲》的語言風格更接地氣,思想更富有啟迪性和思想性,增加網絡新聞評論的活力。桂聲論壇也稱紅豆社區,是廣西較具影響力的社區之一?!豆鹇暋窌r評立足廣西,放眼全國,致力于傳播新時代好聲音,打造輿論思想高地,發表廣西本地以及國內各地優秀評論員原創評論文章,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網絡評論隊伍。
(一)弘揚“壯美廣西”主題
由《桂聲》的自我定位可知,評論始終聚焦于八桂大地,其版面設計富有壯錦色彩。吳承江指出,《桂聲》在內容方面首要特點是“始終助力廣西發展,凸顯八桂情懷”。[7]在述評專題版塊,除了緊跟國家主旋律設置議題之外,還根據廣西本地發展規劃設置相關議題,用輿論引導的方式助力廣西的發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每年廣西的兩會述評專題、中國—東盟博覽會及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述評專題。
(二)著力打造原創性評論
《桂聲》把“原創·桂聲”作為首要版塊,對于原創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并體現在專題選擇的設置上,圍繞指定主題展開原創性評論。目前,《桂聲》首頁的三大主打述評專題是2022年新春述評專題、2022自治區兩會述評專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述評專題,每一個專題開設一個專門的網頁陳列主題評論。這些文章均符合原創性這一標準,保證了該版塊的原創屬性。《桂聲》通過征稿和開設專欄的形式,不斷擴大評論員隊伍,提升原創作品的質量。
(三)內容平民化與議題民生化
從《桂聲》征稿啟事可以看出,其采用標準多傾向于社會民生類評論稿件,事關民生百態的稿件采用較多。這反映了《桂聲》背后內容平民化、議題民生化的價值取向?!豆鹇暋返脑u論員隊伍來自全國各地,評論員隊伍中有職業、地域的變量,能夠保證評論內容更加多樣化、多元化,有利于集思廣益,也使評論所產生的力量產生更大的輿論影響力?!豆鹇暋纷铛r明的特點是“始終助力廣西發展、積極開拓進取、敢于直面問題”。
《桂聲》親民化的價值取向體現在“民生觀察”“頭條評論”版塊以及“地平線”版塊中的“社會縱橫”部分。內容包括基本的交通、教育、醫療、住房等,與民生息息相關,體現了關注民生的價值取向;表達形式有文字、短視頻、手繪、動漫等,跟隨題材進行變化,體現了《桂聲》與時俱進的創新魅力。由于新聞時評根據新聞的發展動態調整,新聞評論的時效性也會引發新的議題出現,因此,有些文章呈現出多議題相互交疊、多線索共同推進的情況,如《推陳出新 讓“老字號”真正C位出道》[8]一文關注廣西老字號品牌的發展困境,既反映了全國老品牌遇到的共性,也突出了廣西自身區位優勢發揮的個性,針對老字號品牌的“老大難”問題,提出老品牌要在“求新”上下功夫的觀點,論點新穎,反響良好。
議題的民生化還能夠發揮網絡新聞評論的輿論導向功能和民意表達功能。網絡新聞評論是重要的輿情疏導和進行民意匯集的工具,通過對新聞事件的積極剖析,達到營造網絡健康環境的目標。民生化的價值取向暢通了民意表達的渠道?!豆鹇暋分小懊裆^察”版塊發表的《公開官員電話之舉不妨靜觀其效》[9]直指虎年春節后的首個工作日,南寧市、縣(市、區)、開發區黨政主要領導和紀委書記(紀檢監察組組長)電話號碼向社會公開的新聞,表達出公開官員電話之舉應將重心放到解決民生問題上,并非因話務代轉而質疑和否定這項工作,留出耐心靜觀其效方為可行之道。此文便是基于民生關注問題進行意見表達和輿論引導的有效例證,在理性之中討論政府工作問題,在肯定政府勇于作為的同時,意在旁敲側擊當地主流媒體是否“缺席”,能否立起不怕揭短的鮮明導向和聞過則喜的務實姿態。這樣的文章能夠發表恰是體現了《桂聲》評論關注民生的價值取向。
三、網絡新聞時評創新發展策略
(一)建構公眾話語空間的價值體系
新媒體為公眾輿論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為評論的話語表達充分賦能。理性而客觀的評論與新聞內容自成一體,形成影響輿論環境的人,但言論的背后不是某個個體,而是每一個用點贊、轉發,或者默默支持的眾多網民?!豆鹇暋分袑谧骷?、特約評論員往往是站在前臺發聲的人,他們在公共話語空間中引導輿論,其營造的價值判斷標準建構著公眾話語空間的價值體系。因此在技術賦權下,內容的重要性被重新思考,置于更為凸顯的位置。從內容出發,使時評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構建起屬于時評魅力的傳播生態。
(二)加強網絡新聞時評的引導與管理
網絡新聞評論成為網民意見和觀點表達的“傳聲筒”,但由于身份的隱匿性與言論的非理性因素使之成為一個存在風險的領域,如監管不力,容易滋生謠言,造成輿論失焦,引發公共輿論危機,必須通過法律制度的保障為網民的言論表達兜住底線,在法律的框架下,由政府引導,社會等多元主體參與到網絡新聞評論的引導與管理當中。政府應建立科學的網絡新聞評論政策制度,制定網絡新聞評論的準入門檻,建立以政府為主導、多方監管的模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網絡新聞評論采寫標準和價值尺度規范,設立好新聞評論的底線和邊界,使網絡新聞評論的話語權關在“制度的籠子里”,新聞評論內容能夠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此外,政府在全社會樹立網絡新聞評論行業社會責任觀念,加強對評論發布平臺在社會責任方面的宣傳和教育,完善網絡新聞評論法律制度建設,從多方面建立梯次網絡新聞評論制度規范。
(三)打造“建設性”的網絡新聞時評
學者凱倫·麥金泰爾認為一切新聞都應該具有“建設性”的面向,“建設性”無疑對網絡新聞時評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建設性”當中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驅動模式有助于發揮網絡新聞時評的針對性,有利于網絡新聞時評更加匯聚和傾聽民意?;凇敖ㄔO性”的價值追求,使網民們的評論在參與新時代社會治理體系的浪潮中更有空間、發揮更大的價值,有利于營造風清氣正的公眾討論空間。可以預見的是,網絡新聞評論作為新聞評論的新形式,在恪守傳統新聞評論正確的輿論導向及價值標準的基礎上,借由新技術的賦能,必將在新時代的新聞傳播事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潮
參考文獻
[1]丁法章.漫談網絡新聞評論[J].新聞大學,2008(04):91-96.
[2]賀立凱.網絡評論現狀與發展研究綜述[J].今傳媒,2012(06):150-151.
[3]蔣曉麗.網絡新聞編輯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林綱.網絡新聞語言的語用分析[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5]王向娟. 試論網絡新聞評論的語言特點[J]. 東京文學,2010(11):169-169,167.
[6]廣西新聞網簡介[EB/OL].[2022-09-07].http://www.gxnews.com.cn/include/copyright/webInfo.htm.
[7]吳承江. 地方重點新聞網站評論頻道的發展研究[D].南寧:廣西師范學院,2015.
[8]張忠德.推陳出新 讓“老字號”真正C位出道[EB/OL].(2022-02-24)[2022-06-07].http://opinion.gxnews.com.cn/staticpages/20220224/newgx62170305-20657779.shtml.
[9]李勇鋒.公開官員電話之舉不妨靜觀其效[EB/OL].(2022-02-10)[2022-06-07].http://opinion.gxnews.com.cn/staticpages/20220210/newgx6204d219-20641442.shtml.
(責任編輯:黃康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