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以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為切入點,分析新聞傳播特點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應當如何促進新聞傳播事業在新媒體時代的發展。通過對新媒體相關文獻資料的分析發現,新媒體改變了社會公眾參與社會輿論的方式,同時社會公眾接收新聞內容的渠道和途徑都在發生變化。從相關研究的結果來看,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提升了新聞傳播的效率,擴大了新聞傳播的范圍,并使得新聞傳播具有更強的交互性,新聞傳播的主體也更趨向于多元化。在未來的新聞傳播工作中,應堅持新聞傳播的政治導向,強化新聞傳播的人才隊伍建設,加強新聞采編工作,進而推動新聞傳播事業朝大眾化、多元化、全球化的方向持續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特點;發展方向;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0-0053-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1年度安徽省科技創新戰略與軟科學研究專項重點項目“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企業創新能力評價及創新環境建設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106f01050025
互聯網在傳播領域的應用促進了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新媒體的蓬勃發展打破了傳統媒體對新聞傳播的主導,推動新聞傳播朝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新聞傳播的特點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因此,在新媒體視閾下加強對新聞傳播的研究,明確新聞傳播特點以及具體的發展方向,對促進新聞傳播事業的有序發展極有必要。
(一)新媒體時代的定義與內涵
新媒體是“互聯網+”與傳統媒體融合的產物,是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利用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而形成的一種新的媒體形態。相較于傳統媒體,新媒體的內涵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而且新媒體時代各類新聞內容傳播迅速,社會公眾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取多元化的新聞信息,包括時政新聞、經濟新聞、社會新聞等。隨著新媒體形態的持續演變,新聞傳播事業也呈現出動態發展的趨勢,通過新媒體技術的加持,人們可以更加便捷地獲取新聞信息,同時通過互聯網參與新聞內容的轉發、傳播,而且部分網民也可以借此參與新聞內容的生產。因此,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打破了傳統的新聞傳播形態,促進了新聞事業的發展。
(二)新媒體時代的特點
新媒體改變了新聞信息傳播的方式和渠道,推動人們由被動接受新聞向主動接受新聞轉變。人們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和互聯網終端設備主動搜集、篩選新聞信息,積極參與社會輿論,使得新聞能夠更深入地融入人們的生活,同時,新媒體也促進了社會公眾新聞觀念的轉變。
1.信息傳輸速率加快
新媒體技術提升了信息傳播的速率,通過網絡傳播能夠使社會上發生的事件在短時間內迅速傳遞至社會公眾眼前,例如政府頒布的最新政策,突如其來的地震、臺風等自然災害,人們可以通過網絡直接了解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地點以及事件動態。隨著5G通信技術的不斷普及,信息的傳輸速率越來越快,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府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及時公布疫情防控的相關措施以及感染患者、中高風險地區等信息。
2.全民參與新聞輿論
在傳統媒體時代,社會公眾在新聞輿論方面一直處于被動地位,只能被動接受新聞內容,并且無法對新聞事件進行評價,發表自身的看法和觀點。同時,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新聞內容的傳播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就導致新聞傳播的時效性較低。而在新媒體時代,人們不僅能夠借助各類新聞客戶端第一時間獲取新聞,同時還能夠通過網絡參與討論并發表自己的觀點[1]。
3.保障公民的監督權
新媒體時代為社會公眾行使監督權提供了新的途徑,當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人們都可以選擇新媒體,通過新聞輿論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權益。與此同時,新媒體也推動了政務公開,使得政府各項活動更加公正、公開、透明。
(一)新聞傳播方便快捷
傳統的電視、報紙、雜志往往需要經過采編、整理和編輯環節,需要一定的時間,公眾不能在第一時間了解社會事件的真實情況,新聞內容的時效性無法得到有效保障。而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內容可以通過不同的平臺、不同的方式進行傳播,某一社會熱點在多個媒體平臺上可以在短時間內形成熱點話題。
同時,新媒體時代的個體也能夠通過手機拍攝、上傳視頻等形式助推新聞傳播,彌補了傳統新聞傳播在時效性方面的不足。
(二)傳播內容迅速增加
傳統的電視新聞節目有時間限制,導致新聞內容大多選擇一些社會普遍關注的事件,而報紙雜志的版面有限,所能夠承載的新聞內容相對較少,但是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內容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的狀態。相較于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網絡傳播可以承載更多的信息,使得新聞傳播內容迅速增加。同時,借助網絡平臺,人們不僅能夠了解國內的新聞,也可以了解國際新聞,包括經濟、政治、文化交流等。
因此,新媒體時代使得新聞傳播內容迅速增加主要體現在可傳播的新聞內容增加,越來越多的事件都可以被制作成新聞,其中也包括國際事件新聞,同時,網絡可承載的新聞內容增加。
(三)新聞傳播主體的多元化
傳統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主要依靠中央及地方的新聞媒體機構,整個新聞行業處于被壟斷的狀態,新聞傳播主體單一。在新聞傳播工作中,往往是由新聞媒體機構派出專業的新聞工作人員進行新聞采編,然后對采編所得的新聞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制作成新聞內容后借助新聞傳播渠道播放新聞。
在新媒體的推動下,人們不僅可以通過電腦、手機等終端參與對新聞事件的討論,還可以借助網絡渠道參與新聞內容的制作,例如一些自媒體平臺對某一社會新聞進行報道,甚至自媒體平臺的報道速度比官方要快,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新聞內容的生產者、傳播者和接收者。因此,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新聞傳播主體日趨多元化,同時也為新聞傳播事業埋下了一定的隱患[2]。
(四)新聞傳播交互性增強
傳統的新聞傳播只是新聞機構對社會公眾的單方面傳播,而在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活動中,社會公眾既可以針對新聞事件發表看法和觀點,也可以針對新聞機構的新聞工作成果提出自己的看法,新聞機構針對社會公眾對自己的工作評價進行相應的調整,可以使新聞傳播更加規范、科學、高效。此外,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也拉近了新聞機構和社會公眾之間的距離,社會公眾可以通過抖音、快手、微視等短視頻平臺關注自己喜歡的新聞機構賬號,并通過留言、評論的方式與新聞機構進行互動。
(五)新聞傳播渠道和形式多樣化
新媒體技術使得新聞傳播的形式和渠道發生巨大改變,人們可以通過電視、報紙等獲取新聞內容,也可以通過固定短信、視頻平臺獲取新聞內容,同時還可以通過官方提供的學習型平臺,例如學習強國、人民日報客戶端獲取新聞內容。同時,新聞內容不再單純依靠文字的形式進行傳播,也可以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的方式進行傳播,而且新聞工作者還可以對新聞內容進行深度解讀。例如,在國家出臺“雙減”政策的時候,新聞機構可以邀請教育領域的專家對“雙減”政策進行深入解讀,使社會公眾進一步了解政策的具體內容。
(一)新聞傳播大眾化、娛樂化
根據現有的傳播理論,人們更傾向于接受與自己的觀點相近、通俗易懂的內容,這就要求當前的新聞機構及其內部的工作人員在開展新聞傳播工作的時候更多考慮社會公眾對新聞內容的需求,以及社會公眾對新聞接收渠道的需求,促使新聞傳播向大眾化方向發展,制作受眾喜聞樂見的新聞內容,并且通過盡可能多的渠道實現新聞內容的傳播,提升新聞傳播的成效。
近年來自媒體的發展使得官方媒體認識到在傳統的新聞傳播方式亟須進行變革,重塑主流新聞話語形態,積極走進基層、走進群眾,用通俗化、大眾化的語言風格表達人民的觀點、傳播人民的內容。新聞機構要想在新媒體時代獲得持續發展并且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就必須主動貼近人民,在保持真實性的前提下將娛樂元素融入新聞內容,同時針對不同層次的受眾制定差異化的新聞內容。在傳統的新聞傳播領域,主流媒體主要報道國家大事,單一化、嚴肅性的報道內容已經不能吸引受眾持續關注。新媒體時代,主流媒體可以拓展報道領域,包括對娛樂圈大事件的深入報道,這樣能夠有效吸引受眾的注意力。例如人民日報對“翟天臨學位造假”“薇婭偷稅漏稅”等事件進行報道,以娛樂領域的內容引起社會公眾的興趣,同時在新聞內容中加入與學位造假、偷稅漏稅相關的法律條文和政策文件,既保持了新聞內容的嚴肅性,又使新聞內容更加貼近人民群眾,激發受眾的興趣。
此外,新聞機構還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挖掘社會公眾關注度較高的話題,進而制作社會公眾感興趣的新聞內容,并借助新聞客戶端實現新聞內容的推送,尤其是借助抖音、快手、看點、今日頭條等平臺的數據反饋對用戶需求類型進行定位分析,實現針對性制作和推送[3]。
(二)新聞傳播的多元化和全球化
現階段的新聞傳播呈現出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新聞媒體機構不再局限于根據國內社會事件制作新聞內容并傳播,很多國際政治事件也被用于制作新聞內容,而且國外新聞媒體的一些新聞內容在國內互聯網平臺上傳播開來,現階段的新聞傳播呈現出明顯的全球化趨勢。此外,借助互聯網平臺,新聞傳播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得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都能夠在同一時間了解到國際社會發生的重大事件,網絡技術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使得世界各地的新聞內容能夠實現高效交互傳播[4]。
(三)新聞內容的整合式傳播
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內容呈現海量增長的趨勢,而且通過不同的新聞傳播渠道獲得的新聞內容存在明顯差異,面對數量巨大的互聯網新聞資源,用戶缺乏足夠的精力和時間自行解讀新聞內容,而且由于公眾的文化水平差異較大,不同用戶對同一新聞內容的解讀可能呈現出較大的差異,這就要求新聞媒體機構不僅要制作新聞內容,還要在制作完畢的基礎上對新聞內容進行解讀,從而促進公眾對新聞的吸收和了解。
例如,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時,公眾對疫情呈現出一定的恐慌情緒,而各大主流媒體在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積極通過新聞傳播做好對疫情防控的宣傳,對疫情防控政策、個人防疫措施等內容進行解讀、整合,有效控制了社會層面的恐慌情緒。
因此,未來新聞傳播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就是實現新聞內容的整合式傳播。
新聞內容的整合式傳播不僅包括對新聞內容進行解讀,也需要官方對同一類型的新聞進行歸類處理。例如,疫情防控新聞、社會民生新聞、經濟新聞是不同的類型,通過對這些新聞的分類可以使人們更快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新聞內容。
(一)強化新聞傳播的政治引領
當前新聞傳播主體多元化,除了主流媒體之外,一些自媒體機構、自媒體平臺和個人也能夠成為新聞內容的生產者和傳播者,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使得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受到挑戰。
由此,必須強化新聞傳播的政治引領,主流媒體更要積極發揮自己的喉舌作用,以正確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對自媒體機構和個人的新聞生產、傳播行為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同時相關部門應當依法嚴厲打擊自媒體機構和個人自媒體的違法犯罪行為[5]。
(二)強化新聞傳播人才隊伍建設
新聞傳播工作需要加強專業的新聞傳播人才隊伍建設。第一,應當建立健全新聞傳播人才管理體制,重點關注并培養理論知識豐富、業務能力過硬、工作狀態積極、職業素養突出的員工,并適當給予選拔任用方面的重點觀照。第二,做好在崗人員的培訓工作,應當緊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新聞工作人員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正確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積極開展新聞傳播工作。
文章從新媒體時代的內涵和特征出發,分析了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工作的特點,具體包括新聞傳播內容增加、傳播速率提升、傳播主體多元化、傳播交互性增強、傳播靈活性和多樣性增強,在此基礎上針對新聞傳播的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探討。
未來的新聞傳播會向大眾化、娛樂化、多元化、全球化以及新聞內容整合化的方向發展。為了促進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有序進行,應當強化新聞傳播的政治引領以及人才隊伍建設。
參考文獻:
[1] 曾文希.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特點及發展趨勢分析[J].傳媒論壇,2021,4(22):59-61.
[2] 潘志君.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特點及發展趨勢研究[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1(5):62-64.
[3] 李靖.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在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方向探析[J].西部廣播電視,2020,41(19):24-26.
[4] 臧燕.淺談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特點及發展趨勢[J].新聞傳播,2020(10):47-48.
[5] 郭振孟.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傳播的發展方向[J].科技傳播,2019,11(22):40-41.
作者簡介 朱怡婷,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傳媒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