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石秋 趙雨欣
“金陵巡記”南京文化名城以金陵四十八景品牌視覺形象設計為切入點,由點到面進行設計規劃。“點”展現出的強烈的視覺沖擊、豐富的畫面層次、絢麗的色彩變幻,可以讓人領略到品牌創意設計的飽滿與流暢及豐富的想象空間與藝術表現力。“線”為各項目間點與點的聯系,可平行或交叉,將視覺傳達設計與數字媒體設計、展示設計、動畫設計等專業技術交叉融合。產品與設計、設計與技術、設計與文化、文化與藝術間有了一種藝術、技術、文化的創新轉化。“面”則融合多種新技術、新材料、新手法進行創意制作,多角度地展示南京名城的文化底蘊,以及新金陵四十八景各個時期的建筑特征和南京代表性的文旅形象。金陵四十八景品牌視覺形象設計推動藝術、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并進,為南京名城建設和旅游發展提供新動力,使其形成發展新優勢。
研究分析
我國“四大古都”之一南京,長期以來是我國南方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南京這一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有數不勝數的美景名勝,最具代表性的正是金陵四十八景。現今金陵四十八景包括古金陵四十八景和新金陵四十八景,代表了南京各個時期的文化底蘊,由老到新見證了南京對古文化的堅守和對新文化的肯定。
項目以南京新四十八景為切入點,圍繞四十八景的歷史、文化等進行調研。蘊含濃厚文化意蘊的名勝古跡與反映經濟文化發展的現代建筑共同構成了這座文化古城的經典符號,有著自己獨特的美感。諸如南京秦淮河、中山陵、明城墻、夫子廟、雞鳴寺、老門東等古代建筑,有著鮮明的建筑藝術風格特征和濃厚的文化內涵意蘊,展現了南京獨特的城市風貌。金陵四十八景無疑是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代表,是南京歷史文化的構建形態。
文化元素提取
新四十八景充分展示了南京“山水城林,移步換景”之美,包含了山川、城闕、坊巷、苑園、臺榭、橋渡、剎宇、祠廟、宅墓等諸多元素,并進一步開展設計創作。通過對相關小景建筑、自然動植物形態等圖形圖像元素進行提煉、總結、創新,打造南京文化名城新四十八景特色旅游品牌形象。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南京名城的新金陵四十八景及各個時期的文化底蘊,打造特色文化與建筑及南京代表性旅游形象。
從古至今,無數文人墨客揮毫作畫,為金陵四十八景留下了諸多傳世名作,形成了金陵畫派。團隊作品的實質也是傳承與發展新金陵四十八景的景觀與人文內涵,團隊從宋文治先生的作品中提取顏色,使其作品色調與新金陵畫派之色調相呼應。
建筑元素提取的情況有兩種,第一,建筑區別于典型的徽派建筑,其多用小青瓦,主色調多為灰白色,人們更多以“青磚小瓦馬頭墻”來概括南京民居的特點。因而在對南京建筑元素進行提取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南京民居最典型的特征,運用“點”“線”“面”對其進行藝術概括。第二,南京作為文化底蘊濃厚的古都,民國建筑也是南京古建筑中重要的一筆,將中式傳統建筑或西方古典建筑的風格勾勒出來,使其具有象征性。
非遺元素提取包括南京云錦妝花織造技藝,2009年南京云錦妝花織造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云錦的造型可供提取,但其本身也具有展示性,將云錦融入絲巾、衣飾等文創設計之中,為文創設計注入文化內涵。
創新項目實踐
為了突出本團隊核心“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傳承與創新”,各項設計都應將傳統元素與現代風格相結合。
插畫設計
將新金陵四十八景中的每一個景觀進行詳細的資料收集和內容提取,在顏色統一的基調下突出景觀的人文底蘊與歷史內涵,表現景觀之美的同時注重國風色彩的運用,將國風與國潮風巧妙地結合,以創作全新的插畫風格。
在內容上,通過對新金陵四十八景的實地考察和材料收集,對每一個景觀中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元素進行提取與整合,并將其最具代表性的內容通過藝術加工的方式,利用抽象、具像設計手法,進行整體設計排版和構圖。在線條上,除了以國潮風充滿張力的線條為基礎外,還結合點、線、面的要素,在平面空間中繪制出立體的效果,依據線條的穿插與疏密進行排布和設計。在構圖上,將中國最具特色的“散點透視”畫法與西方的“焦點透視”畫法進行創新結合,讓插畫在具備視覺中心和透視的同時,有次視覺焦點,使插畫內容更加豐富。在顏色上,需使南京城的大城古韻與現代風格相呼應。所以選擇參考國畫顏色基調,以淡黃、褐色為背景,以朱砂、石青、胭脂、藤黃、赭石等為主顏色,既端莊又不失大氣,既明艷又不俗氣,能夠突出南京新金陵四十八景的磅礴古韻。以紫赤金、庫金、云母粉、群青、黑石脂等為輔助顏色,將圖形元素的周邊輪廓暈染著色,使插畫顏色豐富又不失整體性,契合南京文化名城之主題。
海報設計
提取新金陵四十八景中最為出名的金陵四景作為創作主體。加入古典造型紋路與現代化的設計理念,將國風與國潮風的插畫風格與國風的顏色、國潮風的線條相結合,創作出全新風格的插畫海報。采用線性圖案、幾何圖案、具象物體圖案等進行草稿練習及創作嘗試,在圖案的基礎上對海報進行重新創作,讓海報實現金陵四景景觀元素的融合。設計海報時會運用多方面、多層次的主題元素,如南京市的市花——梅花,市獸——“辟邪”,用與之相關的紋路等去設計海報作品,以期達到海報風格的統一。
海報內容要豐富,富有藝術魅力。草稿主體以國風傳統水墨丹青畫為背景來襯托畫面。以國潮風線性線稿建筑圖案、幾何圖案、文字為主要代表,體現現代與傳統的融合。海報內容以金陵四景——“禪”牛首山、“穹”紫金山、“泊”秦淮河、“澤”玄武湖為塑造重點,對其中包含的人文元素和自然元素進行詳盡的收集、整理、歸納。與插畫不同的是,海報元素的內容要更加細致,要將其塑造得更加飽滿,將牛首山中的佛頂宮、佛頂塔、宏覺寺、弘覺寺塔、鄭和墓、抗金故壘、佛頂寺;紫金山中山南的紫霞洞、天文臺,山前正中的中山陵、音樂臺、美齡宮,西邊的燕雀湖、明孝陵,東邊的靈谷寺;秦淮河的南京夫子廟、中華門、江南貢院、瞻園、明城墻、大報恩寺;玄武湖東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墻、北鄰南京站、南倚覆舟山等諸多景觀元素設計排版,在對不同的景觀進行設計概括時注意在提取融合元素的同時不能使其失去辨識度,進一步提升其視覺效果。
包裝設計
關于廢棄塑料對環境污染的討論越來越多,設計時應更注重低碳環保的包裝設計,通過產品包裝的材質、結構、圖案、顏色、字體形式來展示包裝特色。包裝結構上互動性的交流表現為:通過推拉開關使包裝的結構發生變化,從而展現出包裝內側四十八景的插畫。如果說包裝設計就是講故事,相比于符號和文字,漫畫和插畫是更直接的敘事方式。課題將金陵四十八景畫成四十八個小景,通過排版、設計與包裝進行融合,形成系列插畫包裝,令購買產品的顧客對南京文化產生共鳴。
文創設計
文創產品創新的根基始終是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其體現了底蘊深厚的中華傳統美學觀念與精神內涵。講好它們背后的故事,能彰顯文化韻味的優質作品,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重點打造“金陵巡記”南京文化名城金陵四十八景品牌視覺形象設計——“游寧境”這款互動文創游戲產品。通過參考諸多桌游來制定文創游戲的規則,根據角色、風格、配色、故事內容、場景等,多方面、多角度提供創意想法,與IP形象結合,打造出屬于金陵的桌游。通過品牌視覺設計和文創產品的制作和展示,使人們更加直觀地了解和感受“金陵巡記”所表達的主題和含義,了解南京文化名城的特色,感受南京獨具風格的旅游品牌。
展示設計
以新金陵四十八景元素為中心,設計線上線下交互設計展示。將標志圖案以及插畫圖案拆分,并將其重組形成新的圖案。通過對團隊整套設計總結歸納,增加觀眾對新金陵四十八景歷史背景的了解。著重在能夠體現新金陵四十八景歷史文化品牌的文創產品上進行設計以突出視覺重點,例如紙磚、畫冊、團扇等同時具有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的物品。根據每個物體的特征,選擇合適的材料,設計出科學合理的結構。團隊將當下較為流行的桌游與“游寧境”——新金陵四十八景主題桌游結合起來,擺放于主題海報的下方,讓人們在娛樂的同時也能學習新金陵四十八景的文化內涵與歷史意義。
在燈光控制和色彩配置上,選擇聚光暖燈等不完全打光的方式,讓光線層層疊于視覺主體上。用光塑造影,以影為背景,使展示布置的空間層次更加豐富。在整體顏色上選擇國畫顏色的朱砂、赭石、藤黃等為主顏色基調,從而與海報和插畫文創的顏色相互呼應。
設計創新及傳播策略分析
設計創新
1.依托資源整合,使概念活起來
金陵四十八景是南京文化的縮影,也是南京景點的全稱。把記錄在歷史書、旅游攻略里,掌握在南京人手中的技藝以重構的形式展現在公眾面前,讓它們不再孤立冰冷,提高人們對其的認知度。讓那些有著深厚歷史積淀的傳統文化“動起來”,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新金陵四十八景中的“四十八”僅是一個“概數”,它是南京文化的代表。以四十八景為切入點,構建以IP為核心的文化生產方式,打造出更多具有影響力的南京文化符號。解構南京元素,融合南京文化底蘊。
2.與社交接軌,傳播途徑年輕化
應運而生的IP表情包之所以可以受到當代年輕人的青睞和使用,原因在于其彌補了純字詞交流枯燥乏味的不足,使溝通效率得以有效提高。對IP形象和表情包的市場調研發現,當代年輕人對IP表情包的要求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單一形象上。經過對角色個性、詞匯等進行分析,不斷拓展基本圖,將表情包設計分為不同動態。結合當下網絡流行語,最終使其更貼合實際,貼近生活,尤顯活潑與靈動。例如,“陵寶沖沖”系列表情包多角度體現了當代社會的情緒和表情,形成了個性化IP。
3.選品抓熱點,說故事讀文化
當下的直播熱潮將“選品”一詞帶入大眾視野。直播行業講“三分靠運營,七分靠選品”,直指選品的重要性。在眾多文創類目中,要想使文創產品發揮最大效用,就要圍繞“年輕興趣點”展開設計。桌游是近年來崛起的新興文創產品,互動性強,兼具策略性和趣味性。策劃設計一款以金陵地標景觀與文化為背景的主題桌游,讓大眾在娛樂和社交的同時了解金陵文化,有利于歷史文化知識的普及,將南京歷史文化與當代年輕人的生活相貼合。
設計中主圖調整為場景插畫,不僅增添了趣味性內容,還可以增強氛圍感與故事感。設計時棄用單純建筑堆砌的構圖,將建筑和建筑通過小元素銜接,突出主要建筑元素,建筑和建筑間采用云朵進行分層。拉開畫面層次感后,通過研究優秀插畫范例,將畫面的前、中、后景進行劃分,分析畫面動態感。在畫面調整后將各建筑重新編排,使畫面有層次感,與加入創意后的IP形象進行互動,使畫面形式更加和諧自然,具有更強的表現力。
傳播策略
1.利用社交平臺,拓寬傳播途徑
文創產品要打破時間、運輸等環節的,發揮自身在生活中的最大效用,給生活帶來美與創意。IP表情包是在微信、QQ等各種社交平臺逐漸發展形成的一種文化現象。項目實訓最直接的目的是對南京文化名城進行推廣和宣傳,如何利用好社交媒介來對其進行宣傳,進而給品牌文創設計帶來另一曝光窗口,是一個值得思考與探索的問題。例如,可以利用微信表情開放平臺,將“陵寶沖沖”上架到微信平臺,增加品牌宣傳范圍,使其成為品牌與年輕用戶良好的溝通橋梁和對外輸出的窗口。
2.與社會共情,顯實用與創新
現如今出于對衛生安全的考慮,消毒用具成為人們的必需品,消毒防疫包以其必要性和便攜性進入人們的生活中。防疫消毒包內含醫用口罩、消毒凝膠、酒精噴霧等基本消毒用品。對防疫包的外觀進行藝術改造,將“金陵巡記”主題融入其中,能提高防疫包的美觀性,是消費者對普通的消毒防疫包產生溫馨之感,同時還能起到宣傳南京城的作用,達到這一主題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聶敏.“傳統”與“現代”的碰撞[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20.
[2]戴燕燕.文化創意視域下的產品設計方法論[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19.
[3]陳繪.數字時代視覺傳達設計研究[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3.
[4]張鑫.城市文化的視覺傳播[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重點項目“‘三位一體、三堂融通的應用型通識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2021JSJG594);三江學院教改一般項目“共生共育:藝術類產教融合育人模式改革與區域實踐”;三江學院畢業設計(論文)重點項目“‘金陵巡記南京文化名城金陵四十八景品牌視覺形象設計”(項目編號:BS0213XJ2022001)。
【作者簡介】顧石秋(1985—),女,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視覺媒體設計、傳統手工藝、藝術教育;趙雨欣(1999—),女,本科,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