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海
摘? 要:眾所周知,掌握地理知識能夠幫助人們推算環境在歷史進程中的演變過程、尋找各種稀有資源,還能夠更好地了解天氣變化,幫助人們將自然災害對生活甚至對人類命運的威脅降到最低。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地理知識與人類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地理知識不僅是人類生活活動的載體,更是一門能夠有效指導人們更好地生活的重要學科。因此,對初中地理開展有效的生活化教學活動,不僅對學生個人未來的發展,乃至整個社會的進步都有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
初中地理是一門有著豐富趣味性和實用性的自然學科。初中地理教材中也蘊含著豐富的常識性知識,是其他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替代的。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都能看到地理知識的影子。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學會處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地理知識的生活化教學,就是引導學生有效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逐漸喜歡上地理學科,還能夠在促進學生形成地理思維的基礎上,有效提升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分析能力。
一、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
要想讓學生更扎實地掌握地理知識,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將教學內容、教學活動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實踐技能,從而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同時,應用生活化教學開展初中地理課程,也是對教學方式的有效創新。生活化教學能夠將地理知識回歸生活,教師也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提升空間進行知識的分析,這樣能使學生打破課堂教學的束縛,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既是教學模式的豐富,又是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渠道。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實踐策略
1. 創設生活情境,增強生活體驗
情境教學法在目前教育領域的各個階段都有應用。對初中地理教學來說,創設情境更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在創設生活情境時,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在研讀教材的基礎上尋找與實際生活相對應的知識元素,從而提升生活化教學情境的真實性和形象性,使學生完全融入生活情境中,切實發揮生活化教學的優勢。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地理》(以下統稱“教材”)七年級上冊“降水的變化與分布”時,筆者就運用創設生活情境的方式開展了教學活動。首先,筆者給學生播放了幾段下雨的音頻,讓學生通過傾聽雨聲對不同的“雨”進行辨別。學生傾聽結束后,筆者再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氣候、不同的地區會有不同類型的雨,同學們想一想,你們都見過哪些類型的雨呢?不同地區的降雨又有什么不同?有的學生說:季節不同,降雨的等級也不同。例如,春天的雨比較柔和,淅淅瀝瀝的;而夏天就會下雷陣雨、大雨、暴雨甚至冰雹。有的學生說:地區不同,降水量也不同。南方的降水普遍多于北方,東部地區的降水多于西部地區等。筆者根據學生的回答,帶領學生學習了降水的形式、降雨的等級、降水量的測量,以及降水的變化等知識,并讓學生根據“今年的雨水真多”這一在生活中能夠經常聽到的話展開思考,順勢引出年降水量的變化與月降水量的變化知識,再讓學生通過筆者呈現的“北半球某城市一年12個月的降水量值”進行柱狀圖的繪制活動,最后進行全班展示。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探究興趣,同時還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實現了自身感知力的有效提升,增強了生活體驗。
2. 開展生活實踐,提升知識運用
教師進行知識的教學、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能夠將自己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為了使初中地理教學的學科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師在進行生活化教學時就要注重學生生活化地理實踐活動的設計,切實讓地理知識突破課堂的限制,使學生回歸到生活中,并將生活實踐與地理知識相融合,使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所提升,進而實現初中地理教學的價值和意義。
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上冊“水資源”時,筆者為了促進學生靈活地運用地理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當完成相應的教學內容后,筆者為學生設計了相關的實踐探究活動。筆者讓學生在課下嘗試探究以下問題:(1)家庭用水的主要來源是哪里?(2)家庭用水和學校用水的質量怎樣?(3)影響家庭用水和學校用水質量的原因有哪些?(4)嘗試探究提高家庭用水和學校用水質量的有效方法。通過引導學生依據已經學習的地理知識進行生活化的實踐探究,在生活實踐的過程中內化地理知識,不僅能夠實現初中地理教學的延伸,還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水資源的現狀,對水資源的保護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形成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3. 融合生活元素,滲透地理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一些抽象的、專業化的知識進行深度的解析,僅僅依靠口頭表述會使很多學生產生不解。但是,如果教師在教學地理知識時融合生活元素,形成生活化的教學案例,讓學生通過對比觀察生活現象來思考地理問題、探究地理知識,學生則會更容易掌握抽象知識,也能加深記憶,進而鞏固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上冊“農業”時,筆者應用多媒體給學生呈現了青稞、葡萄干、茶葉、椰子等食物的圖片,并且根據這些食物的圖片分別列出了西藏、新疆、江西、海南等省份,讓學生根據自己掌握的地理知識和生活經驗,將這些食物與對應的省份進行連線,從當地土特產入手了解其自然特征,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當地農業發展的環境條件和自然資源,讓學生在學習這部分知識的過程中能夠理解不同地區自然特征與農業之間的緊密聯系和相互影響。應用學生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展開課程知識的教學活動,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地理知識;另一方面,能夠使學生更加透徹地了解生活與地理之間的關系。
4. 組織校外活動,拓寬學習視野
既然地理知識來源于生活,那就需要學生真正地走進生活,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地理知識的奧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門,根據學校所處地理位置的客觀條件展開戶外活動,讓學生走進田間、走進自然。
例如,北方四季分明,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進行戶外的攝影活動,對不同季節的同一植物、同一土壤進行記錄,分析地理環境、氣候變化、四季更迭對植物及土壤的影響。在南方,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察不同氣候對潮汐的影響,探究氣候變化與潮汐變化之間的聯系;還可以組織學生到生活的山區,觀察山脈的走向、植被的分布及水流的方向等。其實,只要是生活中能夠觀察到的地理現象都能夠作為教師授課的素材,以這樣的方式將地理知識融入生活,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學習起來更加輕松,還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對地理知識的接受程度,在不斷地歸納、學習、總結的過程中,實現對地理知識的鞏固與記憶,從而進一步增強將地理知識有效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能力。
三、結束語
立足生活來構建初中地理課堂,教師要把握好生活現象與地理知識相結合的原則,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對實際生活的接觸和實踐來學習地理知識。隨著教育教學領域的不斷發展,生活化教學已經成為初中地理教學的主旋律,也已經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成為教師對學生進行更加優質學習指導的重要方法,能夠有效活躍初中地理課堂氛圍,進而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實現個人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孔祥生. 淺談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經驗與實踐[J]. 智力,2021(16).
[2]柯樹林.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探究與實踐[J]. 學苑教育,2021(5).
[3]王淼. 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J]. 試題與研究,2020(18).
[4]聶輝. 探究初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學實踐應用[J].山東教育,2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