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焱
摘? ?要:體育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是提升學生身體機能與認知的重要路徑。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掘“紅色文化”主題內容,實施紅色精神教育,發揮體育學科的育人功能。本文提出,教師要把握學科特點,融“紅色文化”于教學內容中;要把握學生的認知特點,融“紅色文化”于教學方式中;要把握學習特點,融“紅色文化”于教學評價中。通過紅色文化教育,豐盈學生的紅色精神,潤澤學生的“紅色生命”。
關鍵詞:小學體育? ?紅色文化? ?立德樹人
體育是提升學生身體機能與認知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延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開展紅色教育,是小學體育立德樹人的重要內容。“紅色教育”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內容,能有效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的根本性問題。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體育學科的特點,將“紅色文化”融入體育教學,開展紅色教育,讓學生領悟、踐行紅色精神。
一、把握學科特點,融“紅色文化”于教學內容中
體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將“紅色文化”融入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把握體育學科的特點,篩選合適的紅色文化內容,使學生在學習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培育紅色精神。將“紅色文化”融入體育教學,不是將“紅色文化”簡單、機械地“嫁接”到學生的體育學習中,那樣只會讓體育教學走向異化,陷入說教性的窠臼中。把握體育學科特點,融“紅色文化”于教學內容中,就是要讓體育教學的內容能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紅色精神、紅色品格的培育,如不畏艱難、開拓創新、無私奉獻等。
通過在體育學科教學內容中滲透“紅色文化”,開展紅色教育,體育學科課程與教學能真正發揮“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作用。這種融入體育學科課程內容中的紅色文化和紅色精神,就是學生的“中國根”“中國魂”。例如,有一節綜合性的活動課程涉及學生的跳、爬等動作,基于此,筆者設計了“重走長征路”的紅色主題體育教學活動。在活動中,筆者設計了“穿越第一次圍剿”“穿越第二道封鎖線”“勝利會師”等項目。這樣的活動項目,既能激發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讓學生了解紅軍長征的歷史。此外,為了讓學生的課程更加豐富多彩,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在課前準備活動中,筆者還給學生準備了迷彩服和紅軍的帽子、領章等。在項目活動中,學生可以體驗扔手榴彈、過草地、抬傷員等活動。學生在這種體育課程中獲得的感受和體驗不是通過教師的“說教”獲取的,而是通過自身的體育學練實踐,自己體悟出來的,有助于學生深入了解長征。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體育學科的特點,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融入“紅色文化”“紅色精神”等,讓體育學科充分發揮育人的功能,彰顯育人的價值。在體育教學中全方位滲透“紅色文化”“紅色精神”,不僅能讓學生形成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
二、把握認知特點,融“紅色文化”于教學方式中
“紅色文化”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中所形成的思想、道德、法律、風俗等的總和”。紅色文化、紅色精神不僅包括革命年代的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也包括新時代的兩彈一星精神、抗疫精神等。“紅色文化”是文化的一種特殊類型,在體育教學中融入“紅色文化”“紅色精神”的關鍵在于一個“化”字,教師要善于發掘與體育教學相關的紅色文化要素與資源,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認知特點,將其“點化、融化、智化、情化”,將紅色文化內容轉化為符合學生認知水平與習慣的課程內容。只有這樣,體育“紅色教育”才能富有針對性、實效性。
從某種意義上說,“紅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著痕跡”。體育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科育人的功能與作用,不僅要在學科的課程內容上“下功夫”,更要在教學方式上“下功夫”。融入“紅色文化”“紅色精神”的體育教學要“入耳、入腦、入心”,對學生的精神,甚至是生命,形成一種多視角、全方位、多層次的浸潤。
這兩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為了貼合時代主題,弘揚抗疫精神,筆者緊扣時代的脈搏,將抗疫中的相關內容與精神融入體育教學,實現體育學科的育人功能。例如,根據疫情常態化的發展,在體育教學中,筆者組織學生開展了與疫情救護相關的體育游戲、健康活動等,將疫情的相關知識與事件融入其中。在活動中,筆者引導學生開展救護的角色體驗、前線指揮、搶救病患、救護設備建設、醫療配送等體驗性的項目。這樣的活動項目,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活動興趣,調動了學生開展體育學練的積極性,發掘了學生體育學練的創造性。在活動中,學生不僅提升了身體機能,掌握了抗疫的相關知識與基本的醫療救助知識,而且了解了抗疫的艱難,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愛國主義精神。此外,在體育教學中,筆者還積極挖掘本土特色紅色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了解紅色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挖掘合適的紅色文化教育資源,凸顯當代中華民族精神的價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學生在體育學練的過程中吸收紅色文化,培養良好的精神品質,實現體育學科的育人功能。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學生體育學練的認知規律,把握體育學練的實踐特質,通過體育紅色教育,將紅色基因植入學生的血脈之中,將紅色文化長久延續。
三、把握學習特點,融“紅色文化”于教學評價中
“紅色文化”可以在學生精神成長的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將“紅色文化”融入體育教學中,不僅要體現“紅色文化”的歷史性,更要體現“紅色文化”的時代性,讓“紅色文化”符合當代社會的發展。將“紅色文化”融入體育教學中,就是要讓學生在體育學練的過程中追求真、善、美,讓學生形成一種紅色信仰,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所代表的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先進文化。
在體育紅色教育中,教師要把握學生的學習特點,尤其是要融“紅色文化”于教學評價中。教師要注意,科學的教學評價對于學生的體育學練發揮著積極的促進與發展作用,而不是甄別、選拔的作用。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體育學練的過程中獲得一種“高峰”的學習感受與體驗。
科學的教學評價應當是一種立體性、全方位、多角度的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著眼于學生的學練內容和方式,更要著眼于學生的學練品質。例如,在“追擊敵人”“攻城奪地”的游戲活動中,一個學生的腳被扭了。為此,學生自覺地將這個學生作為一個“傷員”,將他扶上由五個學生搭建的擔架上,并且有一個學生主動為“傷員”進行治療。這樣的場景,就如同剛上戰場而受傷的戰士需要救助一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肯定學生的應變能力,并針對學生積極主動護理傷員的行為給予積極的評價。教師要通過積極的課堂評價,讓學生接受浸潤式的紅色教育,豐盈學生的精神,為學生的體育生命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紅色教育”不僅是向前輩致敬,更重要的是延續“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讓學生更好地為國家、為人民做出貢獻。紅色教育的范疇不僅包括傳統的革命教育,也包括新時代的抗疫精神。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積極主動搭建學練平臺,為紅色基因的傳承和紅色文化的滲透開辟新路徑,使學生浸潤在紅色文化中,形成優秀的精神品質與人格。
參考文獻:
[1]高磊磊.高校體育教學融合紅色文化思政教育的研究[J].文化產業,2021(15):155-156.
[2]胡達道,胡春曉,陽蕓.論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體育教育教學[J].紅色文化資源研究,2021,7(1):123-130.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小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