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玲
新課標實施以來,教學的指導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相比過去,無論是從課堂中心而言,還是從教學重點而言,都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現如今在能力和素養培養越發受到重視,要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再延續原本的教學方法是不現實的。而立足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在初中體育的教學中,教師需以多種方法構建學習者中心,注重方法與過程和學生個人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這樣,教師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滿足當今教學越來越高的要求。
一、采用多種方法,突出學生中心地位
課堂中心由教育者變為學習者是新課改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其能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學習效率提高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這一模式下,高效的教學有賴于學生學習動力的充分激發。這既與學生興趣有關,也與成就感的獲得有著密切的關系。學生動力的激發方法不止一種,如何結合初中體育教學的內容選擇合適的方法成為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之一。
(一)做好情境導入,充分激發學生興趣
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興趣是否能充分激發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學習動力,影響著學生學習能力。而在新課改的教學模式下,如何充分激發學生興趣成為教師首先需思考的問題。相比知識類學科,體育活動式的教學方法本身就有著一定的激趣效果,但并非所有體育課程都在課外學習,理論知識的學習在體育教學中仍占據著一定的地位。在這些課程中,教師就需以合適的情境導入課程,在課堂教學之初充分激發學生興趣。例如,在“人體與運動”這一節,在正式教學前,教師可以播放NBA的精彩集錦。然后詢問:“他們在球場上縱橫馳騁,是憑借什么完成的?”以此引入運動系統的概念。而在骨骼和關節的介紹中,教師同樣可以采取相關的微課視頻進行導入。相比單純的文字,視頻無疑能充分吸引學生注意力,而在之后的探究式學習中,教師發現學生更加積極、主動、這樣,通過合理的導入情境,教師充分激發了學生興趣,為學生中心模式的構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開展游戲活動,促進學生積極參與
根據調查,大多數人的第一個興趣與游戲相關,在中小學階段,游戲教學本身就有著較強的激趣效果,相比普通的體育活動,學生在游戲中參與度也較高。在體育活動中,并非所有的活動都能有效激發學生興趣,田徑、籃球運球、足球的顛球等一系列的練習項目都很難第一時間就激發學生興趣。游戲與這些活動的結合能更有效地讓學生參與活動,從而切實提高學生參與積極度。因此,在初中體育的教學中,教師需積極將游戲活動與體育教學結合。例如,在“短跑”這一運動中,在教授了正確的跑步方法后,教師可以開展簡單的追拍跑游戲。在這一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前后學生相隔1.5米,在聽到起跑口令時,學生需以蹲踞式方式朝一個方向奔跑,在不同區域追到前方學生的人獲得不同的分值,得分最高的學生為勝利者。而這樣,通過一個簡單的小游戲,教師有效提高了學生課堂參與度,在“短跑”這一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也更加深入。
(三)落實鼓勵原則,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學生中心地位的突出既與學生興趣的激發相關,也與成就感的獲得有著密切的關系。而在初中階段,后者多源于教師的評價和反饋。在課堂教學中,在學生提出新觀點、新想法,或面臨巨大困難時,若是缺乏教師的鼓勵,那么學生很容易失去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反之,教師的鼓勵則能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不斷獲得成就感,這對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有著巨大的作用。例如,在“健美操”的學習中,有的學生動作十分標準,教師就可以對其動作進行表揚,即“大家看一下,這位同學的動作就十分標準,大家以后做動作的時候要以他為榜樣”。而在比賽活動中,學生或學生小組如果獲得優勝,教師不僅需對學生進行口頭上的表揚,還需為其頒發相應的獎狀。這樣,通過鼓勵性評價,教師及時賦予學生成就感,有效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主動性。
二、轉變評價方法,落實過程結果并重
相比過去單單重視結果的教學方法,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同樣關注過程。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教師已經一定程度上開展了探究式教學模式。然而,以成績為主的評價還是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至結果,這對新課改理念的落實造成了消極的影響。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評價和教學應相互促進,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以學生探究為主要內容的課堂教學的同時采取對應的評價方法,真正落實過程與結果并重的理念。
(一)引入新型指標,引導學生關注過程
過程與結果并重的理念要求學生關注學習的過程而非單單是結果。因此,引導學生針對自己課上的學習態度、所采用的學習方法反思是相當重要的。過去的教學評價以成績為主,無疑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學生反思的方向與教學評價的指標密切相關。因此,在初中體育的教學中,教師需采用合適的方法引入新的關于課堂學習過程的指標,以引導學生充分關注學習過程。例如,在“健身拳”學習后,教師可以以成績和量表兩種方法對學生進行評價。其中,量表針對學生學習過程。在這一方法中,除了知識與技能外,還需引入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多項指標,如學習主動性、發現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合作氛圍等。而這樣,通過在量表中設置更加多樣的指標,教師有效引導學生在關注結果的同時關注了學習的過程,讓學生基于學習過程的各個方面進行反思,有效落實過程與結果并重的理念。
(二)進行成績對比,落實過程評價原則
對過程的重視不僅僅體現在對課堂學習過程的重視,也體現在對整個學習過程的重視,即以成長、變化的觀念看待自己的學習。在過去,教師往往以單次的測試成績對學生展開評價,學生所關注的也只是單次的成績,關注點是固定的、靜止的。在過程性評價中,教師需引導學生關注自身進步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變單次的學習成績為多次成績結合的成績曲線,引導學生將不同的成績積極進行對比。例如,在“籃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籃球競技性的特點在大課間開展比賽活動,以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充分提升自身籃球技能。每經過一段時間,教師都需以投籃、三步上籃等動作對學生進行測試,測試的結果輸入計算機,通過Excel形成折線圖。而在對學生的評價中,教師展示的也不是單次成績,而是折線圖,讓學生一方面關注自己本次的成績,另一方面關注自身成績的變化趨勢。如成績有明顯退步的學生就需就自身最近的學習行為進行反思,這對學生以發展的觀念看待自己的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采取合適手段,教授正確學習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相比直接授予知識,教授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在“學生中心”的教學理念下無疑更加重要,當然,新課改的教學觀也就此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主要場所,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積極采取新的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滲透正確的學習理念和方法,切實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一)采取分層教學,引導學生循序漸進
任何能力的培養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相比知識的學習,學生的體能和運動技巧更難通過短時間的學習提升。這也就導致不同的學生在體育學習中有著更加巨大的差距。在這樣的情況下,以統一的標準要求學生是不現實的。分層教學理念倡導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以不同的標準要求學生。體育學習講究循序漸進,而分層教學理念正是高效教學的方法之一。因此,在初中體育的教學中,教師需積極落實分層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提高自身身體素質。例如,在“足球”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課前的知識和技能測驗將學生劃分為三個層級。其中,對足球知識和技能都不了解的學生為基礎組,在第一節課教學中以知識的學習和興趣的培養為主要任務。對足球知識有一定了解的學生為提高組,在課上進行一定的基本技能練習。對知識和技能都有著一定了解的為實踐組,在學習技能的同時開展一定的對抗活動。而這樣,通過分層教學,教師滲透了循序漸進的學習理念,教授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二)開展小組活動,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合作本身就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方法。而體育教學不僅有著足球、籃球等小組對抗的項目,也對學生的學習毅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組活動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能力,還能讓學生通過相互鼓勵將一項活動進行到底。因此,在初中體育的教學中,教師需合理劃分小組,積極開展小組合作與探究活動。例如,教師可以以兩種方法劃分學生小組,其中第一種為分層小組,主要應用在學習活動中,應對的問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同層次的學生在這一方面有共同語言。第二種為競賽小組,主要將不同層次學生劃分到同一個小組,保證“同組異質,異組同質”。如在籃球的比賽中,初始實力較為接近的小組能有效提高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將練習活動堅持得更久。這樣,通過小組活動的開展,教師有效教授了學生合作學習和練習的方法,以合作探究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能力。
(三)構建合理組合訓練,教授學生運動方法
體育鍛煉需講究一定的方法,如果鍛煉方法不科學的話,學生不僅很難快速掌握運動的技巧,還會給自己的身體帶來巨大的負擔。這對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和體育素養的培養是相當不利的。組合訓練是將不同動作組合起來進行鍛煉的方法,其不僅有利于負荷互補,讓學生全方位地鍛煉自身身體的各個部位,還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運動技能。可以說,組合訓練是體育學習中相當有效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因此,在初中體育的教學中,教師需積極構建組合訓練活動,教授學生正確的運動方法,以此做好“授人以漁”。例如,在籃球“運球”技巧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構建兩項組合運動引導學生鍛煉。其中第一種為單人的運球,主要方法為將球分別運至左腳邊、右腳邊、胯下和背后。而第二種運動為“跨障礙運球”,即在籃球場上擺放數個障礙物,讓學生以不斷變換方向的形式進行運球,以培養學生移動運球的能力。而這樣,通過合適的組合訓練,教師有效教授了學生進行籃球運動的方法,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體育技能的能力。
四、滲透良好品德,促進學生個人發展
新課改教學觀提倡從關注學生到關注人,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這一方面,學生良好品德的養成占據重要的地位——這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目的是一致的。體育教學不僅有著相當多的德育素材,其本身就有著磨煉學生意志、培養學生堅強勇敢等品質的作用。因此,教師需以合適的方法積極將德育教學融入體育教學,以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更好地培養學生良好品德。
(一)引入合適素材,充分落實榜樣教學
在德育教學中,榜樣力量是相當巨大的。相比單純的理論教學,榜樣以“人”為例,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情感共鳴,提高學生對良好品德的認同感。在體育教學中,很多優秀的運動員本身就是榜樣教學的優質素材,這為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知識提供了便利的條件。而如何根據所學內容導入合適的人物為榜樣滲透德育教學成了教師需思考的問題。例如,在“排球”一節,在導入過程中,教師可以展現中國女排的素材,如電影《奪冠》的片段。在這一影片中,從1980年前后到2016年,中國女排一路斬荊披棘,重返世界之巔。而在影片素材觀看后,教師可以提問:“同學們你們認為女排精神是什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總結女排的優秀品質。這樣,通過合適的素材,教師充分落實了榜樣教學,這對學生良好品德的培養有著相當大的作用。
(二)開展合適活動,培養學生良好品質
相比學科教學,體育活動本身就在堅強、勇敢等品質的培養中有著一定的優勢。體育活動的開展對學生心理素質有著一定的影響,而素質拓展活動以心理教育為中心,將知識學習和體能訓練結合的理念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在初中體育的教學中,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師需開展合適的體育活動,以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修養。例如,在“野外活動”這一章,教師可以結合地理學科,以學科融合的方法帶領學生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盡量結合本地的自然地理情況和旅游資源,以徒步的方法鍛煉學生體能和意志。當然,教師還需將學生分成人數合適的小組,在教學時開展一定的如“熱帶驚雷”這樣的小組合作活動,這也能培養學生善于合作、樂于助人等品質。這樣,通過合適的素質拓展活動,教師培養了學生多種品質,落實了立德樹人的理念。
綜上所述,新課改的落實在提高教學實效性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體育的教學中,教師需積極結合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做好激趣環節,并將正確的學習和評價方法以及良好品德的培養融入日常的教學,才能切實落實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構建高效的體育課堂,滿足當今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越來越高的要求。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