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真實故事編創的原創話劇《桂梅老師》,已在各地精彩上演。該話劇經過長時間打磨和提煉,選取張桂梅數十年來教書育人中的部分鮮活事例,展示了她多方位的性格色彩。
主創們經常接觸桂梅老師,導演常浩表示:“對她了解得越多,越覺得我們做得還遠遠不夠。每一次排練和演出,對我們來說都是一次學習。”
話劇《桂梅老師》以“后設”的方式進行敘事,選擇了“路”這一舞臺意象,以此表達了張桂梅老師“來時的路”和“未來的路”,對張桂梅老師進行“個像”的解讀。同時話劇也通過其他人,如:無名的捐贈者、救災者、扶貧者、基層工作者、新聞工作者等每一個平凡而普通的建設者“群像”的展示,最終使“只要每一個人心中有愛,所有人的愛加起來就是大愛無疆”的主旨內涵得到升華,為當下現實主義題材創作提供借鑒和啟發。
張桂梅老師的感人之處并不在于她獲得了多少榮譽,而在于她面對一項項崇高的榮譽,無數的鮮花和鏡頭時,依然是一身素裝、淡淡微笑……《桂梅老師》亦然,沒有高詞大調,通過點滴敘述,帶大家認識了一位普通的鄉村女教師,這樣的真情流露,比任何吶喊都更震撼人心。

如果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可以貼上價格,與現實物質或者你想達成的愿望進行等價交換,你是否會開啟這個按鈕,又會選擇放棄怎樣的情感?超現實設定開局,奇幻題材下,《被遺忘的時光》呈現情感與守護的兩難抉擇,通過人們反復地放棄與得到,展現人性欲望的現實糾葛。
《被遺忘的時光》中的典當行就像“薛定諤的貓”,選擇放棄和現實索取形成人生的多重結局,劇集構筑一個情感與欲望交織的奇幻世界,表達純粹的關系如果被人為“物化”,終將會被這份關系反噬。劇集以奇幻的外衣包裹人性的多面,對欲望直白地揭露直擊人性的弱點與矛盾。透過對多樣化群像人物的觀察,《被遺忘的時光》鋪敘廣闊的物欲圖景:想要事業有成、想要愛人平安、想要一夜成名、想要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這些欲望等價于人生道路上一個個難題,而“交換游戲”就像一把打開捷徑之門的鑰匙,當現實欲望之匣打開,人們付出的代價已然不可估量。
當情感的濃度再次喚醒記憶,人們又與交換規則進行著對抗,無價的真情自帶的情感力量,才是生活本身的溫度。

歡樂頌小區迎來新房客,五位年齡相仿、性格各異的年輕女孩們在這里將“五美”的故事延續。《歡樂頌3》歸來,全新的面孔,卻仍舊是熟悉的配方和味道,輕快歡娛、犀利敏銳,同時帶有一絲喜感和一抹溫情。
《歡樂頌3》延續女性群像的塑造。創作者的目光從精英視角愈發投向普通人的生活,關注與大眾距離更近的當代都市女性群體。“五美”的形象也有了緊貼時代發展的具象變化。不論是哪位女性形象,都是當下的、鮮活的女性群體中的一個,她們的身上有著鮮明的時代烙印,追求自由、獨立和平等,積極進取上進樂觀;她們也代表著不同境遇的女性,引發與之有著相似經歷的女性對鏡自照,或者激起共情,或者引發深思。

25歲的都市人如何生存,是一個更有普世性、更扎實的話題。劇集沒有爆點式的營銷,情節本身也少見張力強的“熱搜式”矛盾,有笑有淚、有溫情有疲憊,貌似摒棄了對熱點話題的迎合,卻實實在在地打動了人心。
25歲是一個人與人之間差異極大的年齡,有人混成了職場油條,也有人還未畢業,未來的好與壞都難成定數。在強烈的不確定里,很多人會根據身邊人的處境建立坐標,不自覺地產生同輩壓力。《二十不惑2》中,女性話題并沒有被放在首位,劇集更聚焦與性別無關的青年人處境,雖然是一部女性劇,但它帶著比較踏實、有同理心的口吻,拋開了性別屬性,展現25歲青年眾生相,反而突破了社會話題帶來的標簽感,貼近了所有人的生活。
“閃光女孩”們站在25歲的十字路口上,尋著自己的人生軌跡。縱然這一路上的磕磕絆絆會令人踟躕,但她們卻永懷熱忱之心,前行至屬于自己的航標。雖然這條尋找自我的路并不平坦,但慶幸的是,她們成為彼此成長的底氣,并無畏而勇敢地前行著。

《中國好聲音》一直是對年輕人最有號召力的王牌音樂綜藝,更是為華語樂壇培養了眾多一線歌手,創造了無數耳熟能詳的音樂作品。華語樂壇永遠期待新鮮血液的注入,而這也正是《中國好聲音》每個夏天都能如期而至的原因。《2022中國好聲音》現已開唱,開啟第十一年聲夢之旅!
隨著盲選學員們的陸續登場,導師們紛紛陷入了幸福的煩惱:遇到心儀學員忍不住轉身,但轉身后又要面臨著“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殘酷淘汰。隊內pk誰去誰留讓導師們抉擇兩難,除了導師們的個人喜好,他們還要考慮自己戰隊內的配置更需要的學員類型。面對不斷帶來驚喜的實力學員和日益緊張的戰隊席位,導師們又該如何力挽狂瀾?學員們要如何逆風翻盤?《2022中國好聲音》初心如一,也破曉新生,看好聲音學員們盡情放聲高歌,追逐夢想!

《膽小鬼》改編自鄭執的長篇小說《生吞》,三個案件,三條時間軸,勾連起四位少年的十年人生際遇。
劇集橫切出三個時空:1999年,簡單但“不容易”的高中生活;2001年,黃姝的死去與少年們生活與命運迎來的拐點;2011年,四人離散后的青春與各自進入社會后的境遇。非線性敘事容易提高觀劇門檻,不過劇集巧妙通過相似體、共通情緒等轉場方式過渡、銜接,將情節串聯起來,使得多時空敘事散而不亂。
劇集的風格化還凸顯在制作細節里。在環境營造上,與20世紀90年代的東北氛圍對接,老工業區、老城區、大雪等意向構筑起罪案的晦暗、肅殺,及獨特的吞噬感。同時,不論是東北方言,還是人際關系的處理,抑或是街頭炸串、麻醬味兒的雪糕等吃食,都增強著觀眾對特定年代背景的代入感。作為劇中頻頻回響的流行歌曲,《膽小鬼》是少男少女們耳機中流淌的旋律,也是他們青春故事中的一個符號。主角們面對生活有“膽小”和“莽撞”,也有“討厭自己像刺猬小心的防備”一樣的敏感和自尊,成長的“勇敢”也隨著情節的發展逐漸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