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增強學生學科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基于此,文章總結了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現狀,并對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 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素養是每個學生都應當具備的基本素養之一。小學階段是學生系統學習數學知識的起始階段,也是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基礎階段,對學生今后數學思維、數學能力的養成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將對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放在教學工作中的突出位置。
一、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學內容以知識為主
當前,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還是習慣性地向學生講解數學原理、基礎知識及計算方法,認為學生只要掌握了數學基礎知識,就學會了計算,可以解決遇到的數學問題。實際上,學生只會計算教師講過的題目,題型稍微一變化或者難一些,學生就不會了,等著教師給出解決方法,缺少主動思考意識和知識遷移能力。
(二)學生課堂參與度不夠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了許多創新,如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等方式開展學習等,但教師留給學生學習和討論的時間還是較少,留給學生提問的時間和機會也較少。有些教師會按照事先的教學設計直接提出問題,等到有學生回答就直接講出答案,學生看似參與了討論,實際上卻是教師代替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導致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參與學習的深度不夠,大多數時間還是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
二、提升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希望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通過動手實踐體會數學知識的奧秘,以此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和理解。有效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動”起來,這比“教師講、學生聽”的效果好得多,會讓學生對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小組合作交流、自主動手操作等都是可以讓學生“動”起來的有效教學方法。
動手實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是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教學內容和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一些能夠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手腦協調性。例如,教師在進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學時,要求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分別有幾個面、幾個棱、幾個頂點,不同面和棱之間有什么關系等知識點。在傳統教學中,教師首先會拿著事先制作好的長方體和正方體讓學生觀察,然后將結果告訴學生。其實很多學生并沒有完全理解,而是死記硬背教師總結的內容。為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空間思維,教師應讓學生親自動手繪制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并將其拼接制作成相應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學生通過親自動手繪制、拼接,不但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還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棱、面關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知。
(二)讓學生勤于和善于思考
1.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小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腦子里總有許多“為什么”,但這并不代表學生會用數學思維進行思考和提問。例如,教師在進行“因數與倍數”的教學時,首先提出了“8的因數有哪些”這個問題,學生很容易就能說出2和4。然后,教師繼續追問:“你是怎么找到的呢?除了2和4,還有其他的因數嗎?”這時,學生才會發現自己尋找因數的方法是習慣性地使用乘法口訣。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清晰地思考問題,還可以幫助學生養成熱愛思考的習慣。
2.通過互動交流激發學生的思考意識。在數學教學中,很多問題往往存在不同的解答方法,學生可能會與同學就自己的計算方法和思路進行討論和交流,這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促進學生提升思考意識。例如,教師在講解完“運算定律”的教學內容后,為了讓學生掌握加法交換律、乘法交換律及加減法的運算法則等知識點,出了兩道題目,并要求學生不通過計算判斷下列等式是否成立:(1)123-68+32=132-(68+32);(2)12×97+3=12×100。對于第(1)題,有些學生認為正確,有些學生認為錯誤。學生通過計算后發現等號兩邊的結果并不相等,于是,向教師提出疑問:“不是有加法結合律嗎?為什么不能把后面的結合起來呢?”針對上述疑問,教師指出:“加法有結合律,但減法沒有,加法和減法不能隨便結合,需要按照順序從左向右進行逐一計算。”對于第(2)題,學生通過計算和討論再次明確了應當使用“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法則。通過互動交流,學生可以將所學內容從單個知識點擴展至多個知識點,這不僅有利于養成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還可以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認知。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尋找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數學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如果讓學生天天學習數學知識、做數學題,學生自然會感到枯燥乏味,覺得書本上的知識在生活中沒有用處。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尋找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通過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例如,教師在進行“小數除法”的教學時,可以以生活實際為背景,引導學生理解小數除法的計算原理:甲同學過生日,另外四個同學想請甲同學到飯店吃飯,一共花了89元,小學生錢不多,因此他們決定采用“AA制”,請問每個學生應該付多少錢呢?學生十分熟悉這個問題的情境,因此會對這個問題比較感興趣。學生通過計算發現:如果每個人付22元的話,22×4=88元,還有1元錢4個人怎么分呢?1元等于10角,這樣每人2角,還有2角,再將角化成分,2角等于20分,這樣,每人再出5分錢就可以了。教師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開展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小數除法的計算原理和計算方法。
2.關注學生、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積極鼓勵學生。每個人都希望受到他人的關注和認可,這一點在小學生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學生是數學課堂的主體,在數學課堂中,所有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注和認可。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給予學生積極、正面的評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的評價不是簡單的“你答對了”“你真棒”就可以了,而是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性格差異及回答問題的具體內容給出鮮明的、有針對性的評價。如教師在進行“加法交換律”的教學時,有一個學生突然舉手提問:“減法也有交換律嗎?”面對這種情況,教師不能因為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本節課無關就不進行回答,而是要表揚這個學生:“你的思維很活躍,提出的問題也很有價值,現在咱們一起研究一下吧。”教師的表揚使所有學生都意識到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會更加主動地思考,不斷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
現階段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還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小學數學教師應當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各種豐富、有意義的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有意識地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勤于思考,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和數學應用能力,為全面提升數學核心素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霞.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J].學苑教育,2021(1):93-94.
[2]吳金娥.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J].華夏教師,2022(11):15-17.
[3]馬俊瑛.數學核心素養融入小學數學策略例談[J].數學大世界(中旬),2021(3):39.
[作者簡介]饒燕琴(1969—? ? ),女,江西玉山人,橫峰縣第一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