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課改背景下,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啟發式、開放式、激勵式的教育模式將是素質教育的有效路徑。支架式教學模式主張教師以引導和促進為主,為學生搭建學習框架,從而幫助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支架式教學模式與素質教育的要求不謀而合,能夠使學生轉變被動學習的狀態,從而實現教與學的共同發展。
[關鍵詞] 支架式教學;小學;英語教學;應用策略
素質教育倡導全面育人。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不能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教師要轉變教學思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大膽創新教學模式。支架式教學模式符合新課程改革理念要求,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更能夠活化課堂氛圍,提升教學實效。支架式教學主張以生為本,借助一定的情境、任務或者活動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與以往的英語教學模式相比,支架式教學更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構建學習框架幫助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繼而提升教學效率。可見,借助支架式教學模式能夠轉被動為主動,有利于構建高效生本課堂。鑒于此,本文就從以下四個方面深入探究支架式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以生活資源為支架導入語篇,搭建文本橋梁
立足生活資源的教學更能夠引起學生共鳴。因而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立足學生生活經驗或者自身的生活資源,為教學搭建“腳手架”,以生活資源為支架打造學習任務,啟發學生深入閱讀和理解,從而建構新知識。
在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5 What do they do?這一單元的教學中,Story time板塊的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能夠引起學生共鳴。對此,教師可以借助生活體驗搭建“腳手架”,引導學生深入語篇中,提升文本理解能力。本文的語境主要是蘇海到麥克家做客的對話情境,對話內容主要圍繞父母的職業展開,學生通過對話中的詞匯和句型學會詢問職業的方式,提升語言表達水平。對此,本課開始時,教師首先可以立足自身職業做自我介紹:“Hello, Im your teacher. Im an English teacher. I teach you. ”板書“What am I doing?”引導學生用自我介紹的方式回答,以此搭建對話情境。或者教師出示自己的全家福,向學生介紹父母的職業,引導學生兩兩一組進行對話。其次,設計Pair work的情境,互相詢問父母職業,自然而然地生成真實語境,借機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篇理解能力。教師讓學生討論自己和朋友父母的職業,為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語言環境,將語篇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從詞匯和句型過渡到實際語言交流中,進而使學生建構新知識。可見,以生活資源為支架可以構建真實語境,鍛煉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二、以問題情境為支架引人入勝,搭建語言橋梁
創設問題情境是教師在英語課堂中較為常用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為“腳手架”搭建文本與學生之間的橋梁,使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增強自主學習能力,更對其他核心素養的培養起到推動作用。
在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Story time教學伊始,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課本中的插圖,并提問。
師:Look! This is a forest. Whats in the forest?(提問引思)
生1:There are some trees and flowers.
生2:There are some animals.
師:What animals are there?
生3:Rabbits, dogs and cats.
師:我們還在圖中看到了哪些信息呢?比如說還有哪些人物呢?
生1:There is a little girl in the forest. Her name is Goldilocks.
師: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小女孩置身圖畫中是什么樣的心情?
生2:She is very happy.
師:為什么她這么高興呢?
師:Now, lets have a look. She sees a beautiful house. Whose house is it? Guess!
學生觀看插圖,討論并競賽。課堂氛圍瞬間進入高潮,學生參與積極性非常高,并能夠借助已學知識自主表達。在此環節中,教師并未直接在課堂伊始就導入本課主題,而是借助插圖創設生動的自主閱讀情境,激發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并以此引出故事語境。教師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積極自主討論,恰好滿足了小學生的獵奇心理,更借機滲透了想象、創新和探究思維。
三、以小組合作為支架挖掘潛能,搭建知識橋梁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感知,體驗英語的實際應用,并了解英語中的獨特文化。這與傳統教學中以課本為中心展開的一系列課堂活動不同。教師可以嘗試以小組合作為支架搭建新舊知識的橋梁,實現新舊知識的遷移,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同時,借機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在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2 A new student.的Story time教學中,教師結合該板塊的內容因勢利導,將學生隨機分成幾個小組,借助小組合作搭建“腳手架”促進學生語言思維的發展。教師分組后設計情境任務:“如果有新同學轉入我班,現在需要向新同學介紹我們的學校,你們小組應該如何用英語詳細介紹呢?”小組內學生結合所學的新舊知識,同學之間討論向新同學介紹學校情況的句子,可將新詞匯和句型靈活運用到對話當中。小組內以情景劇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如A小組中一名同學說:“There is a library in our school.”另一名同學回答:“Its on the second floor, right?”由于話題貼近學生生活,學生的表達也更加生動具體。可見,在教學中融入學生的生活體驗,因勢利導展開互動討論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學以致用,提升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學生通過自主表達也深入認知了英語獨特的交流方式。
四、以智慧平臺為支架檢測評價,優化語用素養
為了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實現課后拓展。利用微課搭建學習平臺,將課內外知識有效銜接,既能夠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能夠充分挖掘課內外資源,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通過mind map的形式充分鍛煉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以智慧平臺為支架檢測評價學生的語言靈活運用能力。
學生可以在課后按需登錄微課學習平臺,選擇自己掌握不牢的微課進行鞏固學習,及時和教師進行溝通,也可以以游戲和任務的方式進行課文朗誦、單詞鞏固、閱讀練習等。教師還可以借助微課學習平臺設計自主檢測板塊,學生登錄后自行對課堂上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測,以此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和自主評價,激勵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通過搭建智慧學習平臺,優化學生的語用素養。
總之,支架式教學模式適用于小學英語課堂。通過以生活資源、問題情境、小組合作、智慧平臺為支架,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的自主思考、探究、表達和運用等英語核心素養。可見,支架式教學模式能夠挖掘不同發展階段學生的潛能,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德華,蔣夢霞.支架式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策略[J].海外英語,2022(2):146-147,151.
[2]陳閏曼.“支架式”教學在深圳小學英語寫作中的實踐運用[J].校園英語,2021(39):103-104.
[3]王芬.支架式教學理論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教師博覽,2021(15):57-58.
[4]丁玉春,張毅.支架式教學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校園英語,2021(20):102-103.
[5]李殷潔.淺談支架式教學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J].校園英語,2020(49):163-164.
[6]李孟孟.淺談支架式教學理論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考試周刊,2020(84):103-104.
[7]李曉衛.小學英語支架式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探析[J].海外英語,2020(14):173,206.
[作者簡介]趙菲(1992—? ? ),女,江蘇吳江人,蘇州市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山湖花園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