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裕 唐廷
內容摘要: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辦好高等職業教育離不開一流的師資隊伍。分析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概況以及高等職業教育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從師德、教育理念、理論知識、實踐經驗、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及發展前沿掌握情況七個方面對一流高等職業教育教師應具備的能力素質進行探討,指導高等職業教育教師開展能力建設。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 一流 教師 能力素質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以及創新型國家戰略的驅動,國家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可見,教育對國家發展進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非常重要。教育的重要職能就是培養人才,人才興,則國家興。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高等職業教育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優質的高等職業教育必然離不開一流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師隊伍。高等職業教師在專業理論與實踐技術方面均具有較高水平,承擔著傳授知識與技能的雙重任務。當前,關于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到底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能力素質方面未有定論,有學者認為教師應具備的能力包括教學設計、教學傳播、教學研究、教學組織等方面[1];有學者認為應包括教學實施、教學研究、教學設計三方面[2]。筆者結合自身從事教學實踐及研究工作的經驗,重點就一流高等職業教育教師須具備的能力素質展開探討,在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概況、高等職業教育對教師的基本要求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結合高等職業教育屬性及培訓對象特點,從高尚的師德師風、先進的教育理念、扎實的理論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很強的教學能力、較強的科研能力等方面對一流高等職業教育教師應具備的能力素質展開探討。
一.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概況
高等職業教育是社會、經濟及文化教育不斷發展而形成的產物,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大規模發展始于二十世紀末,落后于世界高等教育大規模發展的時間約三十余年。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最初主要依托“三改一補”政策發展而來,在相當長時期內,高職與高專共存。1999年,教育部實行高等職業教育、高等專科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三教統籌”,統稱為“高等職業教育”[3]。因此,從一定程度上講,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具有“職業性”和“高等性”的雙重屬性。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國教育領域加速變革,作為我國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高等職業教育也迎來快速發展期,培養了大批兼具高等教育與職業技術屬性的人才,具備符合我國國情與經濟社會發展特征的顯著特點,為國家和社會各領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高等職業教育對教師的基本要求
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特點及所處地位對高等職業教育教師能力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高等職業教育教師的能力素質必須滿足這些基本要求,并注重圍繞基本要求深化拓展能力建設,從而適應基于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背景與崗位需求的兼具共性化與個性化特征的統一型能力素質建設模式,充分發揮具備我國特色且符合行業領域需要及人才崗位需求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育人功能。首先,高等職業教育教師應具備共性化的素養,比如良好的師德師風、先進的教育理念等素養。共性化素養是作為教師普遍具備的基本素質,具有廣泛性、基礎性及普遍性特征,是能體現教師職業特點的基本素養。其次,高等職業教育教師應具備個性化的能力,該個性化能力指的是體現高等職業教育規律、行業領域專業需求及教師授課風格的高等教育能力和職業教育能力。
高等職業教育教師應符合高等職業教育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在具備共性化素養的前提下,高等職業教育教師不僅須具備實施一定程度高等教育的能力,還需具備實施職業教育的能力。例如,在講授理論知識時,需一定程度上按照高等教育的模式進行理論提示與講解,使學生具備一定程度的符合崗位及職業發展的理論基礎,但需注意講解深度、廣度及難度,與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有所區分,做到貼近授課對象特點優化知識體系、內容要點及授課方法手段。在講解職業技能時,高等職業教育教師要做到言傳身教、科學指導,在自身具備嫻熟操作技能的前提下,貼近崗位操作技能、授課對象知識結構及學習能力特點進行示范講解,采用科學的實踐教學方法對學員實施高質效的培訓,使學員快速精準掌握將來工作崗位所需的技能。
三.一流高等職業教育教師需具備的能力素質
培養人才的關鍵在于教師,一流的高等職業教育離不開一流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師。高等職業教育院校要以建設一流高職及一流師資為目標,突出政策導向,科學制定教師職業發展規劃,完善評價指標及發展通道,實現師資建設內涵式發展,促進教師能力素質提升。高等職業教育教師需積極激發內驅力,不僅要滿足高等職業教育對教師的基本要求,還應以更高的目標、更嚴的標準要求及激勵自我,瞄準一流高等職業教育教師目標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抓好能力素質提升。
1.一流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師德
作為教師,良好的師德是立身之本,高等職業教育教師也不例外。師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4]。正所謂“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具有思想的啟迪性、廣泛的示范性和深遠的影響性,需要授以學生知識、技能及做人的道理。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師德,一流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則必須具備高尚的師德師風。一般而言,高等職業教育院校的學生基礎相對薄弱,自主學習能力和自律能力有所欠缺,教師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引導學員建立學習興趣及發展規劃,與大學本科教師相比,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必須具備更多的耐心與包容心,積極想辦法引導學生養成熱愛學習、樂于學習的習慣,缺乏高尚的師德是難以實現的。
2.一流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必須具備先進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關于教育方法的觀念,對教師確定教學思路、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核評價方法及教學程序等方面有著直接影響,進而影響到教學效果。高等職業教育教師的教育理念既有共性,也有特性,需要科學準確把握教育教學規律,用發展性眼光看待及牽引教學實踐,遵循學員認知規律,注重學員主體地位,緊貼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任職崗位需求謀劃教學活動。先進教育理念的形成離不開廣博的教育學知識及廣泛調研思考,教師需具備寬闊的視野,準確掌握教育領域最新政策動態,熟悉國內外優秀的高職院校辦學及教育模式,并具備一定的教學經驗。同時,教師需結合所屬學校的專業設置和學員基礎實際凝練教學理念。例如,蘊含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求知欲望,科研反哺教學,以賞識代替抱怨等觀念的教學理念均屬于較先進的教學理念范疇。
3.一流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
俗話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一流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師既要懂技術,也要精理論。要成為一流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必須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能夠從理論和原理上將知識講明白、講簡單、講透徹。教師只有掌握了扎實的理論知識,才能科學準確地指導實驗、實訓和實操。當然,職業教育層次的教學從一定程度上講更多強調理論以“必需”、“夠用”為度,應認識到實踐性教學的重要性。高等職業教育教師不能只重技能不重理論,實施狹隘式教學,而應注重建立在一定理論基礎上的個人技能發展與提高。只有基礎理論扎實了、牢固了,才能有效指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以及科研工作。要成為一流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必須在理論知識儲備上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做到知識淵博、厚積薄發、功底扎實。
4.一流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
高等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的高等階段[5],是以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面向第一線職業崗位的實用型、技能型專門人才為目的的職業教育。由此可見,高等職業教育非常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一流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地開展實踐授課,教授學生扎實的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使其直接面向崗位、面向實踐、面向應用,滿足培養目標和任職崗位需求。一方面,高等職業教育教師應多赴企業調研及參加培訓,或者通過帶學生赴企業結合任職崗位開展現地教學的機會,把握最新的行業和技術水平,學習實踐經驗。另一方面,積極引進對應專業的優秀企業技術人才補充師資力量,建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專業理論與崗位實踐的有機結合,提升授課質效及崗位適應性。
5.一流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必須具備很強的教學能力
作為一流高等職業教育教師,能結合教授課程及授課對象特點,將教育教學規律及高等教育心理學引入到教學活動中,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及環節設計,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自主學習能力,具備很強的教學能力。要突出“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重要性,正向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一是摸清學生現有知識水平。要了解學生的前置學歷、前導課程以及已有知識水平等情況,準確把握學情。二是優化學習目標任務及教學模式方法。比如,對于土木工程類的工科專業,須具備一定的工程設計能力和現場操作能力,這體現在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計劃之中。教師要認真研讀分析,結合崗位需求,明確知識目標及教學內容。將需教授的知識進行脈絡梳理,形成知識結構框圖,讓學員對學習目標及內容有清晰認識。采用合適的教學模式及方法,引導學員實現高效學習。三是掌握學生個性特點。除掌握學生已有知識水平和任務要求之外,一流教師還應對學生在生理、心理、智力、性格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個性特點有所把握,做到因材施教。
6.一流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必須有較強的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體現在對理論知識的高級應用及創造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強的創新性、指導性和超前性,能夠有效推進理論知識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在我國,有相當大比重的科研成果出自高校,這是推動科技進步、社會發展及實現創新型國家戰略的主陣地之一。要成為一流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必須著眼行業前沿、企業需求、專業特點及存在問題開展科學研究,解決關鍵問題及難題,實現科研反哺教學。從某種意義上說,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和行業技術有直接聯系,因此更能準確把握行業企業對新技術的需求,更能緊貼需求凝練科研課題,也更能夠實現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有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師脫離科研,只重教學,忽略了科研對教學的促進作用,這是不合適的。作為高等職業教育教師,要有嚴謹的科研態度,準確把握行業技術發展方向,明確自己所從事的科研方向與學科專業建設之間的關系。要結合自己所學專業及學員就業崗位需求確定自己的科研方向,使自己的科學研究方向與學科專業發展規劃緊密聯系,實現科研與教學的有機統一與相得益彰。
7.一流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必須把握學術和行業發展前沿
要成為一流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必須具備發展眼光與思維,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準確把握學術和行業發展前沿。無論是理論授課還是實踐操作,都必須對現有的理論知識水平和技術水平有清晰的認識和把握,并且把最新的理論成果和操作技術教授給學生,讓學生具備與時代同步甚至超前的知識和技能水平。首先,要洞悉學術前沿。要把握最新的理論和科學研究成果,了解發展方向和研究熱點,用以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指引研究方向,推動課程和教學創新。其次,要把握行業前沿技術。深入行業和企業一線調研,掌握最新的裝備、技術和管理水平,熟悉設備操作流程和技能發展水平,具備熟練的操作能力。再次,要把握行業亟需。要對行業在裝備、技術及管理等方面尚且存在的突出問題有準確把握,并在教學科研中探索解決方法,最終解決行業技術發展問題。
參考文獻
[1]安冬平,冼雪琳,閆飛龍.新時代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系統思考:時代透視與戰略抉擇[J].職業技術教育,2018(13):44-50.
[2]俞亞萍,劉禮艷.我國高職教師能力素質研究綜述:基于文獻計量和CiteSpace分析[J].職教論壇,2017(32):5-9.
[3]匡瑛.高等職業教育的“高等性”之惑及其當代破解[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1):12-22.
[4]黃東紅.關于農村幼師立德樹人的路徑探析[J].青年時代,2018(21):244-246.
[5]殷紅.德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研究及對我國高職校企合作的啟示[D].天津大學,2012.
(作者單位:海軍勤務學院海防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