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夫·林多夫

這一天終于到了。索勒納斯已經清楚地意識到,她不得不離開這個幾十年來被她稱為“家”的地方。她的房子坐落在美國波士頓以北的拉姆尼濕地保護區邊,這里距離大西洋很近。近年來,由于災難性天氣頻發,潮汐和巨浪不時沖刷她的房屋。索勒納斯知道,總有一天,驚濤駭浪會迫使她背井離鄉。
從索勒納斯家出發,穿過拉姆尼濕地保護區,就能看到美國垃圾轉運巨頭——維爾貝萊特公司的一座垃圾填埋場。這里負責焚燒索格斯鎮及其周邊社區收集到的所有垃圾。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垃圾焚燒所產生的灰渣越積越高,同樣不斷上升的還有海平面。索勒納斯知道,有朝一日,海水不僅會吞掉她的房屋,還會卷走這個重達50萬噸、面積達140英畝的“垃圾王國”,打破她幾十年來的安寧生活。這片她熱愛的濕地將被有毒有害垃圾覆蓋,她也將不得不移居內陸。
“這座垃圾填埋場25年前就該關閉了,”索勒納斯義憤填膺地說,“但2020年11月,它又獲得了為期五年的臨時許可證。它每年焚燒10萬噸垃圾,五年就是50萬噸。”
維爾貝萊特公司并沒有就未來如何清除或轉移其所制造的垃圾山制訂計劃。位于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保護法基金會此前一直在反對延長維爾貝萊特垃圾填埋場的運營許可,但最終以失敗告終。而且,就算這里的焚燒爐被關停,巨大的垃圾填埋場仍會繼續存在,并且最終被不斷上升的海水吞噬。
隨著有毒有害垃圾山開始污染索勒納斯家附近的濕地,魚類、鳥類以及其他陸地野生動物的重要棲息地將被破壞。事實上,由于颶風帶來的巨浪,現在垃圾填埋場就已經時不時發生泄漏事故,很多焚燒后的垃圾灰中含有高度有害的化學物質二噁英。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海洋食物鏈崩潰……這些都讓海洋承受著巨大的壓力。海洋中的垃圾污染已經很嚴重了,如果再加上這樣的垃圾山,它會變成什么樣子?
在美國,像維爾貝萊特垃圾填埋場和與其毗鄰的拉姆尼濕地保護區這樣的情況并非特例。“美國共有約10萬個垃圾填埋場,其中一半以上都離海岸不遠,因為這些地方地勢低洼、易發洪水,不宜作為生產或生活的場所。”美國弗吉尼亞州里士滿大學法學院教授諾亞·薩克斯說,“海水上漲時,垃圾填埋場里的工業垃圾和生活垃圾都會被沖入大海。”
2019年,英國展開了一項關于海岸線的調查研究,由南安普頓大學和其他幾所大學聯合主導,除了調查海平面上升的情況,還監測了英國各地海岸線附近約1萬多個垃圾填埋場的情況。“經過多年的觀察和研究,我們發現部分垃圾填埋場目前已經被海水淹沒了。它們被洶涌的巨浪裹挾,其中的鉛、石棉以及其他有毒化學物質都被沖刷到了海水中。”參與此項研究的南安普頓大學海洋學教授伊萬·海格說。
同樣在2019年,美國環保局的幾名研究人員調查了弗吉尼亞州諾福克市的垃圾填埋場。當時,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預測,在最糟糕的情況下,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將上升四英尺。美國環保局的研究人員指出,基于這一預測,屆時諾福克市的垃圾填埋場將仍然保持在海平面以上。但更頻繁出現的強降水天氣、颶風、風暴潮和洪水可能導致市政基礎設施反復遭到破壞,其中也包括垃圾管理設施。和其他沿海城市一樣,諾福克市的一些大型垃圾填埋場都建有延伸到地下水位的壕溝。這些地下壕溝很脆弱,極易遭到破壞。如果海水侵入地下壕溝的含水層,取代目前含水層的淡水,就可能腐蝕壕溝的黏土襯墊,導致內容物浮起并滲出地面。
參與研究的三位美國環保局專家一致認為,海平面上升對垃圾填埋場造成的威脅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了。其中一位專家蘇珊·朱利葉斯表示,對美國沿海垃圾填埋場進行系統性研究迫在眉睫。但在美國,僅僅是搞清楚沿海地區所有垃圾填埋場的位置并進行評估,就非常困難,因為進行這樣的調查需要不菲的資金。而前總統特朗普執政期間,就連“氣候變化”一詞在環保局和其他政府機構中都成了禁忌。如今雖然能夠重新談論這一話題了,但由于兩黨分歧巨大,很多項目都難以推進。

維爾貝萊特公司位于索格斯鎮的垃圾填埋場毗鄰拉姆尼濕地保護區,這里1989年就已經是“風險環境地區”了。
除了兩黨的政治分歧,還有一大因素導致美國沿海垃圾填埋場亂象叢生,那就是垃圾填埋場主要由各州管轄,美國環保局甚至沒有完整的名單。
從上世紀70年代起,美國政府開始注意到有害垃圾對環境的危害。1976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資源保護和恢復法案》,規定聯邦擁有授予工業以及市政垃圾填埋場處理有害垃圾的權力。不過,在該法案的框架下,垃圾填埋場的管理權被下放至州和地方政府。1997年,美國政府更是明確規定,由州和地方政府全面負責垃圾填埋場的運作和管理。
到了上世紀80年代,美國環保局和很多州的環境保護部門開始要求,地方建新的垃圾填埋場必須鋪設黏土、塑料等襯墊,以防止有害垃圾污染土壤。在此之前,大多數市政垃圾填埋場都沒有在地表鋪設襯墊,這也意味著地表和垃圾之間沒有任何屏障,土壤極易受到污染。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有研究人員曾表示:“這個問題根深蒂固。隨著海平面上升,海水的侵蝕程度不斷加深,很多早期建造的垃圾填埋場都有大量難以降解的塑料垃圾,被卷入海水后會進一步污染海洋。”
而且,難以降解的塑料垃圾只是麻煩之一,那些最早一批建造的垃圾填埋場還接收了很多未經處理的有毒垃圾。例如,位于美國新澤西州的米德爾塞克斯縣垃圾填埋場始建于上世紀40年代初,于1974年關閉。該垃圾填埋場當時接收了很多來自新澤西州其他地區的固體垃圾,包括用于“曼哈頓計劃”(即“二戰”時美國利用核裂變反應來研制原子彈的計劃)的瀝青鈾礦。1986年,美國能源部發布報告指出,對米德爾塞克斯縣垃圾填埋場里瀝青鈾礦的無害化處理已經完成,但2008年這里又發現了鐳和鈾污染。
放射性垃圾在短時間內就能對周邊環境造成實質性破壞,這讓沿海垃圾填埋場成了定時炸彈,隨時會威脅到周圍的生態系統。美國《國會山報》最近發布的一篇評論文章就指出,濕地除了對所有棲息在這里的動植物非常重要,還有相當重要的碳匯功能,即通過大量的植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減少溫室氣體的濃度。例如,位于美國東海岸中部切薩皮克灣周圍的濕地每年可吸收超過220萬噸二氧化碳。該評論文章的作者——美國特拉華大學植物與土壤科學系的教授羅德里戈·巴爾加斯警告說:“如果濕地生態系統遭到破壞而退化,其吸收和儲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可能會下降甚至消失,結果是大量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被釋放到空氣中,加劇全球氣候變暖。”

特拉什莫爾山是一個由弗吉尼亞海灘垃圾填埋場改造而成的市政公園,位于僅高出海平面12英尺處。
美國邁阿密大學地質學教授、專門研究海平面上升問題的專家哈羅德·萬利斯說,沿海垃圾填埋場的問題一直懸而未決,存在系統性原因。“很多人認為在未來一個世紀內,海平面的上升將會被限制在幾英尺之內,因此并不覺得形勢嚴峻。然而,現實情況比他們想象中糟糕得多。另外,在政治層面,治理垃圾填埋場是地方政府的責任。而針對這一類棘手問題,地方政府通常會選擇拖延時間和‘踢皮球。除非海水已經倒灌到垃圾填埋場,否則他們才不會想著通過提高稅收等措施來解決這一問題呢。”萬利斯說。然而,等到20年后海水真的淹沒垃圾填埋場時再后悔就來不及了,而且那時,地方政府賴以征稅的基礎——房地產將大幅貶值,稅收收入也會急劇減少。
加州反對廢棄物聯盟主任尼克·拉皮斯贊同萬利斯的觀點。他說:“垃圾填埋場的問題之所以棘手,是因為這些垃圾永遠不會消失,而且并不穩定。它們不斷腐爛,也可能導致垃圾填埋場的塑料襯墊變脆甚至開裂。一旦塑料襯墊完全破裂,黏土襯墊也支撐不了多久,環境終將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萬利斯預測,到2100年,海平面將上升10英尺,甚至15英尺。因此,現在就必須處理這些沿海垃圾填埋場,將它們轉移至內陸。“趁現在轉移成本還不高,我們應該盡早采取行動。一旦這些垃圾填埋場沒入水下,或者成為被海水包圍的島嶼,就為時已晚了。”萬利斯說。
佛羅里達州的南大德垃圾填埋場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個巨大的人造垃圾山始建于1978年,距離大西洋不到一英里,高約150英尺,是南佛羅里達半島海拔第二高的地方(海拔最高的是附近的布勞沃德縣垃圾填埋場,高度為約200英尺),這個垃圾填埋場接收來自邁阿密各地的垃圾。
邁阿密市南大德縣固體垃圾管理部門副主任阿卡亞·克拉潘達表示,在未來10至13年,這里的垃圾填埋場所收的垃圾將會呈爆炸式增長,直至達到頂峰。那之后,他們會關閉這座垃圾填埋場。但這座垃圾山要如何處理呢?克拉潘達無奈地攤著手說道:“我們還能做什么呢?你總不能移動一座山吧。”
的確,要將大量垃圾從沿海地區轉移至內陸可謂困難重重,這讓美國環保組織“塞拉俱樂部”新澤西州的負責人杰夫·泰特爾對該州東北部沿海地區的未來感到悲觀。他說:“在新澤西州的梅多蘭茲,有八個巨大的垃圾填埋場,有一個甚至長1英里、高300英尺。”即使只是一個小型的垃圾填埋場,轉移也要花一大筆錢,更何況是這樣的“巨無霸”呢?而且,當地政府也沒有多少資金來轉移這些垃圾填埋場。“當地官員試圖通過構筑堤壩來防止海水倒灌,但這樣做只是治標不治本。現在我們認為,到2100年,海平面至少將上升八英尺。總有一天,海水會淹沒這些垃圾填埋場,我們已經見識過2012年颶風‘桑迪的巨大威力了。”泰特爾擔憂地說。

作為人類消費證據的垃圾“點綴”著美國的海岸線。隨著海平面上升,這些垃圾對環境的危害越來越大。
在弗吉尼亞海灘,屹立著一座長800英尺、高60英尺的山脈,山上綠草如茵。你可能永遠也不會知道,在山脈草皮下6英尺處覆蓋著一層厚厚的塑料襯墊,內有足足64萬噸城市垃圾。原來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地方政府批準了一項市政工程,將位于僅高于海平面12英尺處、離大西洋2英里的一座垃圾山改造成了公園,這就是特拉什莫爾山公園的由來。
如果到2100年海平面上升八英尺的預測成真,那么“特拉什莫爾山”就要更名為“特拉什莫爾島”了,至少在風暴天氣期間會是這樣。就像萬利斯和其他專家預測的那樣,海浪和風暴潮將不可避免地侵蝕這座垃圾山。除非美國以舉國之力快速轉移這些沿海垃圾填埋場,或者全球各國齊心協力大幅減碳,否則不斷上升的海岸線終將吞噬特拉什莫爾山和美國沿海成千上萬個其他的垃圾填埋場。
在美國,現在還沒有人會把世界末日和垃圾填埋場聯系在一起。當然,面對海平面日益上升的威脅,一些專家討論道,需要制訂計劃,將居民從低洼的沿海城市轉移到內陸地區生活,但沿海垃圾填埋場顯然不是計劃中的一部分。對此,里士滿大學的薩克斯教授憂心忡忡地說:“我擔心,隨著沿海城市的居民不斷撤離,這里最終留下的只有那些垃圾填埋場。”
索勒納斯知道自己不能再猶豫不決了,她必須離開位于拉姆尼濕地附近的家,因為這旁邊就是“巨無霸”垃圾山,而當地政府已為維爾貝萊特垃圾填埋場再次“續命”五年,垃圾山的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過去十年,我一直在糾結要不要離開這幢我和家人已經住了近半個世紀的房子。現在我知道,是時候離開了。我在家里的每扇窗戶上都貼了警示牌,上面寫著:‘這里是洪水區!我知道這會惹惱一些鄰居,但隨著海平面不斷上升,如果還不離開,總有一天他們都會變成難民。”索勒納斯說。
[編譯自美國《國家》]
編輯:周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