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方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國家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體育教學越來越受人們重視。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小學體育教學的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體育知識包羅萬象,涉及的內容很廣,倘若教師仍然只是采取“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法,學生被動地接受課堂知識,沒有調動積極性,學習效果肯定不盡如人意。而游戲教學法的運用能夠有效改善這種現狀,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營造愉快的活動氛圍,提高小學體育的教學效率。
一、游戲教學法概述
(一)游戲教學法的概念
游戲教學法主要是指通過游戲化的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創造生動活潑的、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學得活”“學得樂”,以保證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一種教學方法。游戲教學法并不是盲目地將體育授課變成體育游戲,而是在指定的范圍內進行有目的、有規則、有計劃的游戲項目,最終在完成各種游戲項目的同時,完成體育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趣味性和易行性是主要特點,如游戲教學法在體育課程中的運用具有先天的優勢,是非常容易實現的。
(二)游戲教學法的作用
首先,游戲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下,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做、學生看,學生練、教師看。在進行技術動作的講解中,各種描述晦澀難懂,學生無法參與其中,只能做到“形似”,而無法正確領會和掌握各動作、技巧的真正要義。采用游戲教學法,將教學內容生動地融入各種游戲中,整個過程中學生參與度高,形式輕松歡快。其次,游戲教學法有助于學生把握體育運動技能。通過游戲教學法,教師可以將每一個動作、每一種技巧都融入游戲中去,使每一個學生對每一個動作、技巧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時,游戲教學法能夠增強小學生的體質。體育教學中游戲教學法的運用,使原本無趣、刻板的授課形式變得有趣,提高了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參與度,促進學生籃球習慣和運動習慣的形成,從而保障了學生的體質健康。
二、當前小學體育游戲教學的現狀
(一)忽視了游戲的趣味性
小學體育教學中游戲教學法的運用是為了利用游戲的趣味性來活躍課堂氣氛,創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環境,從而使學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中。這就要求教師選擇教學游戲時注重游戲的趣味性,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欲望。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什么樣的游戲,只有學生樂于參與、勇于參與,才能發揮其教學的價值。然而現階段,大部分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游戲的選擇時,過多地關注是否能夠通過游戲來完成教學任務,在實際的教學運用中,也是更多地強調游戲的目的和任務,忽視了游戲的趣味性。在多數課堂教學中游戲僅僅是教師為完成教學目的的教學工具,學生無法在游戲中獲得樂趣,導致失去學習熱情,不但沒有激起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二)忽視了游戲的主體性
游戲教學法需要學生積極參與,所選擇的游戲活動要以學生為主體,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改變傳統教學法中主要以教師為主的現象。只有這樣,游戲教學法的價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得以發揮。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體育教師還沒有從傳統教學方式中擺脫出來,無法處理好自己在教學中的位置,會不自覺地對教學游戲實施干預,為游戲預設步驟和程序,干預學生的自由發揮。教師對游戲主體的忽視和對教學游戲的強制性干預,導致教學游戲的趣味性降低,嚴重影響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降低了游戲教學法的使用價值。
(三)忽視了個體的差異性
在教學中引進游戲教學法能夠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體育潛能,展現每個學生的體育天賦。但由于不同的學生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個體差異,教師在進行游戲分配時,應該因人而異,差異化對待。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為其分配合適的游戲角色或游戲形式。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沒有對學生的能力進行綜合評價,盲目地進行游戲分配,導致學生無法完成游戲任務,影響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甚至會造成個別學生對教學游戲產生恐懼感,影響游戲教學法的正常開展。
三、游戲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一)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趣味性
游戲教學法最突出的特點是運用游戲來完成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因此,教學過程中體育游戲的設計和開發質量成為影響其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教學游戲的開發應具有科學性、合理性、趣味性、教育性的特點,并且能適應小學生群體身心發展的特點,應能調動起學生的游戲積極性,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以小學籃球教學為例,在小學二年級的“傳球”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全面掌握籃球的傳球方法,增加傳球練習的趣味性,教師可以設計分組競賽的游戲活動進行教學。具體方法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組員需要以障礙運球的方式運球,通過球場障礙物后折返回起點,回到起點后需要根據教師要求的不同傳球方式將球傳給下一個組員。無論是在運球障礙折返跑的過程中出現失誤,還是在傳球時沒有按照要求的傳球方式傳球都被視為犯規,需要學生重新進行。小組之間存在競爭關系,全部隊員完成用時最短的小組獲勝,獲勝小組有權向失敗小組提一個要求,作為自己的獎勵。這樣的游戲設計不但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運球、傳球、接球、人球結合等方面的能力,達到教學目的,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同時,輕松、歡樂的課堂氛圍和有趣、新穎的教學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游戲參與性,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對籃球的興趣。
(二)發揮小學體育教學的主體性
游戲教學法類型很多,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一切從學生的立場出發,根據課程內容和教學目的的不同,創設不同的游戲情境。要充分運用好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具體來說,對于教學中運用的一些參與性游戲,要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性,必要時教師也可以參與到游戲中,這樣不僅可以及時對學生的各種技術動作做出指導,還能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消除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隔閡感和距離感。對于一些趣味性游戲,教師可以通過一個故事情境進行引出,以便更好地吸引學生的關注度和注意力。例如,在進行雙腳跳的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青蛙過河”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將自己想象成一只青蛙,了解青蛙雙腳跳時所具備的特點,并對其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究。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并進行深入的思考,逐漸掌握這一技術要領。
(三)尊重小學體育教學的差異性
不同的學生,個性和心理不同,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構建科學、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為例,首先,應該提升評價體系主體的多元化程度,在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中,教師作為唯一的評價主體,既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又對學生的掌握程度和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雖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教師自身的局限性,評價結果往往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所有小學體育游戲教學應該積極豐富自己的評價主體,如將學生本身、學校、家長納入評價體系中,以確保教學評價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其次,要完善教學評價內容,實現評價內容的全面性。因此,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不能僅僅將學生技能的掌握情況作為唯一的評價內容,還應將體育教學對學生的心理和身體方面的影響和促進納入評價內容中,提高體育教學評價的全面性。
(四)促進小學體育教學的多樣性
小學體育教學是一項系統的教學工作,涉及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較多。特別是游戲教學法作為一種寓教于樂的教學形式,其教學手段和具體的游戲種類更是十分豐富,如參與型游戲、競技型游戲、合作型游戲、活動型游戲等。在不同的游戲類型中又包含眾多的具體游戲形式,就籃球運動項目的教學來說,包含競技游戲中的運球接力游戲、傳球接力游戲,合作類型中的多人傳接球游戲,活動游戲中的不同器械游戲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運用不同的游戲形式進行教學,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游戲教學法對小學生體育學習興趣、體育運動技能以及學生自身體質健康有著積極的影響。然而,目前我國小學體育游戲現狀不容樂觀,存在忽視游戲的趣味性、游戲的主體性以及個體的差異性等問題,嚴重制約著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阻礙了小學體育教學的發展。作為小學體育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年齡,遵循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針對小學體育游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如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趣味性,發揮小學體育教學的主體性,尊重小學體育教學的差異性,促進小學體育教學的多樣性,以確保游戲教學法的教學效果,促進小學生體育能力與素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周登嵩.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2]王雪艷.體育游戲教學實驗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7.
[3]趙松.小學籃球課中體育游戲教學法的應用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5.
[4]季謝云.小學體育游戲的創新與應用[M].北京:現代出版社,2018.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基于‘隱形分組法的小學1+x體育游戲教學有效性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1]GHB0734)系列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