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維莉
當前,全社會的教育工作者都重視減負增效。學生課業負擔沉重,盡管有一些復雜的社會因素,然而就教育內部來講,課堂教學效率較低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減負增效的關鍵措施是對課堂教學效果較低的原因進行深入合理分析,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掌握減負增效的基本內涵和實質,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诖?,本文簡要分析了減負增效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教學的策略,以供大家學習和參考。
一、教師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合理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縮減重復部分
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普遍存在這樣的問題:教師用心教,學生辛苦學,但是學生學習效率依舊不高。很多小學數學教師認為只要在課堂上將教學任務完成,學生做好當天作業,就可以實現減負增效。事實上,這并沒有全面認識減負增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根本無法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為了大幅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中必須融入減負增效的理念,這是尤為重要的,否則就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談不上構建高效課堂。
小學階段學生的好奇心較強,喜歡探索一些新奇的知識,但是抵觸重復的知識。許多小學數學教師認為,只要將知識多講幾遍,就可以讓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記住,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學生會經常做同類型的題目,反復記憶同一個知識點,這樣既浪費時間,又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從未認真反思過正是由于課堂教學組織過于松散,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讓學生不能對知識有很強的好奇心,不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才會導致教學質量低下,使學生學習有很大的壓力。因此,在該情況下,要想提升教學質量,顯著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在上課前教師應該認真研究和閱讀教材,合理設計教學過程,在考慮學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聽課。比如,對“認識新圖形”進行講解時,教師要先展示PPT,使學生通過觀察平時生活中一些經常見到的物體來認識各種新圖形,包括正方形、長方形等,通過展示真實的畫面,立刻抓住學生的眼球,使他們不容易分散注意力。為了了解學生是否充分理解課堂上教師所講的知識,教師可以向他們提出這樣的問題:“你們認為生活中正方形的物體都有哪些?除了有正方形的物品,還有沒有其他圖形的物品?”利用這樣的提問,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二、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應該掌握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結合學生個性,做到因材施教,正確選擇教學方法,改變自身的教學方法,確保學生對課堂始終抱有新鮮感。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運用新型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將各個教學難點逐一突破,特別是對于一些抽象化的數學概念和數學定理,運用此方法是十分合適的。比如,對“加法的初步認識”進行講解時,該章節知識是小學一年級學生學習加法的重要基礎,十分關鍵,然而因為小學生接觸加法不久,若只是運用枯燥的語言難以使學生認識到其真正意義,所以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通過一些實際操作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加法。如講解3+4=?時,教師可以利用動畫的形式畫出學生感興趣的小白兔,首先有3只小白兔,后來又跑過來4只小白兔,將3只小白兔和4只小白兔匯合的整個過程利用屏幕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學生自然就會得出這道題的答案,就是7只小白兔,即3+4=7。又如,講解5+6=?,9+2=?時,教師也可以采用同樣的教學方法,這樣可以讓學生迅速計算出問題的答案,對加法有更多的認識。利用該直觀、簡單、方便的演示,學生可以頓時知道加法的意義,因為大屏幕所展示的物體是學生喜歡的,有很強的動感,直接沖擊學生的視覺,學生不僅看得清楚,而且會聚精會神地聽,也會加深自己對加法的記憶,對平時做關于加法的題目有很大的幫助,可以提升計算的準確率,減少計算花費的時間。
三、創造寬松的課堂學習環境,使學生快樂學習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必須要為學生創造寬松的課堂學習環境,減輕學生心理壓力,才能使學生對學習有足夠的自信心,進而讓學生減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運用與他們身心發展規律相符的教學方法,與學生多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以促使學生主動與教師溝通。并且教師也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數學知識,對于有些學生提出的獨特看法,不能直接否定,必須要尊重他們的想法,讓學生打心里真正喜歡教師和尊敬教師,主動跟教師共同探索知識。比如,對“認識人民幣”進行講解時,若只是依賴教材內容進行講解,容易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而且晦澀難懂。教師可以嘗試著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將教室臨時改裝成“小超市”,將各種物品都清楚標上對應的價格,再將寫有人民幣的玩具卡片發給學生,將學生分成兩種,分別扮演物品售賣者和購物者,使學生利用真實的購物體驗來了解如何正確換算人民幣。超市購物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場景之一,所以學生見到該場景非常熟悉,而且倍感親切,在演示時也會對所學知識有更加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該方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讓學生對學習數學有更多的自信心,不會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中。
四、鼓勵學生熱情參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即便教師生動地講解內容,如果學生不能熱情參與,也是徒勞無功的,所以,教師必須積極鼓勵學生熱情參與其中,以顯著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師為學生合理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后,要求班級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才可以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也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比如,對“認識時、分、秒”進行講解時,要想使學生既學會正確認識鐘面上的時間,懂得一天有24個小時,也要樹立科學的時間觀念,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將自己的想法充分表達出來,每個學生都講講自己平時的具體作息時間,如幾點回到家里、幾點寫作業、幾點睡覺等,由于課堂上教師并不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給人和藹親切的感覺,這樣學生就會自覺放下心中的戒備,主動與教師交流。這樣學生既可以將準確的時間講出來,又能讓小組之間意識到究竟怎樣分配時間才是最佳的,進而使學生可以形成正確的時間觀念。
五、讓數學課堂教學充滿樂趣,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材改革的重點是在教材中穿插許多新欄目,包括“試一試”以及“練一練”等,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和趣味性。那么,對于一名小學數學教師來說,究竟怎樣才能合理運用教材呢?將自己對教材的認知轉變成有趣的知識網絡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穿插顯得至關重要。教師必須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為數學教學起到輔助的作用。多媒體可以將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提升教學質量。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活躍、生動的情境中學習,這樣才可以激發其內心的求知欲,才可以調動其主動性,教學質量勢必可以提升,教學效果也更加顯著。新課程理念強調要將“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學生只有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積極地投入學習中。作為教師,應該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讓數學課堂有強大的吸引力,最為有效的方法在于科學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這樣能夠使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
六、合理設計學生的作業
第一,作業設計應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游戲性。小學生通?;顫姾脛?,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學生必須對學習非常感興趣,才會主動做作業,才會保證作業高效完成。比如,教完“認識人民幣”后,教師應鼓勵學生自己拿錢去超市購買自己想要的商品,使學生通過實踐更好地鞏固自身所學知識。第二,設計作業應具有較強的層次性和多樣性。因為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知識水平、不同的思維方法、不同的生活經驗和不同的解題方法,他們對相同問題的認識也必定存在差異。一般來說,小學數學教師在布置作業時絕對不能“一刀切”,也不可以遵循統一的原則,這樣會導致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厭倦,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吃力。設計作業必須突出層次性以及多樣性,剛開始應該是一些簡單、容易的作業,之后慢慢增加作業的復雜程度和難度,這樣一來,必定可以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實際需求,提升學生整體學習效率。第三,作業設計應具有較強的現實性和時限性,必須將學習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經驗以及知識聯系起來,才可以使學生有學習的動力,想要自己解決問題。教師在設計數學題時必須考慮其是否具有一定的實用性,要讓學生愿意學習數學,而且懂得在現實生活中靈活應用。對于有些學生寫字速度較慢的問題,教師可以要求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這樣可以讓學生有種緊迫感,更加高效地完成作業。
七、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從根本上實現減負增效,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健康成長,必須要將減負和增效有機結合,才能確保與新課程中對小學教育的有關要求相符合。為了落實素質教育,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全面落實減負增效,盡最大努力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很強的優秀學生,讓他們成為今后國家的棟梁之材,為推動國家和社會持續穩定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