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語文不僅蘊含著幾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還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文化知識豐富,可以多方面影響學生的思想意識、情感態度。小學生對語文必須有端正的態度,才能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教書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本文將重點論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觀念,以促進學生更健康地成長。
一、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貫穿德育
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經常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不注重對學生進行德育,導致新課程改革落實效果不佳。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改變這種現狀,遵循以學生為主的理念,有效落實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注重將德育和學生本位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學生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策劃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利用現有的語文素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傳統美德、社會公德等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思想品德,最終為學生奠定人格基礎。另外,小學語文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比如,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身心發育情況、性格特點、認知能力等科學設計趣味性、娛樂性語文教學活動,將德育融入其中,以此確保德育教學效果更佳。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體驗,注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及時肯定和鼓勵學生,通過問題啟發學生,促使學生自我調整、自我鼓勵,最終促使德育和語文教育更好地結合[1]。
二、多角度滲透德育,注重力度
教師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從多角度、多方面滲透德育,如在理論體系、文化知識、實踐活動、情感教育中點滴滲透德育,最終促使學生在掌握語言文字知識的同時,也可以形成優良的品格,最終使學生成長為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對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第一,在朗讀訓練中滲透德育。教師可以在學生朗讀期間,指導學生進行思考、感悟,深入體會文章中人物思想感情,感受文章主旨和中心思想,自主完成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價值觀教育。例如,在《落花生》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細細品味文章末尾段落的內容,要求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融入語言文字中,感受其中深層的愛意,更好地感受父親和女兒之間的情感,以此培養學生的感恩精神、細膩性格,最終確保德育目標的實現。第二,在識字看圖中滲透德育。小學語文教材中含有大量識字看圖知識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字音、漢字結構、總結音形義規律的過程中,與個人素質的培養結合起來,以此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2]。
三、利用實踐活動,滲透德育
語文教師不僅需要在課堂上注重滲透德育,還需要利用課外實踐活動滲透德育,促使學生在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中進行實踐操作,以此鞏固課堂知識,加強練習,加深課堂內外的聯系,促使學生自覺使用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在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時需要根據學生特點,潤物細無聲地滲透德育知識,以此讓學生在活動中更好地感悟和體驗。對于課外實踐活動形式,教師可以創設小組活動、個人活動、群體活動,內容可以以游戲、角色扮演、語言交流等為主,旨在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集體意識,最終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空間,確保德育作用的充分實現。另外,教師也可以創設多樣化的課外閱讀活動、讀書活動、交友活動等,要求學生學會從書中體味人生百態,感受生活真諦,以此豐富見解、開闊視野,最終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地積累經典古詩名句、名言警句,將其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人生目標等,最終在學習中、生活中無意識地激勵自己。
四、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和德育進行結合是現代化語文教育的必然趨勢,小學語文可以為德育踐行提供途徑和載體,德育可以凝練小學語文教育精髓,確保語文教書育人價值和目標的充分實現,因此,教師需要在小學語文理論教學中、實踐教學中點滴滲透德育,促使學生由外而內形成健康的品格、品質。
參考文獻:
[1]陳露.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幾點思考[J].讀與寫(上旬),2020(12).
[2]許通.教書育人,潤物無聲: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幾點思考[J].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0(8).
作者簡介:郭建龍(1982—),男,甘肅慶陽人,專科學歷,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學。